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報告稱,2021年有望迎來自動駕駛的爆發元年,自動駕駛行業市場規模將超2350億元。隨著國內車企、互聯網企業等加快布局自動駕駛領域,2020~2021年,車企將有量產的L3級別車型推出,2025年左右可以達到完全自動駕駛的L5級別。
日前,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解讀,指出要圍繞自動駕駛在行業應用的關鍵技術開展攻關,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試點和示范應用,健全適應自動駕駛的支撐體系。
從近兩年來看,國內自動駕駛技術有所進步,同時利好政策也不斷發布。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1月國內標配搭載L2級ADAS新車上險量25.13萬輛,沖至年內最高點。去年1~11月,L2級ADAS新車上險量194.71萬輛,同比增長267.48%。目前,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已經為自動駕駛車輛發布了道路臨時測試牌照。此外,國家正在推進5G網絡建設,這也將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當前,多家車企正在向L3級自動駕駛技術沖刺。近日,長城汽車在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宣布,將在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余L3自動駕駛,會優先搭載于WEY品牌車型之上,并在2021年下半年陸續搭載長城汽車其它品牌車型。此前,廣汽AION也宣布將實現L3級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威馬汽車更是宣布,將在今年推出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 的Maven車型。記者了解到,長城汽車正在以擴大冗余的方式來實現自動駕駛技術,奧迪的L3級自動駕駛方案也搭載了感知環節的傳感器冗余,而特斯拉在軟件更新中也激活了HW3的雙重冗余系統。
在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看來,L3級自動駕駛量產的實現需要足夠的技術冗余,制動、轉向、供電,乃至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都需要有足夠的技術冗余,現階段應該著眼于把自動駕駛方面的基礎工作先做好。
“自動駕駛的研發成本較高,開發一輛自動駕駛車輛是開發傳統汽車的好幾倍。為確保安全性,自動駕駛車輛一般都會配備多系統冗余設計,也需配備更多傳感器,這就提高了單車成本。”一名自動駕駛行業的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隨著算法演進和規模的擴大,成本也會隨之下降。近幾年來,雷達的成本已下降了很多。
而對于自動駕駛技術來說,車載智能芯片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除了特斯拉外,大部分車企的智能芯片主要來自國際科技巨頭。比如,長城汽車車載智能芯片由高通公司負責,在2022年推出的高端車型上將會率先采用高通Snapdragon Ride平臺,應用到其智能駕駛系統中。長城汽車的另一個合作伙伴是華為,其將為長城汽車提供以MDC為基礎的高算力智能駕駛計算平臺。除了長城汽車外,北汽、長安也與華為有深度合作,2021 年新車型或有望逐步推出。
國信證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芯片廠商格局未穩,產業鏈合作伙伴有望成為稀缺資源,充分受益于汽車智能化浪潮。目前汽車產業鏈的交付模式發生變化,芯片廠商先前更多作為 Tier1的供應商,而當下更多的是直接與汽車廠商發生生意。復雜的需求與高算力芯 片的落地,使得芯片廠商需要對外尋找整體解決方案生態合作伙伴,為車廠共同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
不過,自從出現車企“缺芯”事件后,車企自研芯片的呼聲越來越高。目前,比亞迪在芯片業務上有所布局,比亞迪擬將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在2019年底發布的凌芯01。吉利集團旗下億咖通科技與云知聲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芯智科技,該公司對外表示已經下線了兩款車規級芯片。而長城汽車也正在考慮自研芯片,其目標是開發車規級的芯片,蔚來汽車也已開始自研芯片。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目前,芯片供應緊張,車企希望通過自研芯片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外,自研芯片可以節省采購開支,采用自研芯片的特斯拉Model 3單車利潤接近20%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責任編輯:YYX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17瀏覽量
42185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85瀏覽量
1661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