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yè)持續(xù)已久的“缺芯潮”再次傳導至下游,這次是正在風口浪尖的整車廠們——
據日本經濟新聞周五(8日)報道,由于汽車芯片供應緊縮,本田汽車宣布將減少汽車產量,本月將首先削減約4000輛汽車的產量,主要影響在日本三重縣鈴木市一家工廠生產的微型汽車。
有知情人士警告稱,今年晚些時候產能削減可能會更加嚴重。“從2月開始的這段時間可能是嚴峻的,僅(日本)國內,供應短缺1-3月當季就將影響數萬輛汽車的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周一,本田汽車同樣由于全球供應延遲于周二和周三暫停其英國工廠的生產,不過據悉該工廠已于周四恢復了生產。去年,本田還停止了在阿根廷和菲律賓的生產,并合并了位于印度的兩家工廠,其在英國斯文頓的裝配廠則將于本月關閉。
對于本次產能的削減,本田方面表示,不會停止工廠運營,一名代表還稱,目前已獲得汽車芯片庫存。但日本經濟新聞認為,由于采購材料并將其制造成芯片的過程需要三個多月,因此根據需求快速調整產量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一些日本汽車行業(yè)的人擔心這種趨勢會在他們的后院蔓延。一家供應商的負責人表示:“我擔心,除了本田之外,其他制造商也將采取行動減少產量。”
中國、英國、德國……“缺芯減產”全球蔓延
作為全球頭部整車廠之一,本田的減產或將意味著,由疫情引發(fā)的芯片供應短缺正威脅著全球汽車行業(yè)。
在電動車最大市場之一的中國,整車廠因汽車芯片缺貨而減產、甚至減產的傳聞也由來已久。就在上月初,有國內自媒體曝出,因芯片供給緊張導致南北大眾停產,引起業(yè)內熱議。
據財聯社當時對多家產業(yè)鏈公司調研,有八成企業(yè)表示缺貨對公司無影響和暫無影響,一汽-大眾回復記者稱,并沒有傳聞中說的那么夸張,上汽-大眾則坦言,新車生產的確受到了一定影響,但該企業(yè)并沒有如外界傳言的全面停產。
不過,當時也有約三分之一的廠家對此表示了擔憂,認為一旦形勢繼續(xù)惡化,或將對公司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上汽大眾相關人士也表示,“芯片市場供應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受影響的不只是汽車行業(yè),汽車行業(yè)里也不只影響大眾。”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上月,德國大眾曾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將減少在中國、北美和歐洲的生產。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和博世都承認,由于同樣的短缺,交貨已經推遲。
英國市場情報公司Omdia的杉山一弘(Kazuhiro Sugiyama)表示:“智能手機、5G基站、游戲和其他領域的需求強勁,因此用于汽車半導體的生產能力有限。”中國電動汽車需求的激增也加劇了供應緊張。
機構:中高端車型影響更大 國產替代或迎良機
招商證券汪劉勝團隊2020年12月10日報告指出,芯片短缺對于全球各大電子科技廠商已屢見不鮮,但去年受疫情影響,東南亞芯片組裝工廠被迫停產,芯片供應緊張的狀態(tài)愈加凸顯,該影響也從消費電子傳導到汽車行業(yè)。
據其分析,此次用在汽車領域短缺的芯片主要為單價若干美金的小芯片,如8位功能MCU,如汽車零部件中的ESP(電子穩(wěn)定程序系統)、ECO(智能發(fā)動機控制系統)模塊就需要用到MCU,而類似系統主要用于中高端品牌的汽車,因此此次芯片短缺對中高端車型影響更大。
汪劉勝團隊認為,此輪芯片短缺主因供需錯配,但影響可控,8位功能MCU本身技術含量較低,且目前受影響的車企通過緊急調配庫存來恢復生產,同時該芯片價格有一定幅度上漲,刺激上游產能恢復,因此汽車芯片短缺影響會持續(xù)1-2個季度。
長城證券分析師孫志東2020年12月5日報告則認為,雖然半導體芯片廠商已經開始著手擴大產能來應對突然增加的需求,但考慮到半導體行業(yè)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預計可能將在6-9個月的時間內才能改善。因此預計到2021年上半年車用芯片供應依然存在一定壓力。
考慮到一輛車中會用到幾十顆MCU,單價為幾美元,但中國MCU國產化率不足5%,因此,招商證券汪劉勝團隊認為,芯片短缺時間有利于加速推動芯片本土化。但長城證券孫志東也指出,國內只有少量企業(yè)能夠生產汽車芯片。其中:
兆易創(chuàng)新是國內32位汽車MCU產品龍頭企業(yè),2019年MCU銷量為1.09億顆,累計出貨量已超過3億顆,客戶數量超2萬家;
比亞迪從2007年開始進入MCU領域,目前擁有工業(yè)級通用MCU芯片、車規(guī)級8位、32位MCU芯片以及電池管理MCU芯片等系列產品,其中車規(guī)級MCU裝車量突破500萬顆。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7瀏覽量
421848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6992瀏覽量
350317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10瀏覽量
216318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91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