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的一場高管變動,或拉開云業務調整的序幕。
1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華為內網正式下發了華為云與計算BG(Cloud&AI BG)高管人事變動的文件。
最新的任命文件顯示,現任消費者BG CEO余承東,本次擬增加任命為Cloud &AI BG總裁(兼)、Cloud & AI BG行政管理團隊主任,并增加任命為Cloud BU總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團隊主任。現任云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本次擬任命為數字能源董事長。
同時,余承東還擔任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投資評審委員會)主任,因此,接下來余承東將負責華為的手機、汽車、云計算三方面的業務。其中,汽車和云計算都是華為著重培養的“明日之星”,尤其是底層的云業務,早在2016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將其稱為“戰略機會”。
面對AI浪潮和云化未來,在2017年,華為正式進軍公有云市場,華為云便誕生于2017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當年的華為生態大會宣告了云業務的成立。在此后的采訪中,徐直軍曾表示在云業務華為并不著急跑馬圈地,而是扎扎實實把每一個服務都做好。“我們不看當下(收入)是多一個億還是少一個億,我們關心十年后怎么樣。”徐直軍說。
盡管比亞馬遜、阿里等進入的時間晚,但是四年來,華為云迅速在國內市場上躋身前三,并且還與華為的IT計算產品線融合,希望建設軟硬件平臺。不過,有華為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直以來華為云的發展在內部也受到不小爭議,要做強云業務實非易事。
管理架構的“加減”
為何華為要進行此番調動?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具體分析。
首先管理層和組織架構方面,在美國制裁步步緊逼之下,華為的手機等消費者業務受到重創,為了繼續生存選擇出售榮耀,對于消費者業務而言,整體的團隊規模相應地縮減了。時值當下多事之秋,大將臨危受命,繼續挑戰更高難度的事情,做可能有更大前途的業務。
余承東先后擔任無線產品線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Marketing總裁、終端公司董事長及消費者BG CEO等重要職務,帶領團隊在無線和終端領域實現快速發展,現在他將掌舵云計算和汽車版塊。
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盡管手機受到美國制裁,在近期的調整后,實際上是繼續穩定華為的主航道。而終端和云端應用市場都是主航道之一,代表著現在和未來的消費場景,這也是華為在發展可持續的有潛力的業務。”
回顧來看,在2020年11月17日宣布榮耀正式剝離后,11月25日,華為在心聲社區上發布了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汽車BU在華為公司的架構中平移到了另一個板塊,從ICT轉至消費者業務,并與之整合,并任命余承東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
對于華為來說,目前產業主要是網絡連接的管道業務和終端業務,而汽車是近年來華為開辟的新賽道,眼下核心的業務都面臨著不確定性,汽車可以看作華為尋找的新增長點。并且,汽車技術方面,沒有一個國家處于壟斷地位,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都各有所長。長期來看,華為布局汽車,制約少,同時也有自主研發的機遇。
汽車業務調整的兩個多后,余承東又將兼任Cloud &AI BG總裁。云業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16年的華為市場工作大會上,任正非就點明了:“當前4k/2k/4G和企業政府對云服務的需求,使網絡及數據中心出現了戰略機會,這是我們的重大機會窗,我們要敢于在這個戰略機會窗開啟的時期,聚集力量,密集投資,飽和攻擊。撲上去,撕開它,縱深發展,橫向擴張。我們的戰略目的,就是高水平地把管道平臺做大、做強。”
近幾年經歷了和IT產品線的整合后,華為云與計算BG主要包括Cloud BU、計算產品線(服務器等)、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等。從華為云、鯤鵬芯片、昇騰芯片、Mindspore深度學習框架,到Atlas計算平臺的落地,華為已經規劃了AI的全棧路線,并強調在算力層面的野心。
不論云、計算、還是汽車,都是華為已經瞄準的戰略性產業。
云業務格局將如何生變?
其次,在管理層面調整的背景下,是業務層的推進。具體到此次華為云與計算BG,華為云當然是華為堅定的發展方向之一,華為有自己的優勢,但是生態位上面臨著挑戰。
正如《任總在企業業務及云業務匯報會上的發言》一文中,任正非所言:“華為云不是我們傳統硬件設備的領先優勢,開發產品并銷售產品,而是華為面向客戶商業模式的改變,即由賣產品改變為賣云服務。必須構建賣云服務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戶提供云服務的運營、運維能力。我們向亞馬遜、微軟學習的同時,也要將本身30年的網絡積累做成云服務市場獨有的優勢,開創更大的空間,構建差異化特色。”
全球共有云的市場上, 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云、阿里云占據了前四的位置。其中,亞馬遜堪稱全能型的選手,基礎設施和配套應用、服務都較完善;微軟把自有豐富應用搬上云;谷歌在算法、智能云服務上有特色;阿里云在全球坐四望三,并且在國內市場上占據了不少中小型客戶。
Forrester首席分析師戴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全球公有云市場持續快速增長,Forrester預計在2021年公有云基礎架構市場將增長35%達到1200億美元。而阿里云也有望超越Google Cloud躍居全球第三,位列AWS和Azure之后。在國內市場上,根據Forrester 2020年的公有云開發與基礎架構與平臺中國市場廠商評測,阿里云、華為云與騰訊云位居市場領導者陣營。”
戴鯤表示,在中國市場上,本土云計算廠商與國外廠商各有優勢。總體而言,本土廠商在服務種類豐富程度、私有云解決方案、客戶支持能力以及價格體系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優勢,而國際廠商也依靠自身在用戶體驗、平臺穩定性與可靠性、全球創新能力和全球市場覆蓋等方面的優勢加速落地。
經過多年努力,華為云上線了200多個服務,發展了150多萬開發者和近2萬個合作伙伴,已出具規模,目前在繼續抓住政企、互聯網數字化的機遇繼續發展。
“華為對云計算業務持續保持戰略性投資,有效地構建起覆蓋軟硬件、云邊端和全棧云服務能力的技術生態體系,”戴鯤告訴記者,“同時,華為在評測過程中展現出廣泛的解決方案能力,在5G領域具有獨特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公有云市場上仍是寡頭市場,亞馬遜和微軟占據了半壁江山,在當前美國管制政策的影響下,國內企業要在海外市場拓展也受到一些影響,對于國內市場,有云計算從業者向記者表示:“現在國內企業中,實力強大一點的公司都會選擇自建云,而阿里、騰訊等常常是競爭對手,企業在選擇時也會有些顧慮,競爭也很激烈,而且微軟和谷歌近年來在國內推廣勢頭很猛。”
接下來,華為云如何發展軟硬件一體化優勢、通信優勢拓展更多場景,進行突破,外界也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tzh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51瀏覽量
157427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23瀏覽量
251209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743瀏覽量
137209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22瀏覽量
886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