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新的體系。這幾年來,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在實踐上、認識上都不斷的取得進步,特別是這次新冠疫情發生之后,在復工復產和保障正常生活需求下,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性就更加突出了。
數字化轉型有很多專題可以講,比如說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等。有些大企業,比如徐工、三一重工、海爾、航天云網等,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績、經驗,但是為什么今天晚上我選擇了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因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責任大,困難多。
為什么說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責任大?
這是因為在制造業中,中小企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任務。我多次講,我們國家制造業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任務,要在2035、 2050年成為世界制造強國,走在世界制造的前列,僅有一批大企業是不夠的。需要各個行業80%的產能和80%的企業都能夠進到制造業的先進水平,都能夠進到制造的第一方陣,那么,我們的制造業現代化的目標才能完成。這樣看來,中小制造企業要從今天走到2025、2035、2050這三步宏偉的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數字化轉型上發力,所以,責任大啊!
為什么中小企業數字化困難多?
為什么我不講大企業?大企業的制造、IT、網絡平臺、服務等專業人才多,人才濟濟。但是我們中小企業,資金短缺、人才極度的不足,而且,當我們想借用第三方的經驗,想采用第三方隊伍,我們發現經驗和隊伍也不夠成熟。所以,困難多!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應該說這幾年來大家十分的努力,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有很多的典型,下面也許我會講到幾個。但是,大部分百萬量級的中小制造企業,還沒有真正啟動。
這幾年我參觀了一些中小制造企業,看到半機械化、機械化、落后的工藝和設備,傳統的管理方式和思維方式,還有不少的比重,由于資金、人才的短缺,以及企業把生存作為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所以在數字化轉型上下的功夫就不多。
因此,有調查結果顯示,我們很多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是不敢、不想、不會。成功的不容易學,失敗的讓人不敢往前走。
所以,今天晚上選擇了這個課題,圍繞這個題目,今晚我們講三點,① 為什么中小制造企業要重視數字化轉型?② 我們究竟應該做什么?③ 我們面臨的一些困難,該如何應對?也就是講三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為什么要重視數字化轉型
為什么我們的中小制造企業要把數字化轉型放在特殊的位置,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它的影響;第二個,是制造業發展的要求;第三個,是對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正確的認識。
數字化的影響
首先,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網絡技術,這樣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深刻的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影響著制造企業的競爭力,也對中小制造企業的競爭力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這一次抗擊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復工復產的階段,我們突然感到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性,因為我們要把供應鏈鏈銜接起來,要把員工從外地接到廠里工作,要在非接觸的情況下,把各種商務活動正常的開展起來。
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需要數字化轉型,把數字、網絡平臺作為我們必要的工作的環境、工作的工具,甚至就是我們的基礎設施。
其實不僅是因為這一次的疫情,而是在過去多年,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數字紅利已經對制造業形成了強大的沖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制造企業很好的利用了網絡、利用了數字,利用了人工智能,利用了基于互聯網的平臺之后,就能夠加快研發的速度,就能夠加快機器換人的步伐,加快自動化、智能化的進程,能改善對客戶的服務,能夠更有針對性的開發出新的產品。
所以數字紅利,有信息網絡,特別是互聯網;有各種各樣的數字資源和基于網絡和數字的產品和服務;以及越來越便宜的普及的信息處理能力。制造業的競爭力改變了,企業的競爭的格局已經改變了。所以,這就是擺在首位的原因。
制造業發展的要求
中國制造2025已經明確的提出了制造業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的路徑,就是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我們原來的工業技術融合起來。其中核心的、基礎的部分,就是能夠改變我們各項業務的數字,以及在數字基礎上發展的智能的技術和智能化的方向。
所以,中國制造前進的基礎就是更好地利用數字,方向就是更多的實現智能化、自動化,這是數字化轉型必然的要求。而且,數字化和智能化是不可分割的。沒有數字,哪來智能?不朝著智能發展,要數字,又干什么?所以,這是必然的方向和必然的要求。
當前,各個企業都面臨著很多的概念。除了剛才說的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這些概念之外,還有一些概念:比如說兩化融合,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互聯網+制造、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工業APP等等。
我反復思考,在這些概念中,最能夠和我們中小制造企業契合起來的,又和長期的發展方向吻合在一起的,還是數字化轉型,這就是第二個原因。
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正確認識
第三個原因,數字化轉型不容易,不放在首要位置,會出現兩種可能。第一個可能,你走慢了,被別人落下了。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發展的轉折的關頭,在制造業的各個構成部分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頭,如果我們沒有跟上,就會出現大浪淘沙的局面。第二個可能,如果我們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就會出現別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別人來跟我說這個做了挺好,我就跟著做,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就會導致數字化轉型不成功、盲目。所以,放在首要位置,不僅僅是說我要重視它,還要重視的對。
我記得前幾年去了一個企業,這個企業算中等里邊偏大的企業,他要把一條生產線改成自動化的生產線。總經理請了中國最強的自動化的一支隊伍,花了¥2000萬,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自動化的生產線建成了,可以實現從頭到尾的自動化生產。但是,最終這條線被廢棄了。為什么?因為它在加工過程中間對原料的匹配,這樣一個關鍵的問題,沒有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最后只能廢棄。
前幾個月我在一個中型偏小的制造企業,與企業的董事長和主要人員一起座談,發現這個企業數字化轉型做的十分有特色,那就是緊緊地把住數字化轉型能解決企業的什么問題?緊緊地把住有沒有能力改造?緊緊把住投入能不能得到恰當的回報?所以在車間里邊我可以看到先進的機器人,十分好的生產線,但是,在這樣的生產線上的工人依然是手寫的看板,他的任務、要加工的東西,還是手寫,不是說就缺那么一點錢,而是說我們花的千八百塊錢,使得每一個人把這樣的內容變成網絡的術語,投入產出是否合理。
究竟應該做什么?
