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這一年很可能是自冷戰結束后,對世界格局影響最深刻的一年,而在組裝電腦市場上,也發生了諸多影響整個市場格局的大事件。
在許多細分的市場上,2020年產生的話題量放在往年,都足夠支撐整個組裝電腦市場一年的話題,而今年就如同一塊被7-zip vvip超級壓縮過一般全部呈現在大家面前。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2020年組裝電腦市場盤點與2021年選購預測指南。
本文將會以配件為分類,針對CPU、顯卡、主板、內存、SSD等大類分別做出盤點與預測。
與平時我的其他文章不同,本文中是針對市場狀況的分析與預測,所以會帶有較多個人觀點。為了讓盡可能多的小伙伴可以看懂,文章中會增加一些基本的科普,老鳥請直接忽略。
2020組裝電腦市場的總體情況
首先來看一下整體的市場狀況,這邊引用GFK的統計報告,可以看到2020年組裝電腦市場與筆記本電腦市場是在蹺蹺板的兩頭。
筆記本市場因為新冠疫情帶來的居家辦公需求,在2020年風光無限。組裝電腦市場則因為缺貨漲價,游戲研發受阻等多重因素阻礙,前三個季度萎縮了15%。2020年第四季度由于顯卡嚴重缺貨,是否可以維持前兩個季度的水平頗為不樂觀。
本文目錄:
1. CPU——天數有變,神器更易
2. 顯卡——真假美猴王
3. 主板——風起云涌的內卷
4. 內存——換代前夜耗子尾汁
5. 固態硬盤——國貨崛起告別耍猴
6. 機械硬盤——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7. 機箱——最淡定的產品線
8. 電源——大電源的春天
9. 散熱器——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CPU——天數有變,神器更易
作為傳統上組裝電腦最核心的配件,它的作用主要是完成除圖形化之外絕大部分的運算任務,是直接左右整機性能的關鍵配件。2020年CPU市場發生的變化堪稱意義深遠。
由于CPU市場是由芯片廠商直接控制,所以市場上的玩家較為單純,就是由Intel(英特爾)和AMD(超威半導體)兩家構成。
CPU產品核心話題:AMD正式崛起稱霸CPU市場,Intel左支右絀陷入至暗時刻
首先來說一下占據2020年CPU市場C位的AMD。2020年11月發布了以R9 5950X為代表的銳龍 5000系列CPU的AMD來說,既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也可以說是媳婦熬成婆。
基于ZEN3架構的5000系列處理器IPC(同頻單核性能)性能提升達到了24%,再疊加頻率上的提升,旗艦的R9 5950X相比自己上一代的R9 3950X整體性能提升17%,單核性能則十分夸張的提升31%。對比Intel這邊桌面級旗艦的i9-10900K綜合性能領先30%,單核性能也領先20%。
對于架構復雜性能提升較為困難的CPU來說,產生如此巨大的性能提升幅度非常不易。我們去對比更早一代的R7 2700X就可以看得更明顯,綜合性能提升86%,單核性能提升60%。
AMD在短短兩代時間里不僅快速抹平了Intel桌面級本就不算擅長的多線程性能,更是一舉超越了Intel長期引以為傲的單核性能。我們以線性簡單去除頻率的影響,AMD 5000系列對Intel 10系列的IPC性能差距已經達到了近30%。
更為關鍵的是,Intel過去牢不可破的游戲性能優勢也開始進入逆轉,單機游戲上Intel維持多年的優勢不在,而網游上AMD在部分熱門游戲上(LOL,CSGO等)已經實現大幅度的領先。對于傳統消費市場來說,Intel很難找到一個具有明確優勢的完整區塊。
其實AMD在2020年的高光時刻并不僅僅只有11月。2020年2月AMD發布了超級旗艦線程撕裂者TR3 3990X。整條TR3的產品線以遠超Intel核心數(AMD 24核起步,Intel最多18核)和Zen2架構本就還不錯的IPC性能制霸HEDT市場。
由于Intel這邊最好的i9-10980XE性能僅相當于AMD的R9 3950X,對Intel來說,AMD已經做到了“我吊打你,與你無關”。
面對TR3 3990X這樣一顆64核的怪物存在,Intel單芯片最大只能做到28核(Xeon W-3175X),做成膠水雙芯也只是56核Xeon Platinum 9200。在頻率上也并有什么優勢,而且還必須搭配六通道內存,整機成本上天。
目前Intel已經暫停HEDT市場的進一步規劃,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消費級CPU性能暴漲和HEDT產品定位進一步拉高之后,曾經帶給垃圾佬無數回憶的HEDT產品向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揮手告別。
讓我們回到另一位大玩家Intel身上,Intel在2020年5月也發布了以i9-10900K為代表的10代桌面級產品。相比AMD的5000系列早了半年左右,也就使得10代酷睿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的對手都是AMD的銳龍 3000系列。
但即使只是對上銳龍 3000系列,Intel的表現也只能說是勉強保住了顏面。i9-10900K的綜合性能大致與R9 3900X相當,已經無力挑戰AMD當時旗艦級的R9 3950X。
而讓人感到最無力的是,10代酷睿無論是規模、頻率還是架構上都遇到了瓶頸。規模受制于滿載可達280W的功耗,頻率受制于功耗和體質難以提升,架構上環形總線也不適合塞入更多的核心。
所以對于Intel來說,性能上的敗局在10代酷睿發布時已經被決定了。
從2011年發布推土機架構之后,AMD經歷了迷失的6年,這6年中新研發的推土機架構不僅一度性能不如自己上一代的羿龍,甚至被Intel用i3秒全家的方式進行羞辱,而2017年發布Zzen架構以后,也只是說挽回頹勢讓產品線進入相對良性的迭代狀態。
可以說,那個時期大家對AMD的期望并不高,談AMD YES也不過在感謝讓Intel降價,不敢再擠祖傳四核的牙膏。也并不認可AMD可以完全翻身。
在過去大家總覺得AMD 公司很小積貧積弱,Intel 家大業大牢不可破,但是這一次AMD已經不再是推土機時代的堂吉訶德,蘇媽化身巨人一舉搗毀了牙膏鑄成的風車。
產品線分析:CPU市場迎來最好的時代,產品線極大豐富
前文中主要是針對2020年CPU市場的新品發布軌跡與產品之間性能對比的分析。但是產品更重要的是性價比,也就是購買價值。
由于CPU具有長壽命的特性,導致CPU市場上不僅有每年發布的新品,還會充斥大量往年的產品,使得主力價位帶上往往以100元甚至50元一檔就有一個產品可選。雖然存在部分型號CPU缺貨導致價格不合理,但是我們可以非常輕松的找到更有性價比的替代產品,所以目前的CPU市場對消費者來說已經是相當溫柔和照顧的。
