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以科技實現復工復產,助力經濟,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1年,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領域的應用將大大加快。為更好地預知未來科技趨勢,掌握科技前沿動態,《科技智囊》編輯部整理出2021年十大科技前沿趨勢以供參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AI技術加速發展,2021年將繼續成為企業、政府、科研機構及資本和市場等各方關注的熱點。類腦計算系統從“專用”向“通用”逐步演進;神經形態硬件特性得到進一步的發掘并用于實現更為先進的智能系統;人工智能從腦結構啟發走向結構與功能啟發并重;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成為智能化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
TOP2“云”技術多樣化發展
受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和隨時隨地辦公模式驅動,云需求出現快速增長。2021年“云”將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使用多個公共云;云數據安全將迎來市場和技術的雙輪爆發;云原生技術將推動云計算產業再次升級。
TOP35G基站建設加速
2021年,電信運營商將大力推動5G獨立(SA)組網架構,除提供高速和大容量通信外,亦可根據應用程序定制網絡和適用超低延遲網絡需求。在5G技術展開之余,日本NTT DoCoMo、韓國SK Telecom(SKT)等已開始關注6G,強調未來有更多XR設備整合(包括VR、AR、MR、8K和更多圖像),使用全像投影交流將變得更為真實,遠端工作、控制、醫學、教育等有望得以推廣。
TOP4虛擬連接現實向體驗和場景縱深演進
虛擬真實化可借助3D打印等技術,將虛擬設計中的復雜結構物體在現實中呈現,還可以將虛擬信息帶入真實世界中,讓人們和虛擬角色、物體進行交互;全息互聯網進一步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事、物同步“投影”到一起,跨越時間、地點和語言,甚至跨越虛擬和真實世界的界限,讓所有人進行更真實和更親密的互動;未來,在虛實集成的世界里,還將出現穿梭于虛擬和真實之間,改變時間和游戲規則的智能執行體。
TOP5物聯網將進化為智聯網
2021年物聯網將進化為智聯網,以深度結合AI作為提升價值的主要核心。居家環境中,物聯網將家里的設備連接。非接觸技術加速工業4.0的導入,在智慧工廠追求韌性、彈性及效率下,AI將致力于使Cobot、無人機等邊緣端設備具更高精度及檢測能量,由自動化步入自主化。在醫療業方面,更快的影像辨識以支援臨床決策乃至遠端問診與手術輔助,皆是AI醫聯網未來整合技術至智慧院所、遠距醫療的重要方向。
TOP6產業區塊鏈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
中國已經在推進正式采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項目,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數字貨幣的國家。區塊鏈技術有望在2030年使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76萬億美元。區塊鏈在產業中的應用可有效加強多方間的協作信任,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并簡化流程、降低成本。以傳統金融資產為主流開始進行數字化遷移,這一過程對IOT設備的普及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催生了資產網關的全新角色——資產數字化。
TOP7自動駕駛走向規模化商業應用
自動駕駛測試和智能網聯先導示范在全國數十個城市全面鋪開。隨著中國、美國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采用5G-V2X技術標準,更加完善的汽車、通信與交通行業能力配套,以及跨界測試與示范活動進入公眾視野,我國5G-V2X進入了從應用示范走向規模商用的關鍵階段。
TOP8腦機接口幫助人類超越生物學極限
腦機接口是新一代人機交互和人機混合智能的關鍵核心技術。腦機接口是科學技術改變生活的一大里程碑。腦機接口是人腦與計算機或其他設備之間建立的連接通路和控制渠道。通過計算機接收信號,人腦可以直接表達想法或者控制其他設備,不依賴于外周神經和肌肉——用“意念”控制設備,解放四肢。
TOP9量子計算是和平時代的核武器
潘建偉團隊制造的量子計算機“九章”實現了全球領先的算力,超過谷歌2019年發布的量子計算機一百億倍。量子計算可以稱為和平時代的核武器,各個大國都無法承受在量子技術革命競爭中失敗的代價。2021量子計算開源項目將以廣泛和深入的貢獻,大大降低學習和研究的成本,消減非科學因素撕裂量子社區的風險。
TOP10芯片技術從微型化