所以,數字化轉型做什么?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這個路線和思路上不解決,我們就找不到恰當的路徑。
兩個關鍵問題
我們從制造企業自身的問題出發,有兩個關鍵的問題要解決。
01
第一個問題,我們中小制造企業一定要有時間、有機會就得想、就得看,就得找人琢磨,我在未來的3年、5年、10年、1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這個企業究竟要生產什么,究竟要改變什么,要把自己的方向一定要定好。為什么必須要定好呢?是因為你當前解決問題做的事情,要考慮到當前和長遠的結合。因為如果不考慮當前和長遠的結合,你馬上就會栽到現實的困難中,例如市場、新產品等。但是,你不確定你未來發展要向哪個市場走、哪個產品走、在哪個行業走、在產業鏈的哪個位置上走,你不考慮這些問題,那么當前的問題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盲目的。這種盲目的情況,在兩個方向,我看到的比較多:一個方向,企業缺錢,就盲目的找錢去;你產品跟不上步伐,就找人合作去;你市場面臨困難,就想辦法降價。這樣的方式,從應對當前問題來說,沒有錯,但是,你如果不和你未來的方向和趨勢相結合,這樣的救急措施和你長遠的生存發展就脫鉤了。另外一種盲目的情況,企業找類似大數據或者人工智能公司合作,以為這樣一做就萬事大吉了,做了一年之后,發現實際效果和原來的期望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差距的核心,就是這些數據究竟對企業,有多少價值?究竟產出是否能夠大于投入?所以,我們確實需要在做什么里面,認真選擇。
02
究竟如何選擇?依據就是重要、合理、可行。所謂的重要,就是對企業的發展和生存是重要的。這個問題誰最有權利回答?不是別人,是這個企業的老總、董事長本人。他們是最有權力回答,我的企業當前哪個問題是最重要的?
只是重要還不夠,還要合理。所謂合理,對企業來說,就是我做了數字化轉型之后,投入產出比究竟如何?對現金流究竟產生什么影響?對市場份額、對成本的降低,質量的提升究竟有什么作用?所以合理性,就是我們所有的企業家,所有研究微觀經濟的人,都知道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又是老生常談,又是ABC,但是我發現,當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的轉折過來的時候,當我們看到一些特別耀眼的概念、技術,模式和明星企業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把這樣的一些ABC(最基本的常識)給忘了。對中小制造企業來說,忘掉了這些,是要栽跟頭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合理性,一定要重視兩句最簡單、最明白的話: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所以,高大上的概念是重要的,但是,有名無實,對我們中小企業來說,是可怕的。
合理性之后還得有可行性,問題找到了,是重要的;而你做好之后,就會有現金流,我們往前走,挺好。但是,你做這件事的錢夠不夠?你做這件事所需要的人才自己有沒有?沒有,又從哪兒來?如果外邊請的話,我們的成本能不能支撐?同時,企業其他的基本情況能不能支撐?這是一個基本的可行性。所以,必須是重要的、合理的、可行的才能做。
剛才說的都太抽象,我們具體來看,比如說,在這一次復工復產過程中,怎么才能使得供應鏈像疫情發生之前那樣暢通,怎么才能使得我們的員工能夠平安的從住的地方到工廠里邊來?怎么在非接觸的狀態下實現正常的工作?我們就得思考,究竟是什么樣的數據?是什么樣的平臺、什么樣的模式能夠支持?對這個問題,我們很多人在探討,有很多新的模式在出現,但是,不管是什么模式,一定是利用作為公共服務的網絡,一定是對于要解決的問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數據鏈,不管是人、物、供應鏈還是物流,都要形成一個完整的數據鏈,然后我們能夠用一種應用的方式、應用的軟件,使得這樣的東西都能連接起來。其實不復雜,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只要上了網,只要用了大數據,這些問題就能解決,那是不行的。