建議大家要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誠然AMD 5000系列帶來巨大的單線程性能提升,顛覆了對CPU的性能衡量標準,但是目前來說Intel的酷睿架構和AMD上一代的3000系列也依然是堪用,所以在性價比不合適的價位帶上,我依然不會優先推薦AMD的5000系列。
要做一個比較簡單的結論就是高端買AMD,中端買Intel,低端買停產產品或二手。
CPU產品推薦: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CPU是存在散片的,有些產品盒裝與散片會有較大的價差。建議大家在比較盒裝與散片價格之后再做決定。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去考量自己需要什么CPU的話,這邊幫大家分成四擋。
1. 一般辦公或上網可以選擇4~6核。
2. 對游戲有較大需求建議6核或以上。
3. 對游戲有電競、多卡、直播等需求建議8核或以上。
4. 有更高性能需求或者就想爽一爽,那就直接i9或者R9。
產品推薦的產品圖來自京東,產品價格為12-17京東牌價。
高端市場:(3000以上)
R9 5900X:R9 5900X是毫無疑問目前高端市場無敵的存在,R9 5900X很好地平衡了價格、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面對Intel幾乎所有的消費級產品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高端市場上目前顯然會首推R9 5900X。
AMD 銳龍 9 5900X CPU處理器 12核24線程 3.7GHz 4099元
i9-10850K:但是同時還是會有一些人對于Intel的獨有技術(如虛擬化)有剛性需求,或者單純就是依然選擇不信任AMD。那么對于這些人來說i9-10850K由于在價格上明顯低于i9-10900K與R9 5900X,也就具有了性價比上的優勢。
Intel 英特爾 酷睿 i9-10850K 盒裝CPU處理器 3099元
中高端市場:(2000左右)
i7-10700F與R7 3700X:目前在這一階上i7-10700F的盒裝價格更低,但是散片價格更高,R7 3700X則反之。性能上i7-10700F還是會有一點優勢,所以這一階個人會更傾向于i7-10700系列。
Intel 英特爾 Core 酷睿 i7-10700F 盒裝CPU處理器 2099元
AMD 3700X AMD 銳龍 銳龍 3700X 處理器 2449元
中端市場:(1000~1500)
i5-10600K與R5 3600:目前在這一階上i5-10600K的盒裝價格更低,但是散片價格更高,R5 3600則反之。i5-10600K相對性能會更好,但R5 3600可以用B系列主板開啟PBO自動超頻獲取更高的性能。個人觀點上i5-10600K通過幾次調價之后散片價格還是比較不錯的,會更傾向于i5-10600K。但是建議不要腦子過熱去配Z系列的主板,那樣就破壞了預算的平衡性。
Intel 英特爾 酷睿i5-10600K CPU處理器 4.1GHz 1399元
AMD 銳龍 R5-3600 CPU處理器 3.6GHz 1499元
低端市場:(1000以下)
I3 10100F與R5 3500X: 這兩款產品特點會有所區別,有點類似傳統的AMD與Intel格局,I3 10100F單線程更強,R5 3500X的多線程更強。但是價格恰恰相反,換成了Intel會明顯便宜,相對來說是I3 10100F性價比更高一些。AMD這邊本來是想推薦R3 3300X的,但是這顆強到沒朋友的入門產品已經絕跡,挺可惜的。
Intel 英特爾 酷睿i3-10100F CPU處理器 3.6GHz 699元
AMD 銳龍 R5-3500X CPU處理器 3.6GHz 999元
2021年CPU市場預測:(2021年3月~2021年6月18日)
先來看一下2021年的CPU產品會有哪些變化。
AMD這邊預計不會發布新一代桌面級CPU(或者到年底發布),但是筆記本CPU即將全面更新到5000系列,筆記本CPU的產品線會進一步擴大。
Intel這邊會連續發布兩代產品,現在基本確認2021年3月~4月之間會上市第十一代酷睿CPU,而到了2021年下半年(預計要到年底)會更新第十二代酷睿CPU,所以Intel的第十一代酷睿大約只有半年的銷售時間,整個LGA 1200針腳的兩代產品都顯得相當短命。
目前第十一代酷睿CPU的規格已經比較完整地浮出水面,已知Intel預計會采用類似筆記本TGL的架構,IPC性能會有10%~15%的提升,CPU通道上終于會從16+0提升到16+4,與AMD CPU對等,所以結論就是i9-11900K非常的坑,坑到很可能還不如上一代i9-10900K,毫無性價比,但是i7-11700K與i5-11600K會帶來明顯的性能提升。至于是否能有性價比,這就完全取決于Intel準備如何定價了。
而第十二代酷睿CPU將會首次引入大小核設計,大概率是為了配合Windows 10X。根據AMD目前的說法暫時還不會跟進大小核架構。
2021年618預測:
到了2021年的618其實局面很可能會比較熱鬧,與目前相比,對Intel來說最大的變數是11代酷睿中i7與i5的定價。對AMD來說最關鍵的是5000系列CPU中的R7和R5是否會有比較明顯的價格調整。最壞的狀況就莫過于AMD沒有降得太多,Intel的新品也跟著漲價。
不過CPU市場是一個產品N代同堂的大市場,大家大可不必過于糾結,大不了豐儉由人。不過二手建議Intel選擇第六代酷睿及之后的產品,AMD選擇一代銳龍及之后的產品。
顯卡市場盤點與預測——真假美猴王
顯卡的主要作用是進行圖形渲染,說人話就是臭打游戲和各種硬件加速都需要用到顯卡。當然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就是以ETH為首的一眾虛擬幣挖礦市場和GPU的服務器市場,這也會產生海量的需求。
顯卡市場的上游也是兩位大玩家NVIDIA(英偉達的老黃家)與AMD(超威半導體的蘇媽家),不過與CPU市場不同的是,顯卡的核心GPU是直接焊在顯卡上出貨,也就讓上游的芯片廠商除了一部分的公版卡外,市場上大量的顯卡是由廠商貼牌或自產的非公版顯卡。NV這邊一般稱為AIC,AMD這邊稱為AIB。
顯卡產品核心話題:蘇媽的自我救贖
2020年的顯卡市場可以說讓人頗為有些唏噓。原本從產品構成來看,NVIDIA與AMD在今年的更新幅度非常大,同時從行業競爭來說AMD這次也終于在旗艦級市場迎頭趕上,讓顯卡回歸兩強對決的格局。今年顯卡市場在產品端的爭奪之激烈并不亞于CPU市場。
2020年的9月,NV率先出招拉開了基于安培架構的RTX 30系列發布大幕。雖然30系列第一批RTX 3080和RTX 3090為了性能把功耗拉的有些過頭招致一些風波,但是市場整體上還是很認可30系列顯卡的性能提升幅度。
雖然30系列開始旗艦級芯片的非公卡邁向了3槽甚至是4槽的板磚化,顯卡對電源的要求也驟然提升。但是RTX 3080 5499元的起售價還是一波真香,帶來了巨大的熱捧。
但是隱患也就此埋下。
