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昨天發現了我們常用的一枚鏡頭也存在核輻射(電離輻射)《福倫達珠戒竟然有輻射(Voigtlander Skoparet 35mm 3.4)》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人的反應都特別自然,并且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
例如:
1、怕什么怕,電腦也有輻射、電視也有輻射、手機打電話時候輻射更大啊,能有什么危害?
2、大理石都有輻射呢、香蕉也有輻射呢,鏡頭的沒事。
3、輻射量微乎其微,抱著睡十年也沒感覺,睡100年也沒啥感覺
4、鹽吃多了還致命呢[捂臉]
5、拋棄了劑量說風險都是耍流氓。
6、你發這文章什么目的?
首先不管你如何對待輻射鏡頭,你必須知道他是有輻射的。
輻射鏡頭我這邊一直的觀點:是把他看成一個有污染的物品,要合理保存。
常規使用下是沒有超過人體承受能力的危害的,但是要注意保養、維修鏡頭時候產生的粉塵、碎屑、以及其他具有輻射的部分(夜光、消光漆、等)的保養時候的產生的碎屑,因為內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確定的。
危害程度參考內輻射相關知識,當然有的人可能還是看了個標題就說沒問題,那好吧,歡迎你抱著鏡頭睡覺,并給出測試數據。
同時還建議具有輻射的鏡頭密封保存、不要讓孩子接觸到。
還有輻射取景器問題,這個在很多資料里已經明確提到危害了,別大意。
輻射是什么?
輻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在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中,輻射無處不在。
按照輻射作用于物質時所產生的效應不同,人們將輻射分為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兩類。電離輻射包括宇宙射線、X射線和來自放射性物質的輻射。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熱輻射、無線電波和微波。
電離輻射是指攜帶足以使物質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成為自由態,從而使這些原子或分子發生電離現象的能量的輻射。
電離輻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即波長小于100nm的電磁輻射。[2]
電離輻射的特點是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縛狀態中放出(ionize)一個或幾個電子。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的總稱,其種類很多,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質子,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電離輻射(所有類型)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輻射都有害么?
科學家發現,任何高于絕對零度(約等于零下273.15攝氏度)的東西都會向外輻射能量,而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所有東西都高于絕對零度,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自身。人其實就是在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平均功率在75w左右,之所以我們看不到,是因為人體輻射的能量是不可見光。
從對輻射的了解,我們至少可以歸納出兩點:
1,這個輻射家族簡直是個大家族,大到核輻射,小到吃頓火鍋都算。
2,并不是所有的輻射都能造成傷害,要是能,我們早就被自己或者身邊的人給輻射死了。
輻射的分類
所以,那到底該如何判別某種輻射是不是有害呢?
我們都知道輻射本質上是粒子或者電磁波組成的。
非電離輻射也有的叫電磁輻射(無害)
能量低的電磁波組成的輻射,叫做非電離輻射。比如:一部分的電視,手機,火鍋,電腦,上面第一個問題的人就是沒有搞清楚輻射的種類。
電離輻射(有害)
粒子和高能電磁波組成的輻射,叫作電離輻射。比如:吸煙,坐飛機,CT,核輻射。
相對于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就不一樣了!它能破壞人體內的大分子,如果不幸被打中了細胞里的DNA,就有可能導致癌變、變異和遺傳變異。
輻射除了一般生活上的各類應用之外,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也存在著天然背景輻射,
包括:
(一)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
(二)來自地表的土壤和巖石所含之天然放性射核種鈾、釷、鉀等核種所產生的地表輻射
(三)因鈾系及釷系元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天然放射性氣體-氡氣
四)人體體內因自然存在或呼吸飲食攝入人體的放射性核種輻射。
鏡頭的輻射是什么輻射?
