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已經愈發廣泛,大家都有相關生活體驗,從線上的APP使用,到線下出入小區,人臉識別已經無處不在了,技術也在不斷升級。
前面有“買房被人臉識別,可能多花20萬,”后有“人臉識別第一案”正式宣判”,由涉嫌侵犯隱私而引起的糾紛、爭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據光明日報報道,《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12月1日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并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采集的其他個人信息。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被禁止采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廣大網友也呼吁,其他省份趕緊跟上。其實,大家怕的不是人臉識別,怕的是保護不了大家的人臉信息安全。
人臉識別的歷史
1、1964-1990年
這一階段人臉識別通常只是作為一個一般性的模式識別問題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是基于人臉幾何結構特征(Geometric feature based)的方法。
2、1991-1997年
在這有階段中,以美國軍方為主的組織了著名的FERET人臉識別算法測試,并出現了若干商業化運作的人臉識別系統,比如Visionics(現為Identix)的FaceIt系統。
3、1998年至今
由于在第二階段打下的良好基礎,在本階段開始全力發展,該技術被首先應用于安防行業,從公共安全記錄車牌、人臉等內容。隨著人臉識別在安防領域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逐步走向了其他領域,如消費、門禁等領域。
隨著第三階段的開始,人們看到了人臉識別背后的市場發展潛力,眾多AI企業也開始布局這一市場。
責編AJX
-
生物識別
+關注
關注
3文章
1210瀏覽量
52510 -
人臉識別
+關注
關注
76文章
4005瀏覽量
817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