AMD這邊的新品則有些姍姍來遲,直到雙十一之后才開始鋪開。AMD的RX 6800、RX 6800XT和RX 6900XT分別對應NV的RTX 3070、RTX 3080和RTX 3090。在目前驅動還有比較明顯優化問題的情況下,基于非光追的測試環境中已經與N卡打的有來有回各有勝負。雖然在光追性能上A卡還是有明顯的劣勢,但是A卡相比N卡旗艦與次旗艦的RTX 3080、RTX 3090有明顯的能耗優勢,所以雖然不能說A卡已經完全復興,但確實在規格對位上實現了自我救贖。
不過在十一月時由于缺貨引發的亂象已經層出不窮,而新一代的A卡也并不能改善市場的供求情況。這讓大家滿懷希望的最后骨牌轟然倒下,不滿也由此宣泄而出。
如前文中提到的,顯卡市場顯然被另一個更大的話題所占據了,相比于產品上的有備而來,大家更想問一句,“顯卡是否有備貨而來”。
要厘清這個問題首先要教大家一個特殊的名詞“MSRP”,MSRP翻譯為“制造商建議零售價”。也就是說上游AMD與NV針對顯卡發布后每個GPU制造顯卡的建議售價。
這次MSRP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針對這次顯卡缺貨其實產生了海量的討論,但是大多把原因歸咎于顯卡市場某個方面上。但在我看來,這次的市場波動其實是包括消費者到廠商整個鏈條的共振甚至是惡性循環招致的。
N卡這邊由于10系列表現過于強勁導致20系列的熱度相對遜色,NV需要更強的產品刺激。同時AMD這邊也確定會發布對標NV旗艦大核心顯卡。所以NV的MSRP從一開始就定的比較低,RTX 3080 5499、RTX 3070 3499看同價位下,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相應AMD這邊在MSRP上自然只能比NV更低,RX 6800XT 5099、RX 6800 4599。
這個定價一般會決定公版和低價非公產品的實際售價,同時還會有很多非公產品的定價高于甚至明顯高于MSRP。
這樣的定價體系就導致一個問題,由于這一代的MSRP普遍比較低,QHD(2K)以上分辨率逐步普及導致存量最大的10系列顯卡用戶有了明顯的換卡需求。30系列接近MSRP的顯卡產品在游戲玩家眼中有性價比,在礦老板眼中挖礦收益不錯,GPU服務器廠商也心滿意足。這樣較為低價的顯卡產品會被快速售空,留下售價較高的高端型號。
發現一個好玩的現象了么,顯卡并非是被全部一掃而空,而是根據售價出現了分層。這就說明了以下幾點:
? 芯片廠商也好,顯卡廠商也好其實都一直在持續的出貨,只是整體的出貨量因為各種原因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供小于求。
? N卡這邊產能不足很大程度是因為三星8nm工藝表現不佳,而AMD這邊則是因為筆記本和主機需求旺盛分給顯卡的產能也不會很多。再疊加今年很多PCB元件也因為筆記本等產品的暢銷經常出現供給波動,這也影響了顯卡廠商的出貨效率。
? 以礦老板和GPU服務器為代表的大中型消費者目前還是保持相對理性,所以會吸走大量低價的顯卡,但是不太愿意購買比較貴的高端型號。這樣就決定了顯卡售價的下限水平。
? 以個人消費者為代表的中小型消費者,則會以以自己的消費能力用腳投票,逐步決定了顯卡售價的上限水平。
? 由于顯卡的價差也產生了“理財產品”的預期,也導致一些人以倒賣為目的加入了搶顯卡的行列。這就進一步加劇了低價顯卡的供求不均。
? 在以上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會發現各芯片的顯卡會逐步停留在某個顯著高于MSRP的價格水位。想要低于這個價格水位購買,就需要參加歐皇視角的預約搶購。
? 最終很多個人消費者就會因為較低的零售牌價與較高的實際到手價格而產生不滿的情緒。
顯卡購買建議:多一分淡定,少一分焦躁
由于逐步接近春節傳統上價格就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且遇到賽博朋克2077這款現象級游戲會帶來一波升級潮。所以顯卡市場目前供求不均的狀態預計會延續到春節結束之后。而顯卡這個產品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是因為壽命到期損壞,更多的是因為性能上難以滿足需要更換。
大部分人電腦里其實還是有一張勉強堪用的顯卡在亮機運行。建議對顯卡有需求的人就淡定一些慢慢預約就好,預約到就換顯卡,預約不到就先用舊顯卡頂一頂。
只要用心找一找,總有各路大佬教你怎么調整畫質。實在不行也能B站通關不是。這里就附贈一篇“PC物語”針對賽博朋克2077的優化建議,希望大家可以找到思路。
“如何解決《賽博朋克2077》幀數不足的問題?有網友實測后發現,只要關閉游戲中的“屏幕空間反射質量”,設置動態FX、顯卡控制面板疊加FXAA的方式,能讓1050Ti和1060顯卡提升到穩定60幀。
這個方法來自于B站UP主“阿貍才不是受”,他們的視頻詳細講解了設置優化,沒優化之前幀數大概就是50fps左右,優化之后性能直接翻倍到100fps以上,效果非常明顯。”
高端產品:(5000以上)
RTX 3080:RTX 3080主要優點是光追性能是目前比較強的,對游戲的綜合覆蓋能力比較好。缺點主要是功耗偏大和顯存容量較小。
ASUS 華碩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顯卡 10GB 5499元
RX 6800XT:RX 6800XT的MSRP會低于RTX 3080,在不考慮光追的光柵環境下性能與RTX 3080大致相當。RX 6800XT也是具有硬件光追能力,適當調低光追等級還是可以獲得比單純光柵更好的畫質表現。而更為重要的是RX 6800XT具有16G顯存,顯然會具有更長的有效性能壽命。
盈通(yeston)AMD RADEON RX 6800 XT臺式機顯卡 5099元
中高端產品:(3000~4000)
RTX 3060TI:其實RTX 3070與RTX 3060TI其實是大家都盯的比較緊的產品,價格的偏離幅度其實更大。這里更推薦RTX 3060TI。
GALAXY 影馳 GeForce RTX 3060 Ti 金屬大師 OC 顯卡 8GB 3199元
其他:(3000以下)
3000以下的顯卡缺貨都很嚴重,大家就看著買吧,性價比基本是沒有的。
2021年預測與建議:
根據往年的規律,至少在明年春節前后顯卡的供貨應該只會收緊不會放大。等到春節過后可能會相對放緩一些。在2021年了,建議顯存容量還是選擇8G起跳,顯存太小到時候爆了就是爆了。產品選擇上則完全取決于供貨狀況,很難給出太明確的建議。
目前最新的顯卡路線圖上來看,RTX 3080很可能會停產變為RTX 3080TI和RTX 3070TI。預計價格上會把RTX 3080夾在中間。再往下的的話RTX 3060 12G是一款比較有購買價值的產品。RTX 3060 6G和RTX 3050則屬于不推薦級。RTX 3080TI上市時間還未明確,RTX 3060 12G預計2021年1月~2月內上市,RTX 3070TI是否最終發布還有待確定。
主板市場盤點與預測——風起云涌的內卷
