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門區的偉創力園區是當地知名的制造坐標,如今其南廠已經被領益智造收入麾下,此前該廠區主要生產華為終端產品。
近日,領益智造發布公告稱,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領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收購偉創力實業(珠海)有限公司(簡稱“偉創力實業”)100%股權工商變登記手續辦理完成,標志著偉創力實業控股股東正式變更為領益智造全資子公司,交易總價約為3.67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走訪園區時看到,領益智造的logo已覆蓋廠區,收購前停工一年多的南廠準備重新招工啟用。
這是蘋果產業鏈公司領益智造的又一次重要收購,正式延伸到組裝領域。目前領益智造的業務涵蓋精密功能件、精密結構件、磁性材料和模組組裝等板塊,接下來珠海工業園區將承接領益智造整機組裝業務,包括手機組裝等。
同時,這也是國內的蘋果產業鏈企業向上下游拓展的一個代表性案例,隨著用戶需求、品牌商需求的變化,代工廠們也進入了全產業鏈整合、集約化競爭的階段。
領益智造創始人、董事長曾芳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珠海工業園區是領益智造全球第50個駐點,“我們2006年起步,現在才14年,企業還是少年,還在高速成長,我們比較幸運,之前抓住一些產業機會,有一些技術、人才、資金的積累,也趁勢進行布局。但這盤棋才剛剛開始,圍棋還沒下到中盤,現在產業整合的確在加劇,機會在向頭部企業集中,企業需要做好資金、團隊等各方面的準備。”
光大證券報告表示,中國大陸消費電子產業過去十年是模組去中國臺灣化,未來十年是成品組裝代工去中國臺灣化,大陸企業成品組裝將成大勢所趨。蘋果供應鏈龍頭企業向下游代工延伸的趨勢明顯,AirPods、Apple Watch、iPhone、iPad、安卓TWS、VR、AR和IoT等產品的成品組裝業務將驅動消費電子龍頭企業營收和利潤的快速增長。
進軍組裝
“現在廠房遠遠不夠,我們2021年大概還缺數十萬平米左右。現在珠海的土地面積大概是14萬平米左右,同時還有部分土地暫時沒有開建,但還是不夠。”領益智造高級副總裁吳剛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道。
產能的緊缺程度可以反映下游客戶的需求旺盛,吳剛告訴記者,2020年整體的訂單增加不少。產能和業務拓展的需求是領益智造收購偉創力初衷,同時,吳剛也表示,偉創力對廠房的經營和保養管理較好,不需要太多裝修改造就可以使用,并且珠海區位優勢、政策紅利明顯,“這里只是珠海的前哨,我們還會在珠海有進一步投資。”
對于偉創力而言,也需要處理停工多時的廠區,在美國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后,偉創力方面宣布停止與華為的合作,偉創力自身也受到重創,被華為從供應商名單上剔除后,利潤嚴重下滑。而珠海工業園區原為偉創力珠海南廠區,之前主要是負責華為代工業務,包括華為高端智能手機、華為網絡設備等產品,廠房的建設布局、周邊供應鏈配套,契合領益在整機組裝新業務的開展。
因此,得知偉創力出售工廠后,領益智造在知名戰略投資方的牽線搭橋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敲定了收購,吳剛談道,在眾多競購者中,領益智造的擁有海外布局也是吸引偉創力股東的一個重要考量。
而領益智造也能在此次收購的契機上,進入下游組裝市場。具體來看,領益智造計劃將兩大業務裝進珠海工業園區,“一個是組裝業務,包括手機的一部分組裝業務;第二個就是可穿戴等IoT相關的業務,”吳剛告訴記者,“組裝的產品現在已經確認,我們馬上裝修,隨著設備和人員進場,很快就可以開始生產。”
事實上,兩年前領益智造就開始考慮組裝業務,但是吳剛表示:“在手機方面我們會小步驗證后再擴大。我們認為比較挑戰的有三方面,其一是成品組裝的質量要求最關鍵;其二是組裝的業務高度協調、資金密集,所以資金保障也得做好準備;其三是在組裝里面講IE(Industry Engineering)的能力,主要是對工序工位的科學的產線排布,以及必須要去做的測量檢驗,加工業講的是ME(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主要是模具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制造工藝的能力。兩者不太一樣,所以我們也比較謹慎。”
全產業鏈整合
縱向來看,領益智造在布局一體化的綜合實力;橫向看,蘋果產業鏈的頭部企業們都在延伸自己的邊界,比如立訊精密就收購了臺灣緯創iPhone代工廠,將帶來iPhone組裝代工業務的增量;歌爾股份也逐步由AirPods、安卓TWS拓展到更多的IoT產品;近期富士康進入汽車整車代工,投資拜騰、和吉利成立汽車代工企業,都在市場上引起不小關注。可以看到,蘋果代工廠之間的競爭也更加多面化、立體化。
吳剛向記者表示,在大的產業背景下,中國制造業發展到現在開始出現集約化,強者恒強,產能向龍頭企業集中,馬太效應明顯,廠房都不夠。 A股去年以來這些龍頭的蘋果產業鏈公司都在融資,頭部企業尤其顯得對資源的擴張需求比較大。
他進一步談道,一方面是頭部的制造企業的集中訂單,另一方面產業鏈里邊本身發生上下游整合。“做整機的想做模組、做模組的想做一些結構件配件、做配件的想也反過來也想做模組和材料。我們已經有組裝的平臺,收購賽爾康就是為了具備SMT和組裝的能力。”
集約化競爭背后,一方面是可見的藍海市場帶來新增量,比如行業分析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2021年,可穿戴設備和真無線耳機的出貨量將分別超過2億部和3.5億部;中汽協預測,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80萬輛,同比增長40%。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用戶需求帶來消費電子全產業鏈的整合。
隨著數字化生活的推進、疫情的催化,用戶對終端的服務需求也在加劇,比如用戶希望手機、平板、耳機、手表、汽車等終端互動體驗全打通、希望遠程在線的互動更加快捷流暢。而包括蘋果在內的廠商,都想盡可能地提供相關的一體化產品和服務。事實上,這涉及的不僅僅是上層應用技術,而且也和底層芯片架構的支持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會看到近年來包括半導體產業的吞并收購在內的、全球上中下全產業鏈的瘋狂整合。
而風起云涌的市場變化也由需求端、終端傳導至產品背后的供應鏈。消費電子的品牌商希望觸達、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自然希望代工廠、組裝廠能夠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和解決方案。這和上游半導體的興風血雨,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硬件供應鏈是一個分戰場。
隨著上游整合,品牌端也一直在洗牌,隨著手機增長速度放緩,競爭更加白熱化。回顧來看,以前市場上有幾百種手機,現在前十大品牌占據了主要市場,主流操作系統只有兩種。在優勝劣汰后,現有的手機等3C品牌,仍面臨著激烈的多端競爭,利潤必須要多元化,多元出擊來賺取更多利潤。手機之外,增加手表、無線耳機、乃至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產品線和SKU都變得復雜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蘋果為代表的品牌商希望原先的代工產業鏈公司提供一次性解決方案。
再者,蘋果等客戶的多供應商策略,品牌商也要考量多產品線的綜合成本,同時這也是國內企業的機會,一步一步拓寬上下游邊界,來獲得更高端的制造能力,這是一個疊加的過程。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6瀏覽量
421840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412瀏覽量
99261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51瀏覽量
157419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51瀏覽量
1968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