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在福州市圓滿舉辦。論壇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ISN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分公司(下稱“中國人保”)舉行了簽約儀式。
201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未來宇航共同發起“絲路天圖”衛星星座計劃,星座由高光譜衛星、SAR衛星等30顆衛星組成。具有高分辨的特點,具備在軌智能處理、在線重構組網及資源動態分配能力,是國內首顆面向任務的軟件定義衛星大科學平臺,實現從信源、網絡到傳輸一體化設計的智能信息處理與分發。服務秦嶺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需求,服務我國“衛星互聯網”高速發展需求。
星座首發星“秦嶺-西電1號”計劃于2021年上半年擇機發射,星座組網計劃于2025年完成。中國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將利用自身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和行業服務方面的經驗優勢和專業優勢,為“絲路天圖”星座項目提供專業、廣泛而有效的業務支持和資本運作服務。
衛星互聯網在國外發展歷史悠久,在中國還處于新興萌芽階段。“絲路天圖”星座衛星無疑是中國衛星互聯網代表項目。那么,其究竟有何作用?“秦嶺-西電1號”目前研制進展如何?中國人保如何助力航天產業發展?
衛星互聯網商用前景廣闊
根據聯合國2019年報告的全球互聯網接入數據,全球仍有49%的人口未進入互聯網的世界。對于廣大低業務密度地區與通信基礎設施嚴重缺失的地區人口來說,搭建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使其接入全球互聯網是核心解決方案之一。
衛星互聯網指的是利用大量衛星組成通訊網絡,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由于衛星具有通信覆蓋廣、容量大、不受地域影響等優勢,能有效解決邊遠、分散地區的互聯網服務問題。2020年4月20日,衛星互聯網首次被明確列入“新基建”。
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率先發力的是國外科技公司。2019年5月,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用獵鷹9號火箭將“星鏈計劃”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截至2020年9月,SpaceX已成功將第十二批60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這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商業衛星星座。
在國內,也有不少企業加碼布局:2020年2月16日,銀河航天首發星首次實現3分鐘以上通信應用試驗。6月,北京聯通與銀河航天實現5G與衛星互聯網融合測試成功,這是國內首次通過低軌衛星互聯網鏈路完成5G基站的開通測試驗證。由此可見,5G技術成熟將與衛星互聯網形成互補。
根據天風證券預估,我國衛星互聯網年產值將有望于2028年達到0.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衛星制造年產值403.62億元,火箭發射年產值180.7億元,地面設備1716.1億元,衛星應用1733.9億元。該領域儼然成為一片商業沃土。
“秦嶺-西電1號”研制進展順利
2019年10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業務網理論與關鍵技術(ISN)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未來宇航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布“絲路天圖”衛星星座計劃。“絲路天圖”衛星星座將采用開放共享的方式,學生、科研人員都能連接衛星,進行算法測試驗證并獲取相關數據。
絲路天圖衛星星座副總設計師李云松表示:“‘絲路天圖’不僅具有數據服務功能,還給設計者、開發者、學習者提供了真實的衛星在軌科學實驗平臺。”
此外,據李云松介紹,“絲路天圖”衛星星座具有三大特征:
第一,星座在數據處理上將更加智能化,傳統衛星收集的數據往往需要傳輸回地面處理,但“絲路天圖”星座將處理過程置于衛星上實時完成,并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處理和通信的一體化資源分配,可以高效利用衛星的處理和通信資源。倘若檢測到火災等異常情況,衛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目標,并通過自動化分析和高速傳輸,第一時間將結果發送給地面用戶;
第二,星座組網更加靈活。在傳統衛星數傳的基礎上,開發了與海事衛星(高軌衛星),與地面5G網絡通信的能力。在軌衛星能夠根據當前的傳輸需求、所處位置以及傳輸環境靈活選擇傳輸路徑和傳輸方式,保證傳輸任務滿足速率和時延需求。一個典型的場景,在無地面站支持的情況下,通過高軌道衛星中繼回傳在軌處理數據,可大大提高對地面異常狀態的監測時效性。
第三,星座在在軌系統設計上將更加模塊化,研發團隊后續將研發標準化在軌處理與傳輸的IP,降低用戶使用或者設計衛星的門檻,用戶可以直接調用IP,構建屬于自己的功能,從而大幅提升衛星設計和應用的效率。
目前,“絲路天圖”衛星星座首發星“秦嶺-西電1號”正在研制當中。“秦嶺-西電1號”為高光譜衛星,高光譜圖像所反映出來的信息十分精細,可以精準識別地物。
“秦嶺-西電1號”衛星主要用于秦嶺保護,實時監測地表信息以及異常情況。這要求衛星在技術上要保證比較快的回訪周期,能夠快速對景區進行全域監測,一旦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能夠做到及時響應。
李云松表示,目前“秦嶺-西電1號”研制進展順利,作為“絲路天圖”首發星,“秦嶺-西電1號”發射是對模型定義和在軌一體化智能處理與通信等新技術模式的一次現場驗證。
商業航天屬于高風險領域,一次試驗失敗將造成巨大的人力、財產損失。因此,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國內航天企業或組織往往會購買航天保險。那么,航天保險究竟如何支持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中國人保助力商業航天發展
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等航天器在制造、發射和在軌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風險,進而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倘若該航天項目購買了航天保險,發生意外后,保險公司將提供保險賠付。根據航天項目的具體進展情況,航天保險在發射前、發射及在軌運行等各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產品。
中國人保是國內航天保險領域歷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人保已經開始承保“長征”火箭發射,是國內最早開始推出航天保險的財險公司。隨后在1997年,人保財險按國家要求牽頭成立了中國航天保險聯合體,在“長征”火箭遭遇連續失利的困難時期,繼續為其商業發射項目提供保險保障。
從1985年簽署第一張航天保單開始,人保財險累計為近150顆衛星和超過90次發射項目提供發射前、發射、在軌和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服務。
此次和“絲路天圖”衛星星座項目合作,人保財險陜西分公司負責人兼西安市分公司總經理桂文東表示,人保能夠利用自身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和行業服務方面的經驗優勢和專業優勢,為星座項目提供專業、全面的業務支持服務。另一方面,星座項目也能夠為人保提供專業指導,在多領域險種應用中提供技術支持。由此可見,航天產業需要保險,保險也需要航天技術應用。
商業航天的發展不僅需要技術支撐,更需要資本為其鋪路。資本之于商業航天產業,正如土壤、空氣和水,起到孕育作用。保險作為其中一個要素,為商業航天發展提供保障。隨著“絲路天圖”衛星星座研制穩步推進,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邁上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pj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08瀏覽量
103019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02瀏覽量
66907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70瀏覽量
5634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