電腦主板是用于連接電腦上各個主要部件的聯通部件,由于主板的性能主要與CPU掛鉤,主板上的芯片組也由CPU廠商主導開發。所以每年主板新品的節奏主要取決于CPU廠商,這點會與非公顯卡有些類似。
以品牌去統計的話一年下來每個主板廠商就那么幾個芯片組,但是推出的主板型號要遠遠多于顯卡。這導致支持某個CPU可以同時對應多個芯片組,單個芯片組也因為型號過多就不可避免要向上向下延伸。最終導致各個芯片組之間的界限會互相交疊,產生價位重疊的產品。
主板產品核心話題:新品風起云涌的機海大戰
主板市場的大玩家有臺系御三家的華碩、微星、技嘉,國產的七彩虹、妖板華擎,再擴展一些還有華南主板為首的一眾“垃圾佬品牌”。在單一 一個價位上消費者往往會面對3~6個較為接近的選項,例如下圖中截取京東B460主力價位帶的產品分布。但是由于主板對整機性能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主板之間多年的充分競爭也讓產品規格過于成熟平穩。對于主板廠商來說就難免陷入內卷。
Intel主板在2020年5月隨著第十代酷睿處理的發布同步上市了400系列,分別是Z490、H470、B460和H410。產品線結構與Intel之前的產品線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Z490支持CPU和內存的超頻,H470、B460和H410不支持CPU超頻,內存頻率最高可以調整到2933。Z490和H470已經基本確認可以支持Intel下一代的第十一代酷睿CPU,B460和H410將只能支持第十代酷睿CPU。
AMD主板則在2020年5月發布了B550芯片組與相應的主板產品。當時AMD 5000系列CPU并沒有發布,AMD自從在2019年11月與Intel HEDT產品發布撞車被惡心了一下,Intel提前3小時發布攪局之后。AMD就比較傾向于與Intel的CPU發布時間盡量錯開,轉而選擇與Intel同期發布新芯片組主板。AMD B550主板的主要特征是CPU引出的PCI-E通道均為PCI-E 4.0,芯片組提供的PCI-E通道均為PCI-E 3.0。
主板規格上的主要升級:
CPU供電:主板的CPU供電如果電流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比較明顯的滿載頻率波動。而Intel CPU從2017年開始功耗的區間從 35W~95W 大幅擴大到2020年的35W~280W(i9-10900K全核睿頻PL2約為280W)。這就導致i5-、i7-、i9-對主板供電的需求出現了很大的差異。AMD這邊雖然拉開的幅度不如Intel這邊那么夸張,但是也大致達到了35W~200W之間。
這催生B系列(B460、B550)主板為了支持不同的CPU將主板供電大幅拉開。
針對Intel這邊的主板,所有的4相和不帶散熱片6相只能支持i5-10400或以下的CPU;帶散熱片的6相供電以上則可以驅動i5-10600K~i7-10700的CPU;Intel的i9-系列則建議使用12相以上數字供電方案的主板。
針對AMD這邊主板的要求沒有這么夸張,簡單的說4相供電可以帶R5 6核;5~6相數字供電可以帶R7 8核;10相數字供電可以帶R9 12核和16核。
2.5G網卡:今年比較快普及的一個規格就是2.5G網卡,現在稍微高端一點的新主板都開始使用2.5G網卡。算是一個比較集中更新的規格點。
主板產品推薦:
其實主板這個產品有個比較明顯的尷尬是除了焊死的CPU供電和內存、PCI-E插槽之外,其他的規格是否值得買單真的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如果比較有DIY精神的話大多可以通過額外的擴展卡來解決,付出的成本會遠低于找一個特殊規格主板。所以個人對主板的選擇觀點一般是供電可以滿足所選CPU的使用,內存插槽和PCI-E插槽可以滿足擴展能力即可。主板的選擇基本沒有什么規矩,選擇的理由可以十分多元,除了一些原則性錯誤外很難談得上有什么對錯。
AMD:
ROG STRIX X570-E GAMING 主要是考慮到搭配R9 系列的需求。WIFI6、2.5G網卡、TYPE-C、SLI支持都有,14+2的數字供電也足夠應付R9 5950X,外加ROG還算不錯的燈效和BIOS。將主板行業領頭羊ROG技術集合之大成終比較有性價比的一款型號。
ROG 玩家國度 STRIX X570-E GAMING 主板 ATX(標準型) X570 2649元
技嘉X570 GAMING X主要是性價比,這是為數不多在京東會賣到三位數的X570主板,甚至比一些B550賣的更便宜。同時10+2的供電應付默認的R9 12核也已經夠用。這款板子相比B550主板最大的好處是采用了X570芯片組,幾乎是目前最廉價的全PCI-E 4.0通道解決方案。
GIGABYTE 技嘉 X570 GAMING X 主板 ATX(標準型)1049元
微星B550M MORTAR WIFI整體規格十分完整,WIFI6、2.5G網卡、TYPE-C都預先安排上,也是為數不多還在堅持做6個SATA的B550 MATX主板。對擴展性比較著急的M-ATX主板來說,主板本身規格比較完整還是有好處的。8+2的數字供電應付R9 5900X也基本夠用。
MSI 微星 MAG B550M MORTAR WIFI 迫擊炮 主板 779元
Intel:
技嘉Z490 GAMING X AX其實在規格上基本就是套著Z490芯片組開的Z590,顯卡插槽預留了針對PCI-E 4.0的中繼信號芯片。技嘉還是唯一 一家在Z490上大量預留直聯CPU PCI-E M.2 SSD插槽的品牌,如果搭配第十一代酷睿CPU,這塊主板就會搖身一變擁有3個M.2這樣的高規格。10+2的數字供電也可以滿足i9-的基本需要。
技嘉 Z490 GAMING X AX 主板 1598元
微星B460M MORTAR同樣秉承了微星MORTAR一貫的全規格設計,2.5G網卡、TYPE-C都有,也有帶WIFI 6的版本。供電部分的話除了帶i9-烤機可能會有問題,其他CPU基本不會有任何問題。
MSI 微星 MAG B460M MORTAR 主板 M-ATX(緊湊型)B460 769元
2021年預測:
2020年主板廠商也做了相當多的工作,甚至在11月配合AMD的5000系列還額外發布了一波新主板。等到2021年三月前后,AMD這邊還要更新X570主板。AMD對X570主板的更新會帶來新步進的芯片組,新版X570可以無需額外添加風扇。ROG C8DH有可能就是偷跑的新版X570。X570新版預計會以X570X命名,是否有購買價值還要看規格和最終的售價。
Intel這邊則會配合第十一代酷睿CPU發布500系列主板。Intel 500系列主板會發布Z590、H570、B560和H510。CPU引出的PCI-E通道會升級到PCI-E 4.0,但是芯片組引出的通道依然是PCI-E 3.0。也就是說Z590與B550的規格會較為類似。
比較引人注意的的變化會出現在INETL B560主板上,B560主板上也將開放內存XMP超頻。如前文所說Intel 400系列主板中Z490、H470支持第十一代酷睿CPU,Z490中部分產品也已經預先準備支持PCI-E 4.0甚至預留了CPU直聯的M.2。所以在搭配第十一代酷睿時主要是看Z590、Z490、B560三個芯片組的產品。其中個人認為B560會有比較突出的性價比。
