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商業價值研究院針對后疫情時代數字化重塑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對13個行業、近300位企業高管進行了調研,《中外管理》在此梳理、披露當下中國企業在數字化重塑中面臨的四大痛點問題。
在2020年風云變幻的市場沖擊下,有些企業活了下來,也有不少企業黯然離場。然而,也有一些企業卻是逆勢翻盤。而成功者幾乎都是通過數字化重塑,實現了逆襲。
未來每一家公司都將成為一家“軟件公司”,因為每一項業務都將成為數字化業務,而這一過程需要一場自上而下、涉及企業各個層面的全方位變革與重塑。那么,如何打造“智慧企業”就成了企業新的升級方向。
如今,有些企業已經開始了數字化轉型的試水,比如:疫情期間做了“直播帶貨”,有了自己的抖音號,用了釘釘辦公系統……
但事實上,這只是“數字化工具”的應用。“而要真正實現企業的數字化重塑,真正需要的是從戰略到架構、從管理到運營、從技術到組織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自我顛覆和重構。”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數字化戰略及創新體驗總裁徐永華對《中外管理》表示。
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數字化戰略及創新體驗總裁徐永華
那么,在這個不確定時代,企業面臨哪些主要挑戰?企業應該如何決戰數字化重塑的下半場?
方案來了!IBM商業價值研究院針對后疫情時代數字化重塑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對13個行業、近300位企業高管進行了調研,發布了《共創共贏,聚智前行——中國智慧企業轉型升級藍圖》研究報告。在報告中,總結出了不同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并且總結了當下企業在數字化重塑中面臨的四大痛點問題。在此,《中外管理》為您梳理、披露。
痛點一:如何為消費者創造“全生態體驗”
何謂“全生態體驗”?
“體驗”無疑已成為數字化時代的關鍵詞,并且貫穿了整個消費過程和商業模式,甚至呈現了“無體驗,不商業”之勢。
在此次調查中,有52%的企業高管表示,重塑消費者體驗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雖然做了打造客戶體驗的工作,但沒顧及合作伙伴的體驗和員工的體驗。
好在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只有全方位地打造客戶體驗、員工體驗以及生態系統體驗——也就是“全生態體驗”,才是成功之道。
那么,如何打造“全生態體驗”?
在“客戶、員工、生態”的三維關系中,客戶體驗的成敗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取決于客戶與員工的互動。因此,企業需要一支充滿創造力、想象力、自我驅動、自我實現的員工隊伍。同時,還要重視用數字化的手段,打造“個性化、簡單和賦能”的現代員工體驗。
“全生態體驗”落地方法
接下來,如何贏得客戶的喜愛,通過全生態體驗讓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比如,品牌企業需要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轉型為D2C模式,即:取消分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中間環節,直達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消費者體驗。
尤其要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95后)希望能夠與品牌進行個性化的互動。而這個互動的過程,就是通過產品讓消費者找到共鳴、意義和認同感的過程,是消費者人的價值與企業產品品牌價值共創共享的過程。
那么,企業如何與消費者共創新鮮的體驗感?
首先,通過AI技術共建客戶體驗。人與AI的互動徹底改變了企業對自身能力的認知。許多崗位“雇傭”了機器人,它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在線自助服務,更可以幫助人們隨時隨地、更有效地解讀客戶需求,無論是門店的銷售人員、呼叫中心的客服代表還是采購專員,所有一線人員都能實時做出更符合客戶特點的決策。
其次,通過增強現實(AR)技術改變門店體驗。IBM報告的全球近1.9萬名受訪消費者中,近半數消費者表示:希望有機會嘗試AR購物。舉例來說,虛擬現實創建的沉浸式環境,正在改變房企客戶的看房體驗;物聯網則正在改變保險客戶的理賠方式;語氣分析器可通過閱讀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內容來確定作者的情緒是生氣、沮喪還是興奮、愉悅,如果將情緒分析與傳統的人群統計工具結合使用,就能夠準確地預測消費者喜好。
這些AI技術營造出的客戶體驗既體現了個性化,又很人性化。因此,人與技術更多的是“合作”關系,而不僅是互動而已。那么,要做到人機合作,就需要將硬性體驗設計要素(如用戶界面UI、工具和環境)與軟性要素(如同理心、行為、故事講述和協作)相結合。
調研中,一位高管受訪者表示:“對于企業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變思維模式,從關注于交付產品和服務,轉變為設身處地為客戶考慮。”
痛點二:沒有平臺等死,做了平臺找死?
