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生態的打造離不開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尤其是進入2021年以來,以技術創新中心、省重點實驗室、創新創業共同體、新型研發機構為代表的青島各類科技創新平臺聚集發力,形成了一個新的“繁榮期”。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山東省創新創業共同體4家、青島市創新創業共同體5家,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15家、青島市技術創新中心30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9家、山東省重點實驗室48家、青島市重點實驗室75家,山東省備案新型研發機構46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也取得了零的突破。
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形成了一個個郁郁蔥蔥的創新“微生態”,不僅完善了青島的城市創新體系,也增強了青島的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為科研成果和產業匹配提供了“通路”,為青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提升科技造血能力
青島的科創平臺首先是原始重大創新的“出處”,是增強我市科技創新策源力的有力“助推器”。
不久前,青島新增5家省重點實驗室,覆蓋了海洋多尺度動力過程與氣候研究、海水養殖、海洋生物學海洋環境科學及深層油氣等領域,展示了青島在科技創新尤其是海洋領域創新的強大策源力。
省重點實驗室是聚集和培養優秀學術帶頭人、創新團隊,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載體。而青島的省重點實驗室依托的都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新型研發組織建設,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高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往往都是牽頭單位。
依托單位自身科研實力雄厚,省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必然要不間斷發力,為科技創新帶來更多造血能力:在目標上,既要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又要兼顧一流學科建設,精準凝練研究方向和發展目標;在團隊上,要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不斷提升創新水平;在任務上,要開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為學科建設和解決行業、產業“卡脖子”問題提供支撐。
同樣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還有山東省新型研發機構。作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獨立法人組織,新型研發機構不僅要履行好開展技術研發的核心功能,更要在產學研合作、管理模式、投入機制、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等方面突破科技發展的體制束縛,為科技創新平臺的發展“打樣”。
而剛剛獲批的青大附院“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更是讓青島取得了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將開展大規模、多中心、高質量的臨床診療規范研究,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評價研究和臨床緊密結合的轉化醫學研究,建設臨床研究、協同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的科技創新基地。
這些科技創新平臺就是創新引領發展的“牽引力”,將通過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和重大關鍵技術創新研究,為我市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提供平臺支撐。
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突出,牽頭科創平臺更加“有的放矢”
在科創平臺搭建的過程中,青島把“挑大梁”的任務交給了企業,以企業為主體,吸引“政產學研金服用”各要素集聚,實現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培養、企業孵化、產業提升等各功能耦合互動,加碼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為打造創業城市聚力。
正如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業部產品經理李建偉所說,創新創業共同體的本質是一個覆蓋全鏈條的產業生態圈,而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尤其是龍頭企業,不僅有充足的資金和人才優勢,有豐富的行業經驗,還具有行業資源整合和上下游產業孵化的能力,是最適宜“牽頭”推進“四鏈合一”、打造完整創新生態的單位。
李建偉告訴記者,此次海信網絡牽頭的新型智慧城市創新創業共同體與海信本身的戰略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未來,海信網絡將進一步聚合人工智能、教育、醫療等領域的頭部企業共同發力,將青島打造成智慧城市的示范樣板,建好生態圈,在更大范圍內推動行業發展。
可以看到,在青島的各類科技平臺中,龍頭企業頻頻“出鏡”。
不久前,青島誕生的第四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由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建設的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創業共同體,將依托工業互聯網的“龍頭”卡奧斯,聚焦行業痛點,提升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賦能作用;省技術創新中心的牽頭單位中也遍布達能環保、森麒麟等行業龍頭;而青島目前累計建設的306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更是有相當一部分是依托高新技術企業建設。
企業從市場中來,本身就是市場的一部分。企業代表了產業應用前沿,所以各類科技平臺要開展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戰略研究和技術開發,提升技術創新原始能力;企業需求幾乎等同于“行業需求”,所以各類科技平臺能有的放矢推動重大技術成果中試熟化與工程化產業化,加快共性關鍵技術轉移擴散,促進技術成果示范應用,推動形成行業技術標準,解決產業和企業實際技術難題。
可以說,青島搭建科技平臺的過程就是助力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激發企業認同創新、尊重創新、保護創新意識的過程;把平臺搭建的任務交給企業,就是交給了市場。以頭部企業為牽引,青島更加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瞄準”發展實際,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找到了更行之有效的“捷徑”。
立足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供需兩頭旺、路徑不通暢”,一直是科技成果轉化亟待解決的難題。這一次,青島的科技創新平臺找到了破題的新路徑——“自下而上”,立足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健康食品創新創業共同體的起步就站在了產業端,提出要打造千億級食品產業集群。青島農業大學為共同體的共建單位之一,該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慶杰說:“我們已經走訪和調研了大量食品行業龍頭企業,收集了企業發展的共性難題,找到了產業發展的‘卡脖子’痛點。這就是共同體要著力解決的問題?!?/p>
以花生油壓榨行業為例,企業普遍采用的高溫壓榨技藝,產油和產花生粕的比例為1:1,導致花生粕的蛋白受到損壞,只能用作動物飼料,拉高了花生油壓榨的成本。了解到這個問題,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室溫壓榨花生油技法便有了“用武之地”,該技法得到的花生粕可以制成人工肉等食品,減少了浪費,也降低了成本。
而作為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省技術創新中心更是承擔帶動產業邁向高端、搶占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重要任務。1月初,青島又新增了6家省技術創新中心。其中,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山東省鍋爐及其輔助設備技術創新中心主要研發方向為高端裝備、新能源領域,重點關注節能環保裝備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依托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山東省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創新中心則定位于以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的研發應用為核心建設示范工廠,帶動紡織印染新產業、新生態;依托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山東省航空輪胎技術創新中心定位于打破國外對航空輪胎關鍵制造裝備的技術封鎖,攻克大型航空輪胎結構設計關鍵技術,研發并掌握全纖維子午線航空輪胎技術……顯然,每一個技術創新中心都“劍指”青島傳統產業升級和優勢產業提速發展。
企業發揮主體地位、政府加碼推動保障,青島科創平臺不斷整合創新要素,強化產業上、中、下游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創新協同,必將讓科創進一步聚焦產業技術前沿、貼近企業需求,全面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原文標題:青島日報:企業“挑大梁”,破除產業“卡脖子”痛點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青島科技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49瀏覽量
97129
原文標題:青島日報:企業“挑大梁”,破除產業“卡脖子”痛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qdkjjkjt,微信公眾號:青島科技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