針對2021年的主板選購則如CPU篇所述,要先看CPU的性價比情況,然后再選擇相應的主板。
以上便是本文的前半部分,2020年的三大件在產品和話題上是各領風騷。而后半部分則是圍繞內存、固態硬盤、機械硬盤、機箱、電源、散熱器來展開。后半部分的產品就沒有這么多話題,每一章節的篇幅也會更短一些。
內存市場盤點與預測——換代前夜 耗子尾汁
內存主要是在電腦開機后暫時緩存運行數據的部件。目前處于DDR4時代的中后期,內存整體價格從周期上來看處于相對低位,而產品規格則會吸收部分DDR5研發中的成果來加速升級速度。所以最終產品規格上3200~3600頻率的內存開始逐步取代2666頻率內存的中端低位,而2666頻率基本變成入門標配使2133頻率的內存逐步消失。
產品核心話題:換代前夜耗子尾汁
內存市場在2020年其實話題并不多,最大的話題就是國產顆粒的內存產品正式上市。但是國產顆粒目前的產能占比不到5%,對市場的影響力還是很有限。內存由于顆粒價格波動大,產品價格歷史上的變化幅度甚至可以達到最低價格的3~4倍,也使得內存條一直存在現貨炒貨。2021年下半年預計會開始上市DDR5內存,這很可能在上半年就攪動內存市場,按照之前的經驗在價格上甚至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產品購買建議:
這里簡單普及一下內存選購的評判標準,內存的選購主要是看容量與性能兩者,而性能主要取決于頻率與時序。所以說內存主要的評判標準就是容量、頻率與時序。同時還會有一個隱性的標準是內存條的兼容性,不過在主流的容量(8G~32G)與性能(頻率2666~4000)下兼容性出問題的概率較低,所以主要討論前三者。
容量主要決定了內存條可以同時容納和處理的數據量,這其實是內存最關鍵的數據,因為內存容量會對應一個現象叫爆內存。爆內存一般會分為兩種情況。較輕的情況下內存容量不足會讓系統更多的調用虛擬內存,在目前SSD普及的時代對使用的影響較小,但是會顯著增加虛擬內存鎖在SSD的寫入量和發熱量。較重的情況下則會導致卡頓甚至程序報錯退出。所以容量是要優先保證的,現在一般使用16G內存是比較推薦的,如果經常運行大型單機和大型軟件建議32G起跳,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直接64G。
性能主要取決于頻率和時序兩個因素的聯合作用。內存的頻率決定了內存的運行速度,而內存的時序決定了內存的運行延遲。所以內存頻率是越高越厲害,而時序相反是越低越厲害。兩者在實際設置中也是蹺蹺板關系,也就是頻率拉高之后時序是需要同步提高的,時序壓低也會導致內存頻率不能特別高,需要求得平衡。
比較特殊的一點是在AMD平臺上,內存頻率會與AMD CPU的總線頻率(FLCK)掛鉤,從而直接影響CPU性能。AMD CPU比較理想的FLCK頻率是1600~2000,對應內存頻率就是3200~4000。內存頻率過高的話反而會導致CPU FLCK進入分頻模式,FLCK頻率大幅降低影響CPU性能。
一般使用來說3200~3600頻率性價比比較高,因為現在選擇很多,容易找到頻率與時序都相對不錯的產品。既可以較好的發揮CPU性能,價格也不會太過分。內存時序其實對性能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時序不應高于C18,建議C16以下。需要注意的是內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左右CPU的性能,但是整體的提升幅度會隨著頻率基數的變大而收窄,過分追求內存性能在投入產出比上非常不合算。
還有請千萬記得,內存的高頻模式基本都需要在主板BIOS中手動開啟XMP。不開XMP一般都是2133~2666之間運行的,多花的錢就直接丟在水里了。
內存產品推薦:
現在很多品牌內存條都是不標時序或者是多種時序混著出貨,只標明容量和時序。所以我很難直接給出具體的推薦建議,建議購買前先確認好。
2021年市場預測:
短期來說內存價格肯定會隨著春節有一定幅度的漲價。而到了開春之后內存是否會因為后續換代DDR5而開始拉漲整體價格,概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如果是有剛性需求的小伙伴,建議是耗子尾汁,目前的內存價格買的特別虧概率很低,相反漲上去不回頭就好家伙了。雖然大家都不喜歡漲價,但是架不住內存廠動不動自燃,對吧。
至于DDR5內存在2021年大概率不會在消費市場普及。按照內存代際更新的慣例,第一代DDR5 4800的頻率優勢也不算特別大。只會是少數土豪的玩具和特定行業使用。
固態硬盤市場盤點與預測——國貨崛起 告別耍猴
固態硬盤(下文簡稱SSD)是電腦主要的數據存儲設備之一,主要的特點是讀寫速度較快但是單位價格更高。2020年SSD總體來說也是比較平靜的,今年最大的兩個話題應該是國產成套方案上市和出現7G讀取的新旗艦級PCI-E 4.0 M.2 SSD。
國產的SSD在打拼了幾年之后,目前終于將全套方案都可以換成國產,實現了主控、顆粒等關鍵芯片都拿在自己手里。上半年搞定了SATA通道,下半年搞定了NVMe通道,雖然在細節上還需要再打磨一下,但是整體性能已經超過相當多主流水平的產品。大家應該還都記得2017年~2018年之間有過一輪比較夸張的漲價,完全是不講理的玩法。而國產SSD慢慢迎來了融冰的春天,整個SSD市場的價格也趨于理性。
在旗艦級SSD中,與PS5同步出現了7G讀取速度的新旗艦級PCI-E 4.0 M.2 SSD,進一步提升了M.2 SSD的性能上限。
SSD產品推薦建議:
SSD的主要評價標準還是取決于容量、通道和速度。
眾所周知,SSD是存儲設備,所以可以容納多少數據直接決定了SSD的使用價值。所以容量顯然是核心的評判標準。一般來說一個系統建議預留200G左右的空間,軟件和游戲的容量根據個人來定。如果一臺電腦只有一個盤的話,建議還是1T會比較舒服一些。500G多放幾個游戲就滿了。
SSD的通道類型一般為SATA和NVMe兩種,SATA通道的帶寬為6G,NVMe目前常見的是PCI-E 3.0 X2(16G)、PCI-E 3.0 X4(32G)、PCI-E 4.0 X4(64G)。通道的利用率并不絕對,取決于產品的方案和固件傾向。針對設備較多的電腦來說的,由于主板特別是高端主板的接口插槽數量會大于芯片提供的通道數,會讓部分插槽接口之間需要互相切換。所以如果有多顆SSD、多個擴展卡或者大量SATA硬盤的用法,建議首先查閱主板說明書確認剩余通道的狀況再作決定。建議購買SSD前要提前做好規劃取舍,不然可能出現買回來的設備不能點亮的情況。
速度是指SSD的實際運行速度,這邊刨去U盤類型的SSD。大部分主流以上的SSD對日常使用的影響其實差異不會很大,直接感知到的機會并不多,所以放在第三個來說。
? SSD的速度最初步的可以用接口通道來區分,除了少數奇葩之外,采用NVMe通道的一定會優于采用SATA通道的。
