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內傳出華為手機也撐不住了,與出售榮耀基本類似,華為手機將出售給某大市國資委牽頭成立的企業,談判已接近尾聲,近日即將公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正在探討剝離手機一事,標的是其上海終端相關部門,華為旗下高端系列Mate和P的研發主要位于上海。據悉,除了手機,平板等其他產品或一同出售,只留海思和基站業務。
其后華為對外回應完全沒有出售手機業務的計劃,華為將堅持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智能手機品牌,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卓越的產品體驗和服務。
雖然華為否認,但是按照以往出售榮耀的過程來看,相信必然已經有談判的計劃進行。
缺芯供應鏈困局未解
1月22日,華為心聲社區公開了任正非最新講話。任正非表示:“美國的制裁使我們全球化戰略不能完全實施,我們可能依靠不了部分全球化平臺,至少最先進的美國平臺不支持我們。現在必須全面靠自己打造產品。”他指出,華為別無選擇,只有義無反顧,堅持自強與國際合作來解決目前的困境。
供應鏈難題一直困擾著華為,自從華為遭遇了美國三輪的制裁,無法使用先進制程制造麒麟芯片,造成了華為消費者業務,主要應用于手機的麒麟芯片無法繼續生產。
除了高端的手機芯片外,華為也限制與美國元器件供應商進行采購。目前華為手機業務和相關終端產品業務主要依靠著禁令生效前華為瘋狂備貨的元器件支撐。在華為Mate 40系列發布后,市面上一機難求,主要是華為方面控制著芯片的用量,以盡可能延長華為手機方面的市場熱度。
華為內部人士透露,800萬片麒麟9000,如果放在Mate 40系列上,早就應該賣完了,其預留了相當一部分給后續的P50和Mate 50。華為對手機業務的策略基本上是,用有限的芯片無限延長手機業務的生命周期。實際上,華為沒有停止對P系列和Mate系列的研發,P50、Mate 50等后續機型還會發布。
穩定供應鏈體系構建仍需時日
在美國對華為制裁禁令下,要想解決,只有三條路:第一便是與供應鏈企業接觸,讓其向美國政府申請供貨許可證;第二是完全繞過美國供應鏈廠商,構建屬于華為自己一條完全自主可控的供應鏈生態;第三是在禁令下找出路,剝離分拆部分業務,令其不受實體清單的影響。
在美國禁令生效后,英特爾和AMD都對外表示已經獲得了華為的供貨許可,可以用于華為筆記本電腦和服務器等相關產品。除此之外,不少核心供應鏈企業都陸續向美國方面提出許可證申請,高通、聯發科、中芯國際、臺積電、美光、三星、聯詠、旺宏等。
以高通為例,2020年底其對外宣稱已經獲得了向華為提供4G產品的許可,包括4G產品、計算類產品、Wi-Fi產品。但是,高通尚未獲得5G產品的許可。
在集微網以往的分析里面,許可證的申請是針對某一類的產品而申請,而并不是按照企業。這意味著許可證申請是case by case,難度高而且等待時間長,供應鏈的穩定依然無法保證。
就在特朗普政府下臺前夕,其還繼續不休停對華為進行打壓。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通知包括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在內的幾家華為供應商,正在撤銷向華為出售產品的若干許可證,并打算拒絕其他數十份向華為供貨的申請。當中約有150份許可證、涉及價值1200億美元的商品和技術正在等待處理。此外,還有2800億美元的華為商品和技術許可尚未處理,其面臨拒絕的情況居多。
特朗普政府雖然已經下臺,但是其營造的抗中的氣氛已然在美國民間和政治層面上形成,短期內對中國科技企業的許可證審批并不會松綁,因此要仰人鼻息,供應鏈的穩定并不能保障。
供應鏈安全問題已經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同時國家策略上也出臺更多政策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華為面對打壓,依靠自身是沒辦法解決供應鏈的問題,它更要依靠國內半導體企業的通力合作。
首先在供應鏈的重構方面,華為除了自身不斷加強研發外,還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幫助半導體產業鏈公司快速成長。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已經投資了不少半導體產業鏈公司,2020年華為哈勃投資企業已經超過18家。
華為哈勃2020年下半年投資步伐加快,月平均投資1.5家企業。在光電、材料領域,華為哈勃的投資關注度最高。光電領域,獲得華為哈勃投資的企業包括了縱慧芯光、芯視界微電子、源杰半導體。材料領域,華為哈勃投資的企業包括了瀚天天成、鑫耀半導體、常州富烯。
有半導體產業人士表示:“華為構建自身安全可靠的供應鏈能給予國內半導體眾多供應鏈企業的機會,同時這也是國產替代的趨勢。不過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扶持國內半導體產業成長,并不是一年甚至兩年的事情,在電子科技產業復雜的供應鏈體系之中,國內半導體掌握的技術深度仍然不足,關鍵領域的突破仍然需要時間,這將可能會是五年甚至更長的一場持久戰役。”