找到針對自己企業合適的模式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當前最頭疼的問題是勞動力的成本越來越高,機器換人,很想做,但是,究竟怎么做?成本行不行?這是大問題。這幾年我看了一些車間,在看的過程中,有的企業的領導介紹,要準備實現自動化,要準備把人換掉,有的說,我只換掉部分崗位。為什么?我認真地想了一下,只有很少部分是源于技術,技術難度大;而大部分,是因為成本合理的問題。成本合理的問題,又分成兩類,一類是確實成本很高,一類是找不到恰當的人和恰當的方法而造成的成本很高。我這年看到了大量的半機械化、簡單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很低的生產線和企業,這些企業朝著2025,2035、2050的目標,自動化、機器換人這個過程是一定要走的。所以,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找到針對自己企業合適的模式。我簡單講幾個例子,一個例子是常州的一個小企業,一年只有幾個億的銷售收入。但是,他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20多個員工,用兩年時間,把裝配線從原來的全手工實現了完全的機器的替代。老板告訴我,這個投入兩年就可以回收。但如果說他不是自己對生產線特別熟悉,又有能力完成它的全部的設備制造和軟件開發的話,靠別人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一條線不是標準化的生產線,全世界也沒有幾套這樣的裝配線,所以只有靠自己。
所以我們在機器換人、自動化的過程中,有兩類,一類是標準的,一類是非標的。標準的我們可以購買,甚至可以研發,為什么可以研發呢?因為可以賣出去。我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做鞋底的部分工藝的自動化生產線,有一個企業家,請了國內最強的一支隊伍,用兩年時間,花了¥5000多萬把自動化生產線開發了出來。因為這個是標準化的,鞋底的生產線需求很大,可以出售,也可以租賃。它的定價是能夠讓使用這一條線的企業兩年也能收回投資的成本。
在這個過程中,技術是重要的,但是我們的觀念、認識、選擇恰當的方式更加重要。有太多的生產線,可以用這兩種:標準和非標的方式去實現。但是,我們現實中實現的太少、太慢,為什么?這是因為我們兩方面的力量結合的能力弱了點,是因為我們懂工業技術、懂工藝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對于IT的原理和能做什么不熟悉;做自動化的、IT的人對如何把我們原來的工藝和流程轉變為自動化的工藝和流程不熟悉,所以融合起來很慢。而且,我們確實也缺乏一批長期在制造業的車間里邊摸爬滾打的IT和自動化的人群。這是我們之所以發展慢、成本高的重要原因。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售后服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服務好了,新的訂單就來了。今天我聽到、看到一些例子,我們把自己的產品,一種設備,用某種方式,不管是用移動電話的方式,還是其他的方式,把它連起來,知道它是開機還是停機狀態?是不是有故障?OK,這就是挺好的售后服務了。其實,真正的有價值的售后服務,它的基礎是設備里邊的感知的能力,通過設備里邊的感知能力,能夠準確的預告易損的部件、常規比較容易出故障的系統,我們把它監測好,事先發出警告,事先進行維護,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所以我們做服務,不是把今天已經有的服務用網絡連起來,就有價值,這樣的價值不高,我們需要真正和我們生產的產品結合起來,它的價值才能上去。
我們也看到很多例子,有很多成功,還有一些不怎么成功。例如,通過移動終端、網絡,通過我們生產、加工、服務的數據,使得這樣的流程都透明了,中層的管理干部就沒有必要那么多了。我記得前幾年在山東看了海爾和紅領,這兩個姓張的老總,前后做了一些幾乎相似的動作,張瑞敏一夜之間把海爾的8000個中層干部崗位給抹掉,改為通過數據、網絡、平臺、移動終端來調整崗位和分工。青島紅領的智能科技公司的領導跟我說,他通過數字平臺,把他的車間主管,減少了一半。所以說,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減人。但是,怎么才能減人?是因為這些管理崗位所需要的數字、所需要判斷分析的過程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數據鏈和成熟的軟件,同時又通過很簡單的終端能夠得到,這樣,他們才可以實現減人。所以,不是簡單的用數字、網絡、平臺,就能做到把管理層級壓縮,把管理的人員減少,來減人、增效、提質,不是那么簡單。
我們面臨的一些困難
我們在一開始就講了,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這些難的問題主要難在哪里?難的問題怎么解決?