平臺模式為何難以入手?
此次報告顯示,有50%的企業表示,后疫情時代,組織轉型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希望往平臺模式轉型,但不知如何著手。
在2018年時,只有55%的中國受訪企業參與到了平臺模式中,而參與業務生態系統的企業則更少,僅占18%。IBM最新的調查則顯示:當問及企業高管2022年的計劃時,94%的中國高管希望積極參與平臺模式,78%希望積極參與生態系統,這個數字比兩年前多出3倍多。可以說,各行業都在積極參與平臺經濟,在其中扮演著平臺整合者、提供者、專精者、統籌者中的一種或者多種角色。
IBM調研發現:在選擇構建何種類型的平臺時,業務平臺、數據平臺和技術平臺位居前三。雖然確定了向平臺模式轉型的大方向,但企業在實操過程中,依然面臨重重挑戰。比如:信任關系、數據安全、資本投入、架構轉型、流程打通、人才能力、技術支撐……要實現平臺模式,企業需要開展全方位的轉型升級,而大多數企業尚未做好充分準備。
打造平臺的三個關鍵點
為此,IBM總結了三條關鍵經驗:
第一,制定適合自己的平臺戰略:在愿景規劃時,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合適的平臺,并構建差異化的優勢;
第二,采用“敏捷迭代”的應戰方式:在轉型的過程中,應當采取“敏捷迭代”的方式積極應戰,邊實戰邊調整;
第三,打造不斷創新的技術平臺: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打造更有競爭力的平臺應用,進而推動行業創新。
痛點三:如何利用新技術改進流程?
“智能工作流程”是成敗關鍵
公司戰略能否落地成功,“業務流程”的水平是關鍵。
同樣的,公司開創性的平臺戰略能否成功,“智能工作流”就是非常關鍵的落地支撐。
IBM將“智能工作流”視作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幫助企業實現更高的運營效率、更好的全面體驗、更新的業務模式的抓手。
在報告中顯示,有47%的企業表示,改進業務和管理流程時,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新技術。
那么,智能工作流到底和傳統的業務流程有什么不同?
“智能工作流是一個可以將海量數據、呈指數級發展的技術、數字化專業技能,融入到端到端的業務流程中,以更好地滿足客戶期望,創造更大的業務價值。”IBM在報告中特別強調了智能工作流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比如有更高的運營效能,可以獲得更好的全面體驗,創新業務模式。據IBM服務的大量客戶數據和研究分析來看,企業推行智能工作流會比普通的流程改進收益高出三倍。
智能工作流的三個層次、七大類業務場景
那么,智能工作流如何在企業運營中體現?有哪些應用場景?IBM將智能工作流的應用總結為了三個層次、七大類業務場景。
層次一:智能自動化。通過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手段,將重復性、可編碼的工作內容,用“機器”替代人。
場景1:用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和輸出。如:單據錄入、文本掃描、發票打印、報表匯總等。
場景2:用技術進行信息分析和判斷。如:對各種報銷單據審核,可大大節省人工成本,提高報銷效率。
場景3:用技術進行“事件觸發”。如:保險業的智能理賠流程,根據客戶輸入的信息驗證并觸發理賠流程。
層次二:智能流程再造。
場景4:用技術輔助人完成理性決策。
AI可從模式和趨勢中學習,并按照預設的業務規則,將流程中審批決策環節需要的信息和判斷依據推送到決策者面前。這樣,非常便于決策者進行綜合判斷,而不僅是依賴直覺或經驗。如此,既提高決策層質量,也提高決策速度。
例如:對于采購申請的審批環節,設定業務規則,推送當前需求、當前庫存、費用、主要條款、供應商績效等級等,讓審批者去決策。
場景5:用技術輔助人進行實時洞察。實時收集特定維度的數據并做建模分析,形成量化的分析洞察來輔助人做決策。
