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物識別技術始于20世紀60年代,并逐漸演變成讀取生物標記的準確率觸及100%的高科技掃描儀。在2020年,基于生物學的科學正在高速顛覆認證行業。
未來的潮流將是無密碼的。
20世紀六十年代——探索
1960年,科學家們開始識別聲學語言和語音的生理成分。這就是現代語音識別技術的前身。
1969年,聯邦調查局(FBI)推動了自動指紋識別,這導致了對細微點的研究,以繪制獨特的模式和紋線。
20世紀七、八十年代——FBI資助
到1975年,在聯邦調查局的資助下,第一臺提取指紋點的掃描器已經成型。但因數字存儲成本過高,因此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NIST)開始研究壓縮和算法。
在NIST的工作導致了M40算法的發展,這是聯邦調查局使用的第一個實用匹配算法。該算法用于縮小人類搜索范圍,產生的圖像數量大大減少,然后提供給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評估。現有的指紋技術也在持續發展改進。——Biometricupdate
NIST通過申請虹膜識別和皮下血管模式的專利,推進了語音、眼球和人臉識別。人臉照被數字化到數據庫中。
20世紀九十年代——生物識別科學騰飛
20世紀90年代是生物統計學的迅速發展時期。利用代數方程可實現不到一百個值就能區分歸一化的人臉圖像。國家安全局(NSA)成立了生物識別聯盟。國防部(DoD)與國防高級研究產品局(DARPA)合作,為商業市場的人臉識別算法提供資金。商業化產品很快跟進。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美國聯邦調查局簽訂合同,為后者建造一套自動指紋識別系統。
CODIS(FBI法醫DNA數據庫)的誕生是為了數字化存儲、搜索和檢索DNA標記。由于數據存在于筒倉中,生物標志物實驗室測序需要數小時,因此檢索工作遇到了瓶頸。一個網絡將很快促進存儲的生物標志物的電子化大規模交換。
21世紀初——生物識別技術的推廣
西弗吉尼亞大學(WVU)設立了第一個生物識別系統和計算機工程的學士學位課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通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了標準化,促進了國際生物識別研究和開發的合作交流。
掌紋生物標記技術開始登上生物識別的舞臺。歐洲生物識別論壇成立,以解決市場采用和分散的障礙。人臉識別成為護照和其他機器可讀旅行證件(MRTDs)公認的全球生物識別認證器。
美國移民部在出入境口岸對簽證申請者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以加強對罪犯的安保,并為數百萬合法旅行者的旅行提供便利。國防部收集生物鑒別數據(指紋、臉部、聲音樣本、虹膜圖像和DNA拭子),以跟蹤和識別國家安全威脅。
布什總統規定所有政府人員必須持有個人身份證,并在全州部署了自動掌紋數據庫。2008年,國土安全部通過交叉匹配生物識別數據,在邊境阻止了一名恐怖分子嫌疑人。
21世紀10年代——從國家到智能手機的轉變
生物識別技術繼續為恐怖分子的身份識別提供支持,但2013年蘋果在iPhone 5S上推出Touch ID時發生了轉變。生物識別技術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政府工具。它現在成為了公眾消費品。
Touch ID被大量集成到iOS設備中,用戶可以通過Touch ID解鎖設備,也可以在各種蘋果數字媒體商店(iTunes Store、App Store、iBookstore)中購物,還可以在線或在應用中驗證Apple Pay。在宣布該功能時,蘋果明確表示,指紋信息會被存儲在蘋果【芯片】的本地安全位置,而不是遠程存儲在蘋果服務器或iCloud中,外部訪問非常困難。——資料來源: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2020——爆發
在過去的60年里,使消費者、企業,甚至代碼開發人員--科技界的數字工匠--無法獲得生物識別認證的障礙被消除了。隨后,在2020年發生了一些事情。
聚沙成塔,各種技術的發展和整合將生物識別認證推向了主流。
兩種技術適時碰撞,促進了生物識別認證的應用。
掃描傳感器背后的科學改進到幾乎完美
將掃描傳感器集成到智能手機中
基于生物學的掃描儀背后的科學優化到接近零錯誤率,傳感器的價格也下降了。這使得將掃描傳感器集成到智能手機中變得更容易。
大約在2010年,當4G(LTE)無線網絡使擁有數百萬移動消費者的流媒體成為可能時,智能手機的使用爆發了。三星和蘋果在智能手機中內置了生物指紋掃描器,以驗證數百萬智能手機用戶的身份——而公眾也張開雙臂接受了這種整合。蘋果通過iPhone X過渡到了人臉識別。
現在,5G準備將物聯網(IoT)和大數據進一步整合,FIDO和W3C等標準機構和團體不僅認可生物識別技術,而且對其進行監管。
阻礙生物識別技術發展的路障已經消失。基于生物的安全作為一個未來主義的概念,已經被今天廣泛的接受和實施生物識別技術的競賽所取代。
生物識別認證的未來
技術不斷改進,以對抗威脅者尋找系統弱點的努力。但生物識別技術已經處于安全狀態,支持其全面整合。
生物識別認證技術之所以能夠向前沖,是因為生物特征幾乎不可能被偽造,算法不斷革新,硬件掃描器的錯誤率已經接近零。面部識別已經部署在手機之外,在機場和體育場館中嶄露頭角。
研究生物識別技術的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只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語音或心率檢測、簽名認證,甚至可以通過走路的方式判斷你是誰的設備。五角大樓已經在研究步態和心跳識別的工具。- 華盛頓郵報
隨著無密碼認證獲得FIDO等機構開放標準的支持和刺激,將生物識別技術整合到瀏覽器、智能手機和外界應用中,只會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并沒有花那么長的時間走到這里,六十年的時間讓我們從科幻小說的預測到現實世界的大規模應用。2030年,我們會在哪里?預測指向無密碼。
哪種生物識別認證技術會比其他技術更受歡迎,現在還沒有定論。2020年3月,谷歌讓安卓設備(v7及以上)通過了FIDO2認證。這意味著這些用戶現在無需密碼即可登錄。同月,微軟、Dropbox、Chrome、Edge和Firefox開始整合FIDO2 WebAuthn,這是一個經W3C批準的開放網絡協議。
不久的將來,有風險的密碼習慣將歸于隱秘,設備將自動識別我們的身份,開啟和繼續我們的日常使用。
原文標題: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簡史:從1960年到2020年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司南物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48文章
50678瀏覽量
752004 -
生物識別
+關注
關注
3文章
1210瀏覽量
52510 -
掃描儀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4瀏覽量
67816
原文標題: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簡史:從1960年到2020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scinaniot,微信公眾號:司南物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