剝離不是唯一辦法,可能是最好辦法
雖然在多次的公開場合里面,華為一直強調會盡快尋找解決供應鏈困局的辦法,但是至少在目前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中手機產品依舊無法獲得高端頂級的主芯片,只能依靠著“存貨”度日。
相比較可穿戴、電視等其他智能終端產品,手機市場早就進入了紅海的競爭,如果沒有了先進制程芯片的基礎,即使軟硬件優化到位,其也將會是完全沒有競爭力的產品。
此前集微網已經分析,美國對華為的打壓目標主要集中在5G及其相關的基站業務,因此在供應鏈企業向美國方面申請許可證,只要涉及5G的都一定不會通過。
許可證走不通,要完全構建自主安全的供應鏈生態,尚需時日。在這種情況下,仿效榮耀手機業務剝離的做法,或許會是華為手機業務活下去的最好辦法。
2020年11月17日,華為將其旗下的手機子品牌“榮耀”出售。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后,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榮耀在剝離獨立后,其在2021年1月22日正式發布了首款手機產品V40。榮耀總裁趙明表示榮耀已與高通、聯發科簽署芯片合作協議。此外,趙明還表示,榮耀與比亞迪等ODM生產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供應鏈問題上,趙明還透露,截至目前榮耀已經跟幾乎所有供應商恢復合作,包括高通、美光、微軟、英特爾、聯發科等等。“今天的榮耀從供應角度、生產供貨的角度已經沒有任何牽制,可以全力以赴面向市場。”
據了解,獨立后的榮耀目前有 8000 多名員工,50% 以上是研發人員。榮耀目前在全球各地建立了 5 個研發基地、100 + 創新實驗室,在超過 82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 3000 + 服務中心、43 個呼叫中心。
在技術、渠道原有的基礎上,加上關鍵供應鏈的打通,榮耀可以說是重新煥發了生機,正逐步從困境中恢復。而同樣面對供應鏈困局的華為手機業務,仍然有著缺芯的困難。
仿效榮耀從華為剝離,華為手機業務也能夠從華為業務中分拆,從而繞過美國實體清單的監管,以此重新打通供應鏈。當然這其中的擔憂仍然是美國方面怎么定義華為的業務分拆,是否會重新把分拆后的手機業務放進實體清單中。
有行業人士分析:“如果華為分拆手機業務,理論上與榮耀一樣便不再受美國實體清單所限制。目前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和其政府剛上臺,相信并不會立刻對華在科技打壓上采取措施,華為趁著這個時間及時把手機業務分拆會是一個較好的時機。”
美國總統拜登在1月20日上臺前曾經對外表示,美國國內的疫情和經濟問題是其上臺后優先解決的問題。普遍分析認為,特朗普在下臺前給拜登挖了不少“坑”,不過對于在貿易戰第二階段的談判和相關科技制裁問題上,拜登不會立刻松綁,畢竟在美國國內抗中反中的氛圍下,短期內仍然會維持現狀。
實際上,美國新任副總統賀錦麗和財政部長耶倫均曾經對外表示是反對貿易戰,未來與中國的關系是既競爭又合作。外界普遍預測,拜登政府的可預測性要相比特朗普政府要更強。
有外國媒體分析,要解決和穩定好美國國內的疫情和經濟的基本問題,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這意味著華為在現有制裁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擁有較佳的時間窗口來解決芯片供應的問題,而手機等終端業務分拆會是一個最優解。
歷史上手機業務分拆或者出售有不少例子,當中諾基亞和Moto出售手機業務會是業界的大事。不論是諾基亞和Moto,手機業務出售后便開始一直走向下坡,不少人擔心華為分拆出售手機業務后,其會否重蹈這些品牌的覆轍。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如果華為手機分拆出售按照榮耀獨立的規格,也就是包括品牌、研發、市場、產品、渠道等各方面都一并分拆,相比較諾基亞和Moto不完整,相信華為手機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
畢竟華為分拆手機業務,最終目的是解決供應鏈的困局,而不是虧損而尋找接盤俠。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6瀏覽量
421815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31瀏覽量
179859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08瀏覽量
2511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