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手機行業剛剛擺脫了芯片短缺的困境,汽車行業卻遭遇到缺芯的危機,而且這場危機是席卷全球汽車市場的。關于車企因鬧芯片荒,不得不減產部分車型,甚至停產停工的報道在今年1月也多了起來。
席卷全球汽車市場的缺“芯”
事實上,汽車行業鬧”芯“荒在2020年12月初就有苗頭了。彼時,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被爆出因為缺少芯片導致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O(智能發動機控制系統)兩大模塊無法生產,這也導致部分車型不得不停產。知情人士透露,南北大眾受芯片短缺的影響,在2020年12月減少了15000輛汽車產能,預計2021年一季度的產能依然會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
除了南北大眾外,奇瑞汽車、吉利汽車以及長安汽車等國內頭部車企同樣也遇到了缺芯的危機。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曾在2020年11月舉辦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汽車圓桌論壇上提到一句:”懇請徐博士(博世中國副總裁徐大全)多給我們弄點芯片,不要影響我們生產。“由此可見,芯片短缺的危機早已有了苗頭。
不只在國內汽車市場,汽車行業缺芯很快就在全球汽車市場蔓延開來。除了大眾集團外,豐田、FCA集團以及福特等跨國車企也被爆出因為芯片短缺,不得不削減汽車產能的問題。2021年1月18日,據外媒報道稱,福特汽車要求旗下位于德國西南部的工廠停產一個月。此外,據奧迪CEO馬庫斯·杜茲曼(Markus Duesmann)透露,因為芯片短缺,奧迪在德國有近10000多人停工,2021年一季度的產能也被控制在1萬輛內。
除了上述跨國車企外,戴姆勒集團也未能幸免,同樣在全球范圍減少工廠的產能。據資本邦了解,大眾集團、豐田、日產、FCA集團等全球車企都在今年1月對外宣稱,由于芯片供應不足,將減少1月份的產能。根據美國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預計,由于2021年全球范圍內的汽車芯片短缺,預計全球汽車市場會減少450萬輛的產能。
說完汽車行業缺芯,我們再來了解下到底缺少什么樣的芯片以及探討下是什么原因導致全球汽車行業缺芯的。資本邦了解到,車用主要芯片可劃分為主控芯片、功率芯片以及其他傳感器類芯片。主控芯片MCU將CPU及存儲器都集成在同一塊芯片上,可作為汽車電子系統內部運算和處理的核心;功率芯片是電控能量管理的核心部件;而其他傳感器類芯片包括電噴系統傳感器及智能傳感器等。
目前一輛普通的汽車使用的芯片至少就有40多種,而高端車型搭載的芯片數量則更多,會使用150多種芯片,甚至更多。目前,汽車業內最緊缺的就是應用于ESP系統的MCU(微控制單元)和應用于ECU(電子控制單元)系統的MCU。
目前,能夠生產ESP系統和ECU系統的供應商主要為博世集團、大陸集團以及高通等少數零部件企業,同時它們也是全球大部分車企的重要供應商。近期更有媒體報道稱,大眾集團因為缺芯等問題可能要向博世集團和大陸集團索賠。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全球汽車市場都缺芯呢?這不能簡單粗暴的把鍋甩給博世集團、大陸集團等供應商。事實上,這背后的緣由也是非常錯綜復雜的,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首先,2020年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由于疫情的影響,大部分車企低估了市場對汽車的需求,因此在芯片方面的訂單本身就不足,從而導致如今芯片供需緊張,芯片供應商在汽車領域準備也不足,更多的芯片向手機、電腦等其他電子消費產品傾斜。
據外媒報道,恩智浦半導體在接受關于芯片短缺問題的采訪時表示:”一些客戶下單太晚,導致我們沒有及時向一些地區交付。復雜的芯片從生產到交付,需要三個月或更長時間。“
另一方面,芯片制造的門檻很高,尤其是車規級芯片的生產,同時生產周期也較長。不可能像加急生產口罩一樣,從組建生產線到口罩投產可以非常快速。據業內人士透露,芯片的生產周期一般需要10幾周甚至20多周,這也決定了目前的汽車行業缺芯危機很難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改善和緩解。
瑞士信貸集團董事總經理阿布拉姆斯:現在主要芯片商正在努力恢復產能,所以我想到今年年中的時候,市場需求應該能夠得到滿足。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生產關鍵的零部件,但接下來幾個季度,汽車芯片供應方面仍會比較緊張。
此外,重要芯片零部件比較集中在少數幾家零部件供應商手中也是一個客觀因素,例如大部分車企的ESP系統都是采用博世集團提供的。
芯片危機的啟示錄
此次汽車行業爆發的芯片危機,體現出了汽車市場芯片供應關系的脆弱,一旦例如博世集團、大陸集團等零部件巨頭遇到產能不足,就會對整個汽車市場造成十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車企。
據悉,在芯片供應領域,大部分車企的芯片都是來自供應商,車企自研的芯片占比不到百分之十。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目前國內車企,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車企,絕大多數芯片都是進口的。一旦遭遇到,類似手機行業遇到的國外市場”卡脖子“的現象,將會對國內汽車市場造成巨大的危機。
目前,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每年新車的銷量都超過2000萬輛,一度接近3000萬輛。可以看出,中國汽車市場對芯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國內芯片供應能力卻是非常薄弱的,同時市場份額也特別少。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為475億美元,占據著前十的都是國際汽車芯片巨頭。其中,恩智浦、英飛凌兩家占比最大,市占率接近25%。反觀國內芯片市場規模僅有不到15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規模不到5%。
需要指出的是,在國內并不缺少芯片設計和芯片封裝測試的公司,真正缺乏的是芯片生產制造能力,這一塊比較薄弱。目前國內生產芯片的工藝大部分是在14nm制程及以上的,至于7nm制程的芯片則難以生產。近期,高通更是推出5nm的車規級芯片,顯然難以在國內生產。
當然,這不是說國內沒有企業可以生產車規級芯片。部分國內車企是具備車規級芯片制造能力的,例如比亞迪和中國中車就早已可以量產車規級IGBT芯片。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在2019年年底就發布了自研芯片凌芯01。
不少國內車企也在紛紛布局芯片領域,例如蔚來汽車已經開始自研芯片,長城汽車也在考慮開發車規級芯片。此外,上汽、北汽等企業也通過與半導體生產商建設合資公司的方式進入芯片領域。不過,大部分車企可能會選擇掌握自動駕駛芯片的核心技術,至于其他零部件的芯片可能還是通過零部件供應商采購。這對于國內零部件供應商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但是車規級芯片的生產門檻與難度也是非常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國家也在積極鼓勵和支持芯片行業的發展。在2020年8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2019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不過,由于國內芯片產業起步較晚,汽車行業的芯片供應想要追趕國際芯片巨頭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xj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63瀏覽量
216503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07瀏覽量
175276 -
汽車芯片
+關注
關注
10文章
835瀏覽量
433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