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開始了,情況如何?
比起一開售就被大家哄搶、甚至要加價才能買到的iPhone 12、iPhone 12 Pro,蘋果在雙十一發布的全新Mac系列的三款新機型——MacBook Air、Mac mini以及MacBook Pro卻沒有享受到這種“夾道歡迎”的禮遇。
從某主流電商平臺的預售數量看,三款Mac總預售量不過千余臺(截至文章撰稿時),用戶們似乎并沒有對這幾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品感冒,更多的人選擇觀望,或者是為上半年入手的MacBook Air“恨鐵不成鋼”。
但是僅僅一周之后,三款先行搭載M1芯片的蘋果Mac機型就打消了用戶們的顧慮,一時間,Macbook Air成為最搶手的筆記本新品,直接缺貨;狠狠心上MacBook Pro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果然不差錢者大有人在。
那么M1芯片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蘋果推出arm架構Mac設備對行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一場事先張揚的“背叛”
說起來蘋果換處理器架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就好像談戀愛,我對你不滿意了提分手也很正常。
此前在WWDC上蘋果就已經透露了自造芯片的計劃,算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背叛”。
2005年,蘋果拋棄了PowerPC轉而與英特爾合作。毫無疑問,PowerPC架構的性能要求無法滿足蘋果的需求是分道揚鑣的重要原因。
在當時,搭載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iMac運算速度比最后一代的PowerPC架構的iMac快了2到3倍,更好的英特爾是極為理性的選擇。
然而15年以后,分手戲碼再度上演,arm望著X86架構,一如當年X86眼中的PowerPC。
縱觀蘋果Mac系列所采用的芯片在1994年由最初的摩托羅拉6800系處理器更換到IBM的PowerPC平臺;等到2005年,蘋果又轉投英特爾的X86平臺,最終,凡事都要靠自己的蘋果還是將PC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M1芯片的重要意義在于蘋果將PC由X86架構切換到了arm架構,這是一次對于英特爾“背叛”。對于蘋果,“我的地盤我做主”,它終于把產品線的控制權奪了回來,并且在生態構建上邁出了一大步。
亂拳打死老師傅 年輕人不講武德
發布會上的M1芯片是一顆極強的芯片。M1采用arm架構,5nm制程工藝,封裝了160億個晶體管,內存DDR顆粒也被封裝進了這枚芯片。CPU部分采用了8核心,包括4個高性能核心和4個高能效核心。每個高性能核心都提供出色的單線程任務處理性能,并在允許的范圍內將能耗降至最低。
一個8核心GPU,一個16核神經網絡引擎、共享緩存和安全加密芯片。
超低功耗也是arm架構的M1芯片相較于X86架構芯片的一個明顯優勢。
發布會上的信息顯示,在10W功耗下M1的CPU性能是友商的兩倍,在同性能下功耗僅為英特爾芯片的四分之一。GPU在同等功耗時具備友商兩倍的性能,同性能下功耗僅為三分之一。就
連MacBook?Pro也比前代增加了6個小時的續航,直接將筆記本電腦的續航時間拉到了手機的高度。對于移動設備來說,續航的增加帶來的體驗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低功耗下的發熱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這也是MacBook Air敢于取消風扇的原因。當然,正如蘋果拋棄PowerPC一樣,X86架構也站到了同樣的歷史分割點。
先行者鎩羽
蘋果不是第一個想把手機、平板、PC等設備進行徹底意義上大一統的公司。毫無疑問,微軟擁有超前的視野。
思路是沒有問題的,蘋果眼下的思路與當年的微軟不謀而合。微軟想借Windows 8、Windows RT和Windows Phone 8來實現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以及手機的整合,所有平臺和設備共享一個用戶界面,處理器性能強大與否不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但由于微軟“錯估了整個電腦市場的趨勢”,觸屏交互的模式即便到今天也還在與鍵鼠操作割裂,全新的系統有著相當高的學習成本,讓不少老用戶無所適從。
盡管為Windows 8系統付出了極大的心血,最終沒有獲得用戶的認可。
另一個企圖完成這般宏圖偉業的是“母公司”錘子科技但是由于思路太過超前,很多人無法理解羅永浩老師,而只把他當成一個茶余飯后的談資、一個豐富的“梗”的合集。