? 然后可以去看顆粒類型,理論上是MLC》TLC》QLC。但是在消費級SSD上,MLC大多是拆機或者OEM殘次退單為主,建議不要碰。QLC性能就是臭弟弟。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比如eTLC、eMLC,絕大部分也跟MLC類似避開比較好。目前來說TLC不一定靠譜,但是靠譜的基本都是TLC。
? 如果要比較細致的做大面積篩選,建議可以把緩外連續寫入速度作為比較重要的參考。雖然緩外寫入好的SSD不一定特別好,但是緩外寫入差的一定很差。
在搭配上單SSD或系統盤建議采用NVMe通道的SSD來獲得更好的性能。而擴展的從盤則取決于個人的預算和主板規格,SATA的也是可用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NVMe SSD最好能采用一定的散熱措施,如增加散熱片、風扇或與金屬外殼接觸的散熱墊。既可以讓性能更高,也能提高數據的穩定性。
SSD產品推薦:
WD SN850適合不差錢的土豪來享受7G旗艦級性能。根據我自己的實際測試性能確實強的飛起,而且固件優化也做的很好。不過價格幾乎是PCI-E 3.0 NVMe的翻倍,屬于土豪貨。
Western Digital 西部數據 WD_BLACK SN850 固態硬盤 NVMe M.2 512GB 999元
三星970 EVO主要推薦的原因是三星的產品非常的均衡。雖然價格會相對貴一點,但是電腦的主盤會直接影響整機的穩定性和體驗,建議還是買的好一些。
SAMSUNG 三星 970 EVO 固態硬盤 500GB M.2接口(NVMe協議) MZ-V7E500BW 579元
金士頓A400算是SATA產品線上價格與性能較為均衡的產品,金士頓的售后服務也是相對比較完善的。所以 SATA SSD推薦這款。
金士頓(Kingston)A400系列SSD固態硬盤 SATA3.0接口 120G240G480G 固態硬盤480G非500G(游戲推薦) 354元
2021年市場預測:
SSD市場歷來有跟隨內存市場聯動的慣例,考慮到內存因為換代大概率會漲價,所以SSD后續跟著漲上去也是有一定概率發生的。不過看起來SSD的漲價動能應該會不如內存那么猛。還是建議按需購買,有需要就下手。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已經開始有QLC開成TLC的SSD產品。雖然理論上兩者是可以直接轉換的,但是目前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建議還是避開這樣的產品比較好。至于QLC?那玩意做出來跟個U盤一樣,別碰吧。
機械硬盤市場盤點與預測——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機械硬盤(下文簡稱HDD)是另一種電腦主要的存儲設備,通過磁性盤片來存儲數據。HDD的特點是讀寫性能相對較低,但是單位數量價格相對低廉。HDD作為64歲的老同志,在2020年顯然存在感更淡薄了一些。雖然也有一些關于新型盤片,雙磁頭讀寫等新技術的消息,但是HDD整體顯得沒有什么聲量。而隨著主流裝機容量的500G、1THDD與SSD的每單位容量價差日益縮小。HDD已經基本退出了筆記本行業,組裝電腦中出現的概率也逐步走低。整體產品線日益偏行業化,還在購買HDD的小伙伴大部分是為了作為大容量倉庫使用。
像圖中當年為了強化性能去用黑盤和萬轉迅猛龍,現在看看恍如隔世。
HDD產品推薦建議:
HDD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容量、盤片類型和轉速。
與SSD類似HDD作為存儲是設備首先考慮的肯定還是容量。
盤片類型就是之前說到的PMR與SMR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SMR可以幫助降低HDD的成本,但是會讓HDD的性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考慮到HDD接下來基本只是作為倉庫,能買到PMR固然更好,只有SMR的話也只能說可以接受吧。比較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帶有256MB緩存的HDD基本都會是SMR的,具體還是需要根據型號去查。
轉速是指HDD內部盤片的旋轉速度,消費級主流的是5400轉和7200轉。盤片轉速高可以讓HDD的尋道更快,性能更好。但是與SSD的性能相比,這點性能差異實在是微乎其微,還不如選擇5400轉獲得更好的靜音效果,多硬盤的共振問題也會更好處理。
HDD一般分為消費級、監控級、NAS級和服務器級等幾類。 監控級主要是針對流媒體優化當倉庫盤并不適合。消費級相對便宜但是設計只針對5*8的一般環境。要實現7*24的NAS級和服務器級價格相對就比較貴。
這邊簡單做一個HDD的性價比計算,以希捷酷魚為例來計算每GB單價,1TB(299)單價為299、2T(379)單價為189.5、3TB(509)單價為169.7、4TB(589)單價為147.25、6TB(1299)單價為216.5、8TB(1799)單價為224.875。所以京東上目前最有性價比的是4TB容量的。當然淘寶C店可以找到比較便宜的大容量產品,本文主要針對一般消費者,老鳥自己看著買就行。
SEAGATE 希捷 BarraCuda 酷魚 臺式機硬盤 1TB 64MB 7200rpm ST1000DM010 299元
SEAGATE 希捷 酷魚BarraCuda 臺式機硬盤 2TB 5400rpm 256MB ST2000DM005 79元
SEAGATE 希捷 BarraCuda 酷魚 臺式機硬盤 3TB 256MB 5400rpm ST3000DM007 509元
SEAGATE 希捷 BarraCuda 酷魚 臺式機硬盤 4TB 256MB 5400rpm ST4000DM004 589元
SEAGATE 希捷 酷魚BarraCuda 臺式機硬盤 6TB 256MB 5400rpm ST6000DM003 1299元
SEAGATE 希捷 BarraCuda 酷魚系列 ST8000DM004 臺式機硬盤 8TB 1799元
2021年市場預測:
HDD看起來在消費級不會有太大的動作,大家對HDD的需求也主要是一個穩定的存儲媒介。基本就固定這樣了。
機箱市場盤點與預測——最淡定的產品線
機箱作為整個電腦的載體,基本是人人都會用到的。在2020年倒不是說完全沒有新品,但是產品規格上整體高度成熟和固化。
京東上綜合排序的話,前5頁80%以上的機箱都是中塔,規格清一色是支持ATX主板、電源分倉、超長顯卡位、玻璃側板等等。很多機箱產品可以說是“經久不衰”,可見機箱雖然是必需品,但是產品的革新幾乎已經停滯了。也就是ITX機箱在結構上還稍有變化,將一些過去半定制的方案完善之后實現商品化。
機箱產品推薦建議:
針對最主流的中塔機箱,主要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 如果要采用一體式水冷為CPU散熱的話,最好確定一下主板散熱片是否會與冷排風扇出現沖突。
