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空好事不斷,給航空人點贊,今天中午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玉兔二號行駛里程突破600米,牛!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意味著我國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充分繼承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技術成果,采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整流罩直徑4.2米,捆綁2枚直徑2.25米助推器,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于4.5噸,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將與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等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國家航天局批復研制立項并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運載火箭系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飛行試驗組織實施。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56次發射。
圖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玉兔二號行駛里程突破600米
玉兔二號,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于2019年1月3日22時22分完成與嫦娥四號著陸器的分離,駛抵月球背面。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2020年5月16日11時53分,“玉兔二號”月球車結束了寒冷且漫長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了第18月晝工作期。
2020年8月13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8月13日14時54分和8月12日20時34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21月晝工作期。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12月22日5時和21日19時22分完成第25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12月22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工作719天,月球車累計行駛600.55米。
科研人員對25個月晝所獲得的探測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持續產出科學成果。近期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一篇科學成果表明,搭載在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的月球中子和輻射劑量儀在月球背面探測到了一個太陽高能粒子事件(SEP)。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表面探測到SEP,驗證了儀器性能,也對SEP的加速機制和加速源區做了詳細分析。
嫦娥四號之前的就位觀測結果表明,月球表面的輻射強度大約是地球上輻射強度的100倍左右。由于月球沒有像地球一樣的大氣和磁場,銀河宇宙線可以輕松到達月球表面,這樣高強度的背景輻射會對在月球表面作業的宇航員造成損傷。此外,當太陽活動爆發時,太陽高能粒子事件還會導致成千上萬倍的粒子流量增長,空間輻射也會極大增強。因此,對太陽高能粒子到達月球的觀測尤其重要。
2019年,太陽處于活動極小年,很長時間沒有太陽黑子出現,觀測到太陽高能粒子事件的機會更是很小。此番嫦娥四號捕捉到太陽高能粒子事件。研究發現,無論是電子還是質子都表現出很好的速度彌散,通過對數據點進行線性擬合,可以推出粒子從加速區釋放的時間以及粒子到達月球前在行星際空間傳輸的距離。
延伸閱讀:
我國中型運載火箭“更新換代”
長征八號由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制。火箭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表示,“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肖耘介紹,目前我國具備中低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運載火箭,僅能夠將3噸以內的有效載荷送到太陽同步軌道。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將此項能力提升到了4.5噸。
據介紹,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采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于4.5噸。火箭箭體結構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助推器直徑2.25米,整流罩直徑4.2米。動力系統芯一級配置2臺120噸級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二級配置2臺8噸級YF-75氫氧發動機,助推器配置1臺120噸級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
據了解,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是以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發動機為基礎研制的的無毒無污染“綠色”火箭。經過二十多年的預研和工程研制,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已相繼成功首飛,并形成了2.25米、3.35米和5米直徑的通用模塊,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型運載火箭的代表。”火箭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介紹,長征八號是按照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規劃,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為基礎,與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三子級組合形成的一款新構型火箭。“長征八號將和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十一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形成更加優化、合理的能力布局,共同提升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的能力。”
此外,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在飛行中應用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推力調節技術。這是該技術在我國運載火箭中的首次工程化應用。這一技術將大幅提升我國運載火箭智慧化水平,同時也為我國研制可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打下基礎。
超高“性價比”未來前景可期
據悉,長征八號火箭2018年4月轉入工程研制階段,2020年10月完成了出廠評審。“從型號開始論證到首飛火箭具備出廠條件,僅用時2年多,這在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宋征宇介紹道。
他表示,長征八號之所以能夠快速研制,并發射成功,是基于60多年幾代航天人的技術積累的結果,同時也是航天人大膽創新、不斷探索、集智攻關的結果。
長征八號在研制中遵循“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的發展思路,充分繼承在役型號的產品和技術,借鑒已有的試驗驗證成果,實現型號快速集成研制。后續,在長征八號的基礎上,我國還將研制融合型火箭,實現電氣一體化、兩平一垂快速發射、提升經濟性的火箭。
“高性價比”是長征八號的一大特色。據火箭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介紹,長征八號火箭自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通過項目制、高繼承性等嘗試,降低生產成本及配套成本,實現火箭成本的有效控制。
“長征八號本身運載能力達到5噸級,而起飛規模為356噸,運載效率在國內火箭中是名列前茅的。運載能力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必然會帶來很高的性價比。”對于長征八號未來的市場潛力,段保成充滿信心。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部亮相
立足未來國際航天發展趨勢,為保持航天運輸系統先進水平,我國規劃了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
“十三五”期間,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集體亮相,并逐漸在密集、復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當重任。與此同時,中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綠色無污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新一代運載火箭采用了無毒、無污染推進劑,在繼承現役運載火箭技術基礎上,攻克了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50噸氫氧發動機、5米直徑箭體結構設計制造、助推器擺動控制等數十項關鍵技術難關,運載能力和火箭性能達到現今國際先進水平。
2015年9月20日,長征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飛成功,拉開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的序幕。
2015年9月25日,長征火箭家族中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讓長征火箭家族有了靈活輕快的發射能力。
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它是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采用“二級半”構型,新技術比例超過70%。
2016年11月3日,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飛成功,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相當,它的推出標志著我國追趕上運載火箭的國際先進水平。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它是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制的一型新型運載火箭,也是我國首個采用一級半構型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
如今,隨著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入列”,我國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
未來,隨著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和完善,目前現役的運載火箭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來源:綜合自央視新聞 中新社人民網-科技頻道)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01瀏覽量
66899 -
火箭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5瀏覽量
288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