比如:IBM曾在疫情中幫助一家汽車配件公司分析供應鏈受到的影響,并進行供應鏈調整;再比如,在采購申請的審批場景中,基于供應商的服務、價值、質量等歷史數據,做出供應商推薦排序,供決策者參考。
場景6:用技術輔助人進行科學預測。
例如,“供應鏈控制塔”對數據實時監控預警,同時還可預測未來各類事件發生的概率,進行未來一段時間(如一周后)的場景模擬,從供應商、工廠、倉庫、渠道到門店,把控原材料、訂單、庫存、產能、物流信息,縱觀全局,幫助人排除風險,抓住機遇。
層次三:驅動創新轉型。
場景7:業務創新。智能工作流甚至可以成為新業務模式的靈感來源。很多時候,通過即時的和預測性的優化,能夠幫助業務實現真正的突破。
例如,IBM為某商用車制造商設計的車聯網平臺,通過傳感器等設備能夠實時感知到卡車司機的駕駛行為,像能夠看到車輛因超載帶來的油耗變化,以及因超速帶來的風險,并據此提醒卡車司機改變原有的駕車習慣,這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在此基礎上,通過車聯網中的生態系統,還可以為卡車司機匹配一些適合的生意機會,以減少返程時的空駛率,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同時也改變了司機過去24小時都生活在車上的模式。
總之,智能工作流運用得當的話,可真正讓業務的運營效率事半功倍。
痛點四:低能耗生存條件下,如何加快數字化轉型?
在今年疫情的大環境下,有些企業不得不開啟“低能耗生存”狀態。那么,在資金投入不足,但又必須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情況下,企業該怎么辦?
IBM大中華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張志君
“以小步快跑的形式,從業務上找到一個更適合企業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方向。”IBM大中華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張志君介紹道,數字化轉型盡管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很多企業在做數字化轉型之前,都是以項目制開始的。特別是在今年的大背景下,不少企業需要有某些相關業務的變革和創新,這樣就會引入一些最新的、有效的實踐,然后由企業和服務商去共創,給企業的業務方向找到一個更準確的數字化轉型切入點。因此,IBM以MVP(最小可行產品)的形式,去降低客戶一些試錯的風險。用最快、最簡明的方式建立一個可用的產品原型,然后通過迭代來完善細節。
同時,IBM會通過服務的形式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包括把IT基礎設備、能力的研發等轉換成服務,讓企業以更少的投入步入數字化轉型進程。同時,IBM會根據客戶業務的波峰、波谷的動態變化,采取配套的服務,以緩解客戶業務的風險,共擔風險。
另外,“IBM會以DBOT (設計運營建設移交)的模式,幫客戶共同‘設計’‘建設’‘運營’,最終讓這種能力‘回歸’給客戶,通過這個過程構建起客戶自身的數字化能力。一方面為客戶降低成本,同時在業務創新上,也可以維持過去的速度。”張志君介紹道。
總之,疫情或將成為我們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要面對的“新常態”,中國企業要告別舊的工作模式,投入資源建立新的數字化運營模式,快速適應這個時代的新趨勢,你準備好了嗎?而只要開始,就為時不晚。
責任編輯:lq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49瀏覽量
74631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628瀏覽量
61648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61瀏覽量
24256
原文標題:疫情下的數字化轉型,戳中了中國企業的四個痛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