毫無疑問,錘科當年想要實現的未來生態與蘋果現在在做的事情異曲同工,但缺乏足夠的體量、資金以及技術支持,隨著一系列變動,錘科黯然退場。但是TNT依舊存活了下來,像裂縫中頑強求生的小草,續寫著天才的構思。
所以當今天的M1 Mac設備上市之后,不少人調侃蘋果把羅老師抄得底褲都不剩。
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先行者們是失敗者,但他們應當被記住,他們功不可沒。
歷史由蘋果改寫
英特爾在全球范圍內控制自己的芯片工廠,相比之下,蘋果則會交給亞洲企業來代工自己設計的芯片。
另英特爾非常不爽的一點是,蘋果的芯片制造合作伙伴臺積電可以生產目前最先進的5nm制程工藝芯片,英特爾卻還在14nm+++和10nm上擠著牙膏。
與高通纏斗數年的經驗告訴蘋果,你必須將一切核心技術都抓在手里,不然在不確定的某個時候會受到牽制。
對于蘋果而言,在手機基帶上吃過的虧,可不想在芯片——決定筆記本設備的命脈再受制于人。
2008年,蘋果以2.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P.A.Semi,正式開啟芯片部門的發展。2019年,蘋果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特爾調制解調器業務的一部分。
自2010年以來,蘋果的iPhone、iPad和Apple Watch一直采用自主研發的A系列芯片。蘋果在積累經驗、觀察市場反饋,等待時機。一切似乎都在蘋果的掌控之中,按部就班。
迢迢前路 構建大一統生態任重道遠
蘋果M1芯片的實裝掀起了業內的滔天巨浪。試想,在處理器由英特爾與AMD、顯卡由英特爾、NVIDIA和AMD瓜分的PC市場,全新的M1以一種碾壓幾乎所有前代產品的姿態登上王座,該有多么的驚世駭俗。
蘋果想要構建一個從硬件到軟件、從手機到平板到PC最終輻射全部領域的大一統生態野心不可謂不大。M1是一種試水,也是一面旗幟。未來的M2、M3乃至Mn,它們將成為蘋果最銳利的劍,逼迫著對手擠爆牙膏,拿出足以抗衡的硬貨。
用戶們更加擔心的是在切換到arm架構之后,Mac與通行的種種軟件之間的適配情況。不僅視頻圖片處理,在更多的“生產力”層面,arm架構需要進行更多的適配。畢竟此前的Mac設備對程序員并不太友好,執行編譯代碼等工作需要蘋果后續付出更多的努力。
盡管現在不少APP已經可以在Mac上運行,但是數以萬計的常用APP要達成適配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事。例如Mac版本的Photoshop要等到明年才可以完成完整的轉化。
好消息是蘋果推出了Rosetta 2,它的本質上是一個編譯器,它內置于macOS Big Sur,從系統層面解決軟件兼容問題。
當iPhone版本軟件或其他未經過Mac的軟件在M1 Mac上展開安裝的時候,Rosetta 2就會將軟件中的指令轉譯為arm架構下的指令,從而保證X86軟件在Apple M1上的正常運行。M1芯片的出現只是第一步,蘋果要構建大一統生態仍然任重道遠。
寫在最后
距發布會一周之后,首批最新款的MacBook?Pro已經來到了用戶手中。在不少媒體的開箱和初測中,全新的M1芯片都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
與前代英特爾處理器版本的MacBook Pro相比,M1?MacBook Pro的FinalCut Pro 4K視頻導出僅耗時97s,遠遠快于搭載i7-9700K和i7-9750H的蘋果Mac設備。
另有已經公開的不少評測數據顯示,M1芯片的單核能力基本可以與桌面級AMD R7 5800X庭抗禮,比英特爾酷睿i9-9980HK高了將近70%。8核心M1芯片的GPU測試成績差不多是英特爾630核顯的4倍之多,甚至能夠達到5500M獨顯2/3的性能。
無論如何,M1處理器的加持使得蘋果成為第一家從硬件到軟件全方位構建起生態的公司,一旦進入這個生態圈,你就很難從這個閉環中脫身——這也是大多數公司都想構建的未來。
蘋果的成功意味著在足夠強大的技術與資金支持下天才構想的可行性,開發者、用戶、成本,M1的推出讓不止一方獲利,蘋果也能借M1鞏固業內領先的地位,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我們也期待著M1芯片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責任編輯:pj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170瀏覽量
229187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4文章
50444瀏覽量
421936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51瀏覽量
1968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