產生輻射的是玻璃中的二氧化釷,而不是鑭。
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生產了大量可測量出來放射性的鏡片。放射性的主要來源是使用氧化釷(重量百分比最高為30%)作為透鏡元件中所用玻璃的成分。
氧化釷的晶體結構類似于氟化鈣(螢石)。像螢石一樣,它的高折射率和低色散光學特性使鏡片設計者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色差。并使用較低曲率的鏡片,這些鏡片的生產成本較低。
盡管有相反的說法,但含鑭的鏡片并不具有明顯的放射性-鑭的放射性僅為氧化釷的1 / 10,000。含鑭的鏡片中的放射性是由于在光學玻璃混合物中故意摻入氧化釷。還有鏡片中其他元素的混合物而定,氧化釷的存在有時會引起鏡片元素中度至嚴重的褐變也就是黃鏡的原因。其他常見的誤解認為,這些鏡片的涂層會隨時間推移具有放射性并呈黃褐色,并且在膠合元素之間的膠合劑中會發生褐變。其實是玻璃本身含有放射性二氧化釷,其中的褐變是由輻射誘導的二氧化釷形成所致。
輻射水平
在鏡頭元件表面測得的典型輻射水平可以達到10 mR / hr(100μSv/ h),并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顯著降低。在3英尺(0.9 m。)的距離上,很難在典型的背景水平上檢測到輻射增高。作為參考,典型的胸部X射線大約為10 mR,往返的跨國航空公司航班將乘客暴露于5 mR,全套牙科X射線將患者暴露于10 mR至40mR。一個研究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物理系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按照保守的標準,使用典型的經鏡處理的鏡頭對專業攝影師的總曝光量每年僅對眼睛的允許曝光量為0.2%,對全身的允許曝光量僅為0.17%。瑞典輻射防護局。(后面有圖)
大多數帶有釷元素的較小鏡片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忽略不計。但是,帶玻璃的目鏡要危險得多。它們會給眼睛的角膜提供非常大的α和β顆粒劑量,從而可能導致白內障和其他問題。通常,這些顆粒被皮膚阻止,但是它們會很快損壞眼睛的表面,在近距離,劑量可能會很高。
迄今為止,已知最多的放射性鏡片生產商是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從1940年代到1960年代,大量的業余相機被生產并銷售了帶氧化釷的鏡頭,包括一些Pony,Signet和高端Instamatic (例如800和 814,但不是 100 或124)相機。此外,這個時代的許多專業級Ektar鏡片都含有氧化釷。也許最著名的放射性鏡片是柯達Aero-Ektars。
鏡頭輻射數據范圍
輻射較高的鏡頭數據:
WEP Auto Weiton 35mm f2編號731448 1005 μSv / h(鏡頭后方測試)
Macro Takumar 50mm f4.0 1:1早期版本(序列號790115),后部元件約為58 μSv / h)
(鏡頭輻射衰減測試數據,距離越遠輻射越小)
我們經常可見的鏡頭的輻射量一般區間多為1μSv / h 到 20-30μSv / h ,少數較高的可以達到上百,WEP Auto Weiton的數據我沒有確定是否是書寫錯誤,如果不是的話這個數據已經很高了,還有柯達航空鏡頭因為個頭大,用料足輻射量還會更大一些,手頭沒有找到具體數據,待考證。那么這個量級的鏡頭是否有危害呢?
安全的輻射劑量是多少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對安全輻射劑量作出了定義
1974年10月,ICRP通過了對參考人的正式定義:“參考人的定義是20-30歲之間,體重70公斤,身高170厘米,生活在平均溫度的氣候中攝氏10至20度。他是高加索人,居住和習俗是西歐或北美。
1971年的標準是100毫西弗,也就是 100mSv。
別擔心,西弗只是個單位,這是為了紀念輻射防護專家:羅爾夫·西弗。
不過西弗是一個很大的單位,我們常用的是毫西弗mSv,1000毫西弗mSV=1西弗Sv。
單次照射100毫西弗,會提高4.8%患癌幾率。單次照射低于100毫西弗,不會出現可觀測的臨床癥狀。單次照射4000毫西弗以上,人就會直接死亡。
而輻射是一個累積量(這里不嚴謹,因為還有身體恢復,如果是非持續和短時間照射危害程度大幅下降)我們用測試的計數器一般顯示的是μSv / h ,比如上面的 太苦瑪鏡頭就是 58 μSv / h
那么抱著他一整天,輻射量大概1mSv 不會有任何可感受到的輻射。但是 一定要記住內輻射問題,這就是我為什么說這是一個臟東西,要妥善保存。比如拋光、打磨、摔碎、消光漆脫落,而被吸入,那么他就會產生可危害的輻射照射了。
下圖是常見的輻射接觸劑量范圍,根據數值你就可以算出天天要掛幾個鏡頭在身上會收到多少的輻射。大家自己算就可以了,不用爭論來爭論去了。
以下兩張圖是來自外媒,內容參數范圍可以參考。
最后,總結一下:
這部分我直接引用了互聯網的一部分資料。
電離輻射,能少則少。
按照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單次不超過100毫西弗,是安全的。超過了會提高4.8%的患癌風險。
根據相關組織的安全規范:除了自然輻射和看病的照射之外,一年電離輻射最好不超過1毫西弗。
手機輻射 非電離輻射其實有很多,但因為非電離輻射太弱了,所以非電離輻射的安全規范和電離輻射是兩碼事。對于非電離輻射,我知道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手機和微波爐,其實他們都有自己相對應的安全規范。 科學家花了好長時間去研究手機輻射。目前的結論是手機輻射主要的影響就是:熱。意思就是,如果有危害,那這種危害就類似于燙傷之類的。
wiki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Commission_on_Radiological_Protection
臺灣行政原子能委員會
https://www.aec.gov.tw/category/%E7%B7%8A%E6%80%A5%E6%87%89%E8%AE%8A/%E5%B0%8D%E4%BA%BA%E7%9A%84%E5%BD%B1%E9%9F%BF/5_40.html
camerapedia
https://camerapedia.fandom.com/wiki/Radioactive_lenses
youtube
https://youtu.be/9TtqxJTVu0g
sina.cn
https://k.sina.cn/article_6419461847_17ea136d700100eg6h.html?from=science
以上文章轉自公眾號 毒鏡(dujingtou),如需要轉載請聯系公眾號。
責任編輯:PSY
-
鏡頭
+關注
關注
2文章
503瀏覽量
25620 -
電離輻射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瀏覽量
7169 -
核輻射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47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