? 豎插的顯卡強烈不建議緊貼機箱玻璃側板安裝,特別是這代顯卡普遍加厚到3槽,顯卡進風空間幾乎歸零。
3槽卡轉豎插最好是選擇有豎插改裝版的機箱,這樣可以讓顯卡盡量靠機箱中間,風扇前的空間會比較充分。
? 顯卡傳統橫插的話,越肩卡(顯卡上方多高的那種)建議選擇CPU散熱器限高180的機箱,避免顯卡切分機箱上下部分,導致熱量淤積。
? 2020年的顯卡功耗上升明顯,在風扇配置上建議要更充足。傳統的二進一出是不夠的,建議最好是二進二出或三進二出。
關于ITX機箱還算有意思的新品:
喬物一家 i100 PRO是目前實現量產ITX機箱中比較有意思的一款。可以同時兼容超長顯卡和360水冷,并支持三種安裝模式。基本將ITX小鋼炮目前比較成熟的使用方案實現了集大成。
JONSBO 喬思伯 i100 Pro 側透版 機箱 銀色 899元
喬思伯V8主要的特點是抽拉式設計裝機,整機裝完再一次性推進機箱內部。不過缺點是顯卡位置留的比較薄,對現在新的3槽卡兼容比較差。
JONSBO 喬思伯 V8 機箱(240水冷/SFX-L電源)529元
魚巢算是把顯卡分倉的設計成熟產品化的案例,機箱確實很能塞。不過魚巢同樣沒算到下半年顯卡的尺寸會漲這么狠,對新顯卡的兼容還是有比較大的限制。
MetalFish 魚巢 G5 PLUS ITX機箱 + 雙風扇 + 顯卡延長線 394元
酷冷至尊 NR200P相對來說塊頭會更大一點,不過這個內構設計還算有點意思。可以使用小型的M-ATX主板來降低裝機成本,還可以充分PCI-E插槽,達到4槽M-ATX機箱的擴展性。
COOLERMASTER 酷冷至尊 NR200P 魔方200P 迷你機箱 599元
2021年市場預測:
目前電腦機箱確實是比較尷尬的,全塔機箱基本退出消費級,有大存儲需求的人基本都會選擇搞一個NAS。電腦機箱基本就是為三大件(CPU、主板、顯卡)在服務。ITX機箱其實也已經近乎窮舉的嘗試各種組合方式,可以玩的新東西越來越少了。不過2020年顯卡尺寸明顯變大,可以帶來一些有變化的新品。
電源市場盤點與預測——大電源的春天
電腦電源主要是把交流的市電轉換成電腦硬件可以用的低壓直流電。2020年的電源市場,從產品上來說總體變化不大,畢竟也是非常成熟的市場。最有變化的是海韻發布了一款概念性的SEASONIC CONNECT產品,主要是將電源的DC-DC模塊獨立在一塊子板上,大大簡化了電源引出的線材數量。不過這款產品暫時沒有上市,預計與海韻同名的SEASONIC CONNECT機箱放在2021年第一季度一起上市。
2020年年初的時候Intel推廣了一波ATX12VO概念,希望把電源的供電比照服務器直接統一為+12V直出,3.3V和5V的DC-DC變壓交給主板解決。SEASONIC CONNECT也是在這個概念下的產物,只是DC-DC是一塊獨立模塊。但是推廣上看暫時并不太順利,只有一些展示性的主板,在Intel NUC上倒是看到落地的成品。
對2020年的電源來說最大的消息并不是來自產品本身,而是來自他要服務的硬件。Intel CPU將i5-的滿載懟到了120W左右,i9-更是直接能趨近300W大關。而顯卡也是整體上升了很多,旗艦顯卡的TDP直接從RTX 2080TI的250W變成了RTX 3090 350W。如果考慮到應付動態負載的需要,單卡平臺從過去650W夠用,變成了可以用到1000W。再加上挖礦一直在持續運轉,大功率電源顯然是2020年的大贏家之一。
電源產品購買建議:
電腦電源主要是電力的轉換設備,測試需要用到示波器等專門設備。目前還在堅持進行電源測試的媒體和KOL已經比較少了,CHH算是一直持續在做,大家也可以通過CHH統計的表格來快速對比電源的方案好壞。此外我們可以從一些外部規格上判斷出一個電源的下限。外部規格主要是額定功率、12V供電、80PLUS轉換率、線材規格和線材的連接方式。
額定功率是最基本的電源判斷依據,一般會標在最顯眼的地方便于初步篩選。現在一般市面上二線以上的品牌都不太會在額定功率上做太大的“文章”。所以額定功率起到了一個下限作用,如果一個電源對你的配置連額定功率都不能滿足的話,基本不可能滿足使用需求。
+12V供電是電腦CPU、顯卡等大功耗設備最主要的供電電壓,+12V供電可以占到整機供電9成甚至更多。查看+12V供電可以更進一步知道這顆電源是否有“可能”滿足功率。現在一線電源額定供電與+12V供電標注都會比較接近,如果一個電源+12V供電與額定功率差別比較大也會降低可信度。
80 PLUS是美國制定的針對電源轉換效率的認證標準,一般會在電源的明顯位置標注。雖然80 PLUS這個協會基本是收錢辦事,但是如果一個電源連80 PLUS認證都不舍得做,基本可以跳過。如果說在同價位同功率電源中80 PLUS的認證標準比較低,一般說明用了較老的方案。
線材規格規格主要是看電源線材是16AWG還是18AWG,現在顯卡CPU功耗普遍比較高,所以電源的線材達標才能有充足的電流通過能力。這個看電源上的AWG之前的數字就知道,數字越小越好。650W以上的電腦電源最好是選16AWG。也有少數電源用不合格的20 AWG,連線材都要省的建議直接扔了。
線材的連接方式主要是針對功耗最大的CPU和顯卡供電線。我們一定要計算一下非一拖二模式下電源分別可以為CPU和顯卡提供多少供電接口,如果接口不足大概率這電源也不能滿足你的需求。現在的CPU和顯卡功耗都比較高,建議千萬不要直接一拖二,盡量用原生線材來供電。如果一個電源標注500W以上顯卡只給一條一拖二的線,也建議盡早處理了吧。
電源的功率選擇:
電腦的電源功率千萬不要用功率計算器,那個一般都是按照TDP簡單相加計算出的。現在的CPU和顯卡都會自動BOOST超頻,所以越是高端的機器與TDP的偏離越大。所以千萬不要用功率計算器!!!一般來說顯卡廠商官網的電源建議會靠譜的很多。
例如下圖是某廠商尚在更新的在線功率計算器,i9-10900K+RTX 3090只需要525W,遠低于NV官網建議的750W。
不過這次RTX 3080和RTX 3090的動態負載變化高于預期,建議應在NV官網的建議基礎上再提高一些,為動態負載變化留出余量。RTX 3080建議用額定850W,RTX 3090建議額定1000W。如果還想超頻,建議功耗另算。
電源的品牌選擇:
由于電源是電腦中最有可能直接物理上干掉你硬件的設備,所以盡量還是不要在電源上省錢比較好。作為一個燒掉過好幾個大功率電源的人,我對電源的選擇極為保守,個人會選用以下品牌:海韻、酷冷至尊、安鈦克、華碩。
當然也會有勇士去玩礦龍一類的騷操作。礦龍雖然便宜到讓你想喊YYDS,但是風險也與之并存。要不要耍這個聰明,小聰明啊,就自己看著辦吧。
2021年市場預測:
由于這波挖礦需求旺盛但不火爆,使得電源的價格整體比較平穩。2021年組裝電腦市場也不太可能暴起,所以電源市場整體會維持原狀。
散熱器市場盤點與預測——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這邊說到的電腦散熱器是指基本都需要額外購買的CPU散熱器。CPU散熱器主要是有風冷與水冷兩類,區別就是風冷散熱器結構相對簡單,而水冷散熱器需要通過水泵驅動冷卻液循環來實現散熱。所以散熱器的市場就完全取決于CPU廠商的變化。而產品上除了最近酷冷至尊尚未發售的半導體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強烈不推薦)之外散熱器市場大體上就沒有太多的變化。
