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勁的需求,為全球芯片產業提供“大市場”,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規模已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超過50%。而在華收入已經成為各國芯片企業成長的重要貢獻力量,隨著美國的“松口”,全球芯片企業也迎來了一片艷陽天。
美日韓損失12340億!美國允許8家企業恢復對華芯片供應
據報道,日本存儲芯片制造商鎧俠(Kioxia)已經獲得美國當局許可,可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出口部分產品。報道指出,該許可證主要適用于數據中心服務器等的商用芯片,不包括智能手機的閃存芯片。
據悉,Kioxia曾是日本東芝的存儲芯片業務部門,智能手機存儲芯片約占公司銷售額的40%,而華為是其重要的大客戶。但自9月15日美國的芯片出口新規正式生效后,該公司便不得不停止向華為供貨。
為此,Kioxia曾發出警告稱,美國新規將導致全球存儲芯片供過于求并降低價格。同時考慮到各種負面影響,還擱置了其數十億美元上市的計劃。如今重獲對華芯片供應許可,對Kioxia而言,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實際上,Kioxia的損失只是“冰山一角”,自9月中旬美國宣布調整芯片出口規則以來,許多國際芯片巨頭已經備受打擊。早先報道,受限制令影響,日企零件出口損失規模達1萬億日元(約合629億元人民幣)。
另據韓國半導體行業預估,停止向華為供貨一年以上,韓國半導體業的年損失額將達10萬億韓元(約合603億元人民幣)。除了日韓企業之外,美國芯片業也是深受其害,短短余月已經損失了近1700億美元(約合11108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目前所知的是日韓美芯片企業因為不與華為合作,共計損失高達12340億元人民幣。于是,不少企業游說美國希望繼續供貨華為,在經濟和輿論的雙重壓力之下,美國也終于“松口”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初,包括日企Kioxia在內,美國已對高通、索尼、豪威科技、三星、臺積電、英特爾、AMD這8家供應商“放行”,允許他們對華為繼續供應部分產品。
即便如此,華為也堅持走國產芯片自研之路。因為中國的科技產業,終歸是要建立起來一條完全去美化的芯片產業鏈,才是最終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已經實現部分關鍵芯片量產。11月30日華為旗下知名芯片設計公司海思宣布,該司自主研發的OLED驅動芯片,流片流程已經順利完成,預計年內就會實現量產,并將此芯片用于華為旗下的手機及企業大屏產品中。
目前全球驅動芯片95%的市場份額被韓國企業壟斷,來自中國企業的占比還不到1%,而美國雖然沒有掌握驅動芯片的核心技術,但是驅動芯片用的是美企獨有的ARM架構,因此在芯片的供應和生產方面,美國還是擁有一定話語權。
據悉,華為年底即將量產的這款芯片,工藝水準最高就只達到28nm,而我國最高的芯片量產制造工藝已經發展至14nm。因此證券公司的分析指出,以華為海思的水平,完全可以在這類芯片做到100%去美化,擺脫對海外的依賴。
不過,這僅是華為突破的一項芯片技術,還有存儲芯片、手機芯片、處理器等領域的技術亟待突破。但是華為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隨著更多國產芯片的量產,中國芯片去美化產業鏈形成也在即。
責任編輯:tzh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165瀏覽量
229138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6瀏覽量
42184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08瀏覽量
2511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