前段時間,300多名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領域知名學者參加了第二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能學術會議(DAI 2020)。對于站在AI領域前沿的人來說,什么新奇的事情在他們眼里都已見怪不怪。
但是真當他們換上錦衣羅裳,走進宋代的殿宇參加AI學術盛會,難免會感慨,這一次的體驗,的確有些新鮮和神奇。
這場神奇的線上會議發生在網易游戲《逆水寒》中,可以看到,宋朝風格的會場中坐滿了參會者,但討論的卻是遠在千年后的AI學術,仿佛是一場集體穿越。特別是當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hn E. Hopcroft教授身著漢服登場,但脫口而出的卻是一串英文,這清奇的畫風讓人忍不住大呼:這會議絕了!
《逆水寒》端游內的會議現場
而唯一不會感到驚訝的,也許就是這場會議背后的設計者——
運用全球首創的沉浸式會議系統,網易伏羲將線下會議環節進行復刻,盡可能還原專業學術會議的全流程,將大會搬到了“云”上。這場沉浸式會議在本質上可以說是脫離了傳統線上會議的范疇,單一的音視頻會議在沉浸式的體驗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作為國內首家專業游戲AI研究機構,網易伏羲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觸角遍及強化學習、圖像動畫、自然語言處理、用戶畫像、虛擬人等領域。在網易伏羲技術的賦能下,網易旗下多款游戲在提升游戲體驗和降低研發成本等方面嘗到了技術的甜頭。
對于網易伏羲而言,這并不是游戲AI的上限,仍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價值,線上沉浸式會議系統就是他們在AI領域的新賽道之一。從其成立宗旨“創建人工智能與游戲交叉領域的世界一流實驗室”這句話便可以看出,他們的星辰和大海在更遠處。
游戲內:從捏臉到劇情生成,AI可以有顏又有內涵
說起近幾年AI技術在游戲中的應用,智能捏臉當仁不讓站在關注度的榜頂。尤其是在MMORPG領域,強大的捏臉系統似乎已經成了標配,作為游戲的初體驗之一,捏臉環節就像是一個游戲的門面,決定了玩家對游戲的第一印象。每當一款MMO大作問世,必定會引發人們對于捏臉的討論。
以最近開啟終測的《天諭》手游為例,就將捏臉玩到了極致:除了基本的五官、發型、妝容,可以對各部分進行細節微調,其中僅眼睛部位,就提供了6個微調細節,甚至連頭發的卷曲程度都可以更改,加上專業的自由輪盤,顏色可漸變、可純色。不夸張地說,只要玩家能想到的臉蛋,都可以捏出來,因此一段時間內網上涌現了大量明星表情包素材,這些都是偶像粉絲玩家們在《天諭》手游上的作品。
要想撐起這樣強大的智能捏臉系統,必須得有過硬的底層技術。在這方面,網易伏羲手里主要捏了兩張牌:精確捕捉和可微處理。前者能夠實現對人臉關鍵信息的精確捕捉;后者則能夠建立起人臉與捏臉參數之間精確的數學模型——與傳統的3D重建技術不同,網易伏羲與游戲方深入合作,通過智能捏臉功能返回的結果直接是游戲內角色參數而非3D模型,從而實現將人臉關鍵信息轉化捏臉參數這一終極目標。
如果說專業表述太抽象,那用一組簡單的數字來看,網易伏羲就智能捏臉技術已累計發表2篇頂會論文,申請了5項專利,其水準處于業內領先。其實只要觀察網易旗下的幾款MMORPG游戲就能發現,這些游戲的智能捏臉系統都很能打,如《逆水寒》、《天諭》等都以高度自由和細致入微的捏臉系統作為特色玩法,一次次刷新玩家的認知。
而AI帶給人的驚喜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感知,在游戲內容的設計和劇情的走向上也帶來了更多元的變化。這在戀愛手游《遇見逆水寒》八月初上線的新玩法“大宋傀儡戲”中,得到了最為直接的體現。顧名思義,在這個玩法里,AI就像傀儡,而玩家輸入的言語則是操縱傀儡的機關線索,雙方共同配合演出一幕戲劇。只需玩家輸入簡單的句子,AI就能自動識別并設定新劇情,通過對話或旁白的形式推動故事走向,直至達成最終目標。
這也是國內首個AI接入游戲中,與玩家共同創作劇本的玩法,出自網易伏羲自主研發的“有靈”AI。玩法背后的技術原理聽起來很簡單,即讓自然語言處理(簡稱NLP)模型進行大量的語料訓練以達到像真人的對話反饋結果;但難點在于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模型需要龐大的數據訓練,包括海量中文小說的預訓練、熟讀《遇見逆水寒》的劇本,才能具備故事劇情的生成基礎。
游戲外:
黑科技上線,助力創作者高質量產出