對很多中小制造企業來說,資金不足,流動資金不足,貸款壓身、融資成本高,是多年來壓在我們這些企業家頭上的大山。數字化轉型又是要有較大資金投入的,盡管我們要努力去尋找投入最低的方式,但投入最低也是投入。我剛才說的常州的這家企業,20幾個人,自己開發,兩年全部成本回收。那也是開發的兩年,加上回收的兩年,一共4年時間,還是有資金周轉問題的困境。所以,資金的問題始終是大問題。當然,沒有靈丹妙藥,我也開不出這個方子。我想說兩條建議:
建議一: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
第一條,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無論是近年來政府一直支持,還是這一次疫情期間和之后,為了發展轉型,各級政府在政策上一定會給予各種的扶持和支持。我們要努力把我們企業想做的事情在政府可以給予資金支持的項目中能得到支持。我在講這句話的時候,我是在說,我們不是用政府現在提供的,比如說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網等等這些項目的名稱,去套我們的企業,去做產業互聯網的什么事,去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什么事,而是說我們把選擇好的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來尋找合適的項目,匹配合適的項目。為什么要尋找、要匹配呢?其實理由很簡單,我們今天要做的所有的事情,不管是供應鏈、制造工藝的改進、售后服務的改進,以及管理的改進,每一件事情你一定會用到數據、網絡、智能算法等工具,用到這些工具,你就有可能和政府支持的項目連接在一起。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問,這不是一樣的么?但是我確實從實際中看到,確實不一樣。我們有一些企業,今天拿了一個智能制造的項目,明天拿了一個兩化融合的項目,后天拿了一個產業互聯網的項目,大后天,再拿一個工業大數據的項目,再拿一個工業APP的項目,這和我剛才說的從問題出發,用工具來解決問題,是兩條不同的思路,在企業里面,是兩種不同的效果。看起來這是一個簡單問題,但是從我對一些企業的觀察,這個問題確實還是挺大的。所以,解決資金問題的第一條,是我們要去爭取政府政策支持。
建議二:尋找投入少、效果好的切入點
第二條,一定要尋找投入少、效果好的切入點。只有這樣你才能為第二、第三步打下基礎。有很多可以省很多錢的方法,比如有很多小企業,還不需要太好的管理軟件,如果用互聯網上基本上不花錢的服務,來完成我們辦公、管理、服務,我們何嘗不用呢?即使今天,我們確實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方式的。
還有就是人才問題,確實難!但核心是我們真正有眼光,真正看到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做什么事情,來努力地培養我們自己的隊伍。因為在今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是熱點,水平比較高的軟件開發人員都是非常貴的。我們很多中小制造企業,付不起這個錢。很多年來,我看到成功的,特別是花錢少、效果也好的案例,主要的力量都是來源來自于自己企業。但是,中小企業人才總是不夠,即便下決心培養,解決問題也還要時間。所以借用外部力量,永遠是不變的主題,即便是培育自己的力量,也只是培育部分的技術領域,全部技術領域不可能。數字化轉型是傳統的工業技術和數據技術、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合在一起的技術領域,所以合作永遠是不可缺乏的。那么對于外部的力量怎么選擇、怎么借用、怎么建立好的聯盟,這些都需要管理的智慧。
對中小制造企業來說,如何使得我們今天的工作和未來的發展能夠真正的結合起來,這又是一個難點,路徑不夠清晰,怎么辦?我們企業家要開拓思路,要廣交朋友,要充分利用我們今天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中小制造企業是一個數量眾多、百萬量級、行業復雜度高,所以我們確實需要在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這些問題上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努力,在一步一步實踐的過程中,來完善我們的思路,提升我們的能力,達到我們的目標。
今天,我們看到,以數字化轉型為代表的制造業變革的大潮洶涌澎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的方向十分的清晰,我們確實面臨很多的困難,但是,趨勢不會因為有困難而改變,前進的腳步不能因為困難而停頓。
我們要把握未來,抓住當前,我們要科學判斷,謹慎決策,祝愿我們在線上聽講座的各位企業家朋友,能夠在這樣一次歷史變革的大潮中,再一次充當弄潮兒,使得我們的企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同行,跨過急流,明天會更好!感謝大家的聆聽。
原文標題: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工業Io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610瀏覽量
61639
原文標題: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IOT,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前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