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1 月 17-18 日,第十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開幕。上海榮獲 “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深圳榮獲 “全球使能技術大獎。這項被稱為 “城市奧斯卡” 獎項,代表了組委會對上海、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取得成果的肯定。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近年來頻頻出現的概念。它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理念,集成城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的新模式。
建設智慧城市,首先摒棄偏見
11 月 17 日,在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岳坤發表了題為 “共筑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 主題演講。岳坤提到 “這些年智慧城市建設我們有了很多實踐,目前已經進入深水區”。
要想穿越深水區,更好的建設智慧城市,首先要摒棄一些偏見。岳坤在演講中提出了四個對智慧城市的認知偏差,第一是簡單的認為智慧城市就是建設 AI、大數據,將二者等同起來,把一切成績歸于 AI。
岳坤舉了一個例子。他曾經參觀過某地人工智能控制交通信號燈的案例,實際情況是,醫院附近采用 AI 技術讓擁堵大大緩解,但是周邊十幾個路口全堵住了。根本原因,在于如何調控信號燈是有科學規則和科學章程的,很多經驗需要幾十年的行業專家積累,不能靠某 AI 專家一拍腦袋就做了。這是典型的 “外行指揮內行”。
第二個則是認為建設智慧城市等同于建設大數據,匯集的數據越多越好。某些單位在匯報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時,喜好彰顯匯聚的數據量,多少億條。在華為看來,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那些匯聚數據最多的系統,而是能夠有效聯結的數據系統。第三是過度夸大或者全盤否定智慧城市對數字經濟的促進作用,在岳坤提到,實體經濟最優先要解決的是核心技術的突破,必須要警惕網紅經濟浮夸風。
還有甚者將智慧城市建設等同于重大工程建設,認為建好以后就一勞永逸了。岳坤對此舉例說:“城鄉結合部的兩棟三層小樓,同樣的標準、同一個承建商。一墻之隔,沒有物業管理的叫農民房;有物業管理的叫別墅。” 智慧城市需要好的物業,缺乏好的 “運營系統”,智慧城市就會成為數字爛尾工程。
那么,究竟什么才算好的城市智能體建設案例?深圳是值得借鑒的對象。
城市智能體的建設必須要全場景覆蓋。這其中包含 3 個層面。一是公共服務智慧化,公共服務將從單一服務模式走向差異化服務模式,從固定地點服務走向隨時隨地服務。二是企業發展智慧化,企業將借助智能的手段,極大提升生產效率,從而實現全產業的智能升級。三是城市治理智慧化,城市治理將從被動響應走向主動感知與預測,能夠更好提升城市的綜合治理效率與敏捷服務水平。
深圳在這三個層面的建設可圈可點。首先,深圳市政府已經建設了城市智能運營中心 (IOC),目前匯聚了全市各區、各部門 100 多類業務數據、28 萬路視頻監控、全市 300 多個 GIS 業務圖層和 80 多個重要的業務系統,構建了深圳市 “1+12+N” 一體化指揮體系。
在提高行政效率上,深圳通過建設 “秒報秒批一體化” 政務服務,全市 60 個委辦局、400 余個核心業務上云。現在企業開辦審批,時間壓縮到幾十秒以內。企業項目備案,從申請到批復,只需要 6 秒。
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2020 年,深圳規劃建成 4.6 萬個 5G 基站,成為全國率先實現 5G 基礎設施全覆蓋和獨立組網的第一城。借助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深圳與華為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 AI 智能信號燈控一張網,目前已經覆蓋 110 個路口,2 年驗證下來,通暢率升 5-10%,建成后將覆蓋全市 1700 個路口,成為世界最領先智能交通體系。
在城市安防領域,華為提供融合了 5G、AI 技術的 HoloSens 智能攝像機。通過 AI 技術優化視頻編碼和無線傳輸協議,在 5G 網絡中實現了低帶寬、高畫質的視頻畫面傳輸, 網絡管道可承載的攝像機接入數量提升 2-3 倍。
此外還有智慧港口、智慧巴士、智慧醫療等一系列全國領先的示范項目,5G + 云 + AI 驅動的商用模式持續落地,推動商業化運營模式逐步成熟,豐富深圳智慧城市的全場景。
復雜的智慧城市
本屆 2020 全球智慧城市大會,除了上海、深圳獲獎,還有佛山市南海區、天津泰達、河南鄭東新區以及黃山市成功入圍各大獎項。它們的智慧城市建設,都有華為參與的身影。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曾撰文寫到:“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應該討論的已不是‘要不要發展智慧城市’,而是當智慧城市浪潮來臨時,如何把握從數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的未來城市航向。”
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智慧城市》,提出了未來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從國家層面看,智慧城市正處于 “智慧” 與 “用戶體驗不佳”、“豐富” 與 “剛需服務匱乏”、“控制” 與 “不確定性風險增加” 過渡期。從運營模式來看,智慧城市已經成為融合改革創新、營商環境、公共服務、城市品牌、產業競爭力重塑等多要素組合的綜合性載體。
《智慧城市: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城市治理》一書中曾指出:“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智慧城市涉及的學科包括計算機科學、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公共管理學、區域經濟學、城市社會學等,是典型的交叉學科。”
面對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挑戰和復雜性,華為給出了自己的經驗和洞察。
借鑒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經驗,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從市區縣局規劃向市區縣局統籌規劃轉變。在深圳智慧城市的規劃中,決策支撐也不僅僅是分析與決策支撐作用,而是承載了 16 類業務專題會議,如 “經濟運行分析會”、“生態環境分析會” 等。同樣,各個局委辦也有自己的系統,同時各個局委辦系統與市級系統的數據能夠聯接和互通。局委辦、區、市各司其職,相互聯通,實現深圳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完美結合。
正如岳坤演講中提到的,大數據需要有效聯結才能起作用。簡單的進行數據匯聚,把數據煙囪推倒重來,就如同把所有局委辦都撤銷變成一個部門,這在物理世界肯定不現實,數字世界亦然。在數字化轉型上,華為有豐富的經驗,自身就是極好的例子。很多咨詢公司、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都把華為對數據的管理、處理、服務做成參考典范。
智慧城市的運營能夠保障城市的長治久安。建設智慧城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 “用起來”。
要能對各類智慧城市相關的投資有效性進行一個專業評估,對于投資回報高的應用業務系統持續加大投資,對于投資回報不大(如點擊率很少)的系統要及時關停并轉。
智慧城市是 “新基建” 集大成者
“智慧城市” 要在現有的城市基礎上,實現 “數字孿生”,將城市的一舉一動,通過 IoT 設備、傳感器以及 AI,處理成為海量的數字信息,并輔助人們進行高效的決策,讓城市運行中涉及到的生產、消費、運輸等環節,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智慧城市的復雜性和技術集成性,決定了其建設要基于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 “基礎設施”,指的就是新基建。例如物聯網、5G、AI 和云,當下都是華為研發的重點。
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通過城市智能體,縱向統籌 5G、云、AI、智能終端等多技術平臺的協同規劃建設,橫向使能業務協同,攜手伙伴創新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文明、經濟服務等多場景化解決方案,滿足城市發展多樣化需求,助力客戶打造城市智能體,提升綜合競爭力。目前,華為已經為全球 40 多個國家、200 多座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智慧城市” 已經從概念、少數城市擁有走向了大眾參與,各個城市都要具備的基本配置。
原文標題:上海、深圳獲獎,智慧城市來了嗎?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82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47瀏覽量
97127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330
原文標題:上海、深圳獲獎,智慧城市來了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