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2021年的上海市政府報告中提出,上海要聚焦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化數字之都,推進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以及治力數字化。
然而,伴隨數字化轉型的推進,老年人難跨越“數字鴻溝”的問題也逐步顯現。如今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用不來掃碼支付,不會網上預約,不會申請隨申碼,尤其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需要提前預約進入……對一部分老年人來說,無疑是限制了他們的便利生活,甚至影響了他們出行、就醫等“剛需”。
數字化轉型既是科技給人們帶來更多生活便利,這一革新又“不讓一個人掉隊”。1月24日-27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代表們在紛紛建議上海加快數字化發展的同時,也對老年人這一弱勢群體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如何在客觀現狀和發展趨勢中求得最大共存,幫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甚至更多未知的障礙,讓各類公共服務真正實現無障礙的數字化,成為了大家長期關注的話題。
閔行區華漕鎮黨委書記吉玉萍認為,要加強以人為本的“數字包容”。她提出要從老年人視角和思考入手,增加研發關注投入,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強化保障性、兜底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更便于老年人操作使用的數字終端產品,打通更順暢的數據共享渠道,推動更多與老年人相關的事務、服務功能集成,把技術從“一網辦”向“一鍵辦”再做升級,真正提升數字化對老年人群體的可及性。
此外,上海市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上海超35%戶籍人口為老年人,到2030年,70后也將步入老齡人群。不少老年人退休后,心態會逐漸變得消極,表現在人際交往日益減少,或是各種買買買不停,久而久之的后果就是引發種種身心健康的問題。
實際上,現代社會的不少老年人退休后的體力和腦力仍處于旺盛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升老年人,特別是身體尚好且經濟上能自立的低齡老人,是需要整個社會來思考的。
據悉,上海以“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的兩網建設為牽引,構建超大城市數字化治理新方式,針對老人們的服務也在不斷增加。例如,上海試點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如果12小時內水表讀數低于0.01立方米,街道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到報警,并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工作人員,相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通過智能交互,讓老人安心,也讓老人的兒女們放心。
“借助大數據技術,依托‘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為老年人搭建一個專門服務于養老產業的數字化平臺,提升為老服務效率。”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提出具體意見。他表示,該平臺一方面可以為政府相關部門及時精準掌握本市老年人動態提供服務,讓每個上海市老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另一方面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如激發老年教育市場活力,推進全社會數字化,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等。
-
數字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93瀏覽量
51273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610瀏覽量
61640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63瀏覽量
1373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