AI技術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愈加與游戲形成互相交融、互相影響的趨勢,不少AI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游戲的演練。在游戲的虛擬設定下,AI技術借助游戲平臺的海量數據和仿真環境,通過算法上的持續演練和強化,逐漸具備更強的泛化能力,這意味著在游戲世界中通行的AI技術也將反哺現實世界,這也是當下游戲AI發展中需要納入考慮的重要命題。
讓我們用兩種視角重新審視AI技術。在游戲中,有靈AI可以創造游戲劇情,如為《遇見逆水寒》這類的文字AVG游戲創造大量的文本來塑造角色形象,以及在女性向、乃至二次元游戲中幫助建立玩家與角色間的情感鏈接。而突破游戲范疇,向更廣闊的領域延展,這項技術還展現出了智能與文創融合所爆發的潛力。
就在10月29日,網易伏羲設計開發的“亞運好聲音-我為亞運寫歌詞”產品亮相第十四屆(2020)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杭州亞運主題館。在屏幕上輸入“杭州亞運”四個字,短短幾秒,系統就自動生成了一首歌詞,內容押韻且富有情感,如果不加說明,很難分辨出這是出自機器之手。AI寫歌詞的互動形式之外,是有靈創作平臺將AI技術與內容創作領域相結合,旨在賦能內容創作者,助力原創內容產業的發展。可以窺見的是,網易伏羲的規劃中,有靈創作平臺承載的將會是開發AI輔助寫劇本、寫作文、寫小說等功能,讓每個人都能夠以AI為筆,進行UGC創作。平臺的這一想法和創新性似乎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關于平臺技術論文已被世界NLP方向三大頂會之一EMNLP2020-demos收錄。
雖然要達到臻于完美的AI文字內容創作還要假以時日,但在另一邊,伏羲AI動畫創作矩陣卻已經有了站穩腳跟的“黑科技”——AI視頻動捕技術。這項技術是伏羲團隊耗時3年、基于海量數據和AI研發突破完成的,這項技術降低了動作制作的成本,提升了動作制作的效率和自由度。只需要通過普通攝像頭或上傳的視頻文件,AI視頻動捕技術就可以檢測創作者的肢體動作,在游戲內虛擬人物上還原相同的動作,快速完成動畫內容創作。
這項技術的問世是兩類人群的福音。一是專業的動畫制作團隊:無需大量昂貴和笨重的硬件,便能大大提高動畫制作的效率,加快制作周期并降低制作成本。二是游戲短視頻制作人群,以及廣大的玩家UGC群體:對于前者而言,這有助于游戲短視頻營銷產能的提升,讓游戲熱點營銷日更不是夢;對于廣大的同人內容創作者來說,這項技術將同人視頻創作門檻降到最低,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內容創作。
顯然,讓有創作興趣的普通大眾都可以參與到同人創作中來,是伏羲團隊打造AI動捕技術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質量且豐富的UGC內容是游戲社區繁榮的前提,因此要讓動作表情捕捉走出制作難、硬件昂貴、環境復雜的困境,是釋放創作者創作靈感與熱情的第一步。為此,網易伏羲不遺余力推動玩家UGC的蓬勃發展,通過和“大宋映畫”、“創幻科技”進行深度合作,為玩家和短視頻內容賽道的創作者提供優質的UGC創作工具,給予用戶超高自由度的自主編輯,讓用戶的創意不再受限于產能。“逆水寒·大宋映畫首屆電影節”的成功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不僅引起玩家強烈反響,還涌現出不少精美的UGC作品,多個同人視頻在抖音平臺點贊數突破百萬。
剛滿三歲的網易伏羲近期頻頻進入大眾視野,成為熱議的對象,從幕后慢慢走向臺前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網易在研發技術上的日臻精進,以及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張。起源于為眾多網易游戲產品提供高質量和前沿的AI技術應用,網易伏羲一方面讓技術成為產品研發的穩固基石,另一方面運用人工智能尖端技術為玩家營造新世代的游戲體驗,打開游戲想象的邊界。
如今,伏羲團隊正加速文娛板塊的研究與應用,將來還會滲透更廣闊的領域,在游戲與AI的探索結合中,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網易伏羲,乃至網易看來,游戲AI的想象還有很高的上限,這條道路雖然充滿未知,但或許會成為網易在游戲下半場持續發力的利器,以及探尋其他領域發展的突破口。
責編AJX
-
游戲
+關注
關注
2文章
738瀏覽量
26286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178瀏覽量
268441 -
線上會議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63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