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odel 3產能爬坡最艱難的階段,我曾經希望將特斯拉以當前僅十分之一的市值賣給蘋果公司。”
“但結果是,庫克壓根沒見我。”12月22日,當馬斯克在聽聞蘋果公司即將于2024年之前生產一款使用新型動力電池的新車消息時,如此略帶“戲謔”地向路透社回憶起自己人生曾經的“至暗時刻”。
而緊接著馬斯克之后,12月24日,大眾集團CEO迪思也緊急發聲,稱:“相比于一眾傳統競爭對手,蘋果公司的入局或許將在自動駕駛等領域向大眾發起更大的挑戰。”
沒有公布具體發布新車的時間,也沒有介紹所謂新型動力電池的技術,甚至這件事本身看上去如同一種猜測,但這絲毫不妨礙蘋果公司在2020年年末僅憑一聲“4年內亮相新車”的吶喊,就被輿論推上了汽車圈的頭條位置。
一個是新造車勢力的領頭羊,另一個則是傳統車企巨擘,能讓特斯拉和大眾紛紛“顫抖”的蘋果造車究竟實力幾何?
時代“顛覆者”欲“再顛覆”
如果你是90年代生人,那么你一定體會過在高中時期從安卓手機換到蘋果初代產品時的“驚艷”。
流暢的觸屏設計、強大的APP生態,以及極具現代感的外觀設計,讓iPhone系列手機迅速風靡了整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也讓蘋果公司“一戰封神”。
而在此后iPhone誕生的十余年時間里,蘋果的競爭對手從諾基亞、HTC、三星再到華為,但其一直穩坐智能手機市場的頭把交椅。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給出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蘋果手機的利潤占據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66%,據最新的數據顯示,蘋果在手機行業利潤或超70%,進一步領先三星和華為。不僅如此,在400美元以上的高端機市場,幾乎全都是蘋果手機。
除了銷量與利潤之外,更為關鍵的是,iPhone的問世徹底改變了手機市場的統治秩序,從硬件到軟件,蘋果通過iPhone構建起一個完整而豐富的生態圈,以此成為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游戲規則“制定者”。
看到這里,你一定有疑問,既然已經成為移動智能手機絕對霸主的蘋果為什么又想要去造車?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蘋果2020財年Q4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為646.9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4億元),同比僅增長了1%,而凈利潤為126.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9億元),比去年的136.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6億元)則下滑了8%。
蘋果此前最為倚重的iPhone業務營收更是同比下滑20.7%,營收為264.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31億元)。
對于蘋果公司這樣的巨型集團而言,應該深刻洞悉“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需要尋找更多的業務來支持自身發展。
但iPhone的利潤本身就已經高達60%,還有什么比賣手機更掙錢?或者說,具有極大的商業潛力?
這時市值直沖云霄的特斯拉不會讓蘋果“視而不見”了,截至12月23日收盤,特斯拉的市值達到了6123億,超過了豐田、大眾兩大傳統車企巨頭之和,可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空前的發展潛力。
一波三折的“泰坦計劃”
事實上,蘋果的“造車夢”早在喬布斯時代就悄悄萌芽,如今,“特斯拉們”的崛起或許只是讓蘋果看到了一個最好的時機。
在喬布斯去世前一年,其曾與主打輕便和廉價車型的制造商“ V-Vehicle”進行過磋商。2013年,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繼任者庫克正式推出了“iOS in the Car”車載系統(后更名為CarPlay),宣布蘋果開始進軍汽車領域。
但對于善玩創新和軟件生態的蘋果而言,做一個車載系統無疑是“駕輕就熟”,又如何能滿足其希望真正邁向汽車C端市場的野心。
也正因如此,2014年,蘋果傳出啟動了保密級別極高的“泰坦計劃”,開始計劃打造自己的汽車產品。隨之而來的是蘋果在汽車圈內大量搜羅人才,涉及特斯拉、大眾、通用等一眾傳統車企,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前副總裁Chris Porritt。
但蘋果的“泰坦計劃”也并非一帆風順,在此后的6年里,造車項目一次次地變換項目負責人,從而轉變研發方向,甚至一度被傳“擱淺”。
據相關媒體報道稱,蘋果最開始是打算從零打造一款完全顛覆汽車行業的智能汽車,但隨后加入的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不看好整車,而是希望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平臺。
這也是為什么從2017年開始,蘋果不再傳出要“造車”的消息,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上,并拿到了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許可證。
不過,蘋果似乎并未放棄造車的念頭,直到2018年,在特斯拉工作的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再次回到蘋果監督泰坦計劃時,這家科技巨頭又將“船頭”調向了降低電池成本、增加續航里程的創新上。
蘋果造車,優勢在何?
醞釀6年之久,尚未亮相任何新車的雛形,甚至連個PPT都沒有的蘋果造車究竟有什么讓傳統車企“聞風喪膽”的優勢?
毫無疑問,如果蘋果切入傳統造車領域,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和規模化并非是其優勢,但如今正處于風口的“智能汽車”就不一樣了,即未來汽車主體可能不再是車,而是“智能”。
因此,面對如今這樣一個向電氣化、全連接和全自動駕駛全面轉型的汽車時代,也給了特斯拉,蘋果這樣的科技企業更大的時代機遇。
而放眼全球,要說起智能軟件技術,蘋果無疑首屈一指,這也意味著一旦要轉型造智能汽車,很多現成的技術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轉換利用。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基于Siri系統,蘋果就能幾乎毫不費力地將其擴展成強大的“人車交互系統”;再比如,汽車進入智能化時代后,幾顆關鍵的主芯片,包括汽車座艙、智能駕駛和V2X芯片,都與手機SoC芯片高度重合,手機領域芯片稍作修改就可用于車載領域。
從2019年至今,蘋果“一口氣”申請70余項專利就不難看出其在技術轉化和創新上的優勢。據悉,蘋果已經在整車制造、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專利技術,例如,AR導航、車載VR、車內支付、智能座艙、智能車身、電動汽車、安全保障方面等等。
當然,有技術也得靠“真金白銀”的投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蘋果的市值已經超過了2萬億,市值在僅僅兩年多的時間里翻番。同時,蘋果公司也是第一家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換言之,手握充足現金流的蘋果,相比特斯拉,不僅擁有更豐富的研發余地,也擁有更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
不過,對于蘋果而言,造車的機遇與風險共存。對于這樣一件極其燒錢,而且短時間內無法獲得回報的項目而言,如何說服公司股東在利潤下滑之際,持續“輸血”造車計劃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在智能化時代,高速迭代的軟件生態下,任何一次判斷的失誤,都有可能招致滿盤皆輸。
但正如每次需要倒時差熬夜等待發布會一樣,中國消費者仍對蘋果充滿了期待,希望這一次,這一改變了世界的“第三顆蘋果”,將在智能汽車領域,再下一城。
責任編輯:tzh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33瀏覽量
179863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51瀏覽量
196852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293瀏覽量
126463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777瀏覽量
1071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