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基于3D打印技術形成產、學、研為一體的多學科合作模式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醫療時代。在應用的廣度方面,從最初的醫療模型快速制造,逐漸發展到3D打印直接制造助聽器外殼、植入物、復雜手術器械和3D打印藥品。在深度方面,由3D打印沒有生命的醫療器械向打印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組織、器官的方向快速發展。
自2019年7月我國第一批3D打印醫療器械團體標準開始實施以來,我國醫療3D打印應用開始駛入“快車道”。2020年7月1日,我國第二批3D打印醫療器械標準也正式實施,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逐步建立,這也為3D打印技術醫療器械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政策性支撐。
今年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打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主任、增材制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秉恒牽頭,依托團隊的技術、資源、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建設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打印精準醫療研究院。
從整體來看,我國3D打印企業正以科技與健康為發展方向,致力于為人們提供醫療健康產品服務,以不斷提升人們生存與生活品質為核心目標。與此同時,將專業技術和科學成果轉化賦能為核心競爭力,結合資源整合優勢,致力于打造國內醫療和個人防護、健康用品的強勢民族品牌,也成為了許多企業努力奮斗的方向。
在各類技術研發機構、互聯網科技企業等的共同推動下,3D打印技術在國內醫療領域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技術價值不斷凸顯。就醫療模型制造而言,借助3D打印技術可以很直觀還原病灶具體情況,有效降低手術的風險,解決患者和家屬對手術時的困惑。舉例來說,現在醫學中大多數的CT、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結果,看起來也就是黑白光影,對于疑難病灶的精準性判斷還有一定模糊的邊界。
手術實施之前,醫生根據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數據通過軟件合成適用于3D打印的三維數據模型,然后通過3D打印機將之打印出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精準的醫療模型,讓醫生在手術前可以直觀地看到手術部位的三維結構,有助于醫生提早規劃手術方案。
我國3D打印技術在醫療研究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完全應用到市場,讓更多患者受益,還存在不少問題。如3D打印的個性化定制產品在我國還沒有申請審批途徑,也無產品標準,整個流程較為復雜。
3D打印設備、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制約我國目前3D打印應用的關鍵因素。中國要認清自己目前在基礎軟件方面的劣勢,充分利用好人才優勢,創新教育理念,在增材制造領域精耕細作,才能更好地推動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技術應用正在打破醫療行業的限制壁壘,無論是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息共享方式,還是幫助患者進行高風險手術。這些新技術包括3D打印、機器人、人工智能、納米醫學、虛擬現實等。
無論如何,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初步應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現有醫療的認知,眾多發達國家都投入了足夠的人力及資金,以期將此作為人類健康的全球戰略。接下來,讓我們期待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更多精彩應用吧!
責任編輯:PSY
-
應用
+關注
關注
2文章
438瀏覽量
34138 -
醫療電子
+關注
關注
30文章
1357瀏覽量
90082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44瀏覽量
1088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