實在覺得這玩意太坑人多吐槽一句。按照官方的介紹就可以看出這產品純屬MDZZ,高于230W時因為超過半導體片本身的散熱能力,所以等同于一般一體式水冷。至少在這一代上,這個方案的產品除了增加結露風險外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散熱器產品購買建議:
風冷散熱器的話比較簡單,就是塔式散熱器。我們以滿載來衡量。Intel這邊基本是6核單塔,8核雙塔,10核勉強。AMD這邊是6核單塔,8核雙塔,12、16核旗艦雙塔。
風冷散熱器推薦:
九州風神 玄冰400已經把過去飽受詬病的扣具改為了更被接受的螺絲固定方案,產品上并沒有太大短板。對6核CPU來說已經是綽綽有余。
DEEPCOOL 九州風神 玄冰400 風冷散熱器 新藍光版 89.9元
利民 PA120規格其實與大霜塔十分接近,不過熱管鍍鎳還加了頂蓋,個人更喜歡一點。官方宣稱可以壓制TDP245W。所以除了Intel第十代酷睿i9-之外,消費級CPU基本都可以壓住。
Thermalright 利民 PA120 絕雙刺客 AGHP 逆重力熱管散熱器 199元
貓頭鷹 D15S是旗艦級的大型風冷散熱器,性能上處于第一梯隊。貓頭鷹散熱器的做工和風扇品質都是有口皆碑的。但是面對i9-10900K極限烤雞下大概是將將可以壓,冗余并不大。
noctua 貓頭鷹 NH-D15S 風冷散熱器 589元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推薦: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是內部有水冷液,依靠水泵驅動散熱。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主要的好處是水冷液比熱管更容易擴大散熱規模,針對高功耗CPU會有更好的散熱效果。但是相比風冷散熱器結構更復雜,代價就是故障概率更高甚至有概率漏水損壞其他硬件。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分隔主要看冷排的尺寸,主流的是120、240、360冷排,也就是可以并排擺放1個、2個和3個 12厘米風扇。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主要是放棄一定的穩定性進一步提升散熱性能,所以120水冷原則上沒有選購價值。240水冷適合不能安裝360水冷的特定ITX機箱,如果是標準中塔建議直接使用360水冷。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主要的評價標準其實很大程度要看售后的靠譜程度,這里引用什么值得買黃V大佬“十六夜咲夜様”的統計圖表。大家要關注的點是保修年限和針對漏水后的賠償政策是否合理。
統計表來源文章:什么值得買 @十六夜咲夜様
攢機 篇六:今年雙十一水冷怎么買?30顯卡水冷怎么搭?24款主流市售水冷橫評推薦
2021年市場預測:
2020年比較有意思的是Intel大幅提高了中端以上CPU的功耗,而AMD這邊則掉頭降低CPU功耗。對于散熱器廠商來說,顯然CPU功耗是越大越好。但是隨著Intel CPU性能上的沒落尤其是第十一代酷睿讓人心涼的旗艦規格,高端市場上AMD CPU會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所以對于散熱器廠商來說,即將到來2021年的會是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我想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最后總結:
如果說是從頭開始大致都看下來的小伙伴,在這里要好好感謝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一起思考和復盤了2020年組裝電腦市場的一些重要時刻。
2020年的中國由于天時(新冠疫情,中美關系等話題)地利(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人和(接近智能化初期的社會形態),各行業都呈現資訊爆炸的狀態,甚至已經到了“數字資本階級”開始走上前臺試圖改變社會利益分配的元年(這個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做個文章來聊一下)。
即使是在一個被很多人認為“又老又舊”的小圈子里,也發散出這么多故事與內容對我們來說吃瓜固然很爽,但是也說明組裝電腦與現在大部分行業一樣,都在瘋狂的追加投入爭搶存量市場,無法脫離加速內卷加劇的泥潭。
我在2018年參加CES線下活動之后,我就已經在關注消費電子市場產品的去發燒化、生態化和消費升級等問題。在當時來看很多其實就可以歸類到內卷當中來,只是當時對內卷這個詞的討論還不如現在這么廣泛。
? 去發燒化算是組裝電腦市場一個相當大的敵人,我的定義是“以前產品怎么用是消費者自己在搭配,以后更需要廠商怎么打包呈現”這恰恰是打在組裝電腦的立命之本上。而組裝電腦廠商的解決之道似乎就是在外觀上下功夫,瘋狂擁抱RGB。
? 生態化同樣也是組裝電腦的一大短板,這個絕大多數的推動力應該來自上游芯片廠商。不過作為領頭羊的Intel目前因為產品研發問題自顧不暇。AMD雖然勢頭兇猛但畢竟欠債太多,還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反倒是NV一直在堅持進行各種嘗試,不過NV尷尬之處是沒有CPU產品線,所以只能主要推動硬件加速相關的領域。目前PC生態處于比較尷尬的狀態,以至于微軟從WIN8 RT到WIN10X,嘗試用或激進或溫和的方式推動用ARM來替代X86。
? 消費升級本身倒是沒什么大錯,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也確實在各方面都遠遠勝過了十幾年前的電腦。但是組裝電腦幾乎每一年總有配件會在炒作價格,導致很多人被迫“消費升級”。這個問題著實頭疼。
對于2021年的展望,業內并不十分看好,畢竟CPU和顯卡暫時沒看到特別重磅的新品。顯卡受制于缺貨,內存很可能漲價,各種利空還是盤踞在2021年的道路上。實現自我救贖的藥方其實就是要想辦法打破內卷,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PSY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066瀏覽量
154036 -
顯卡
+關注
關注
16文章
2424瀏覽量
67471 -
市場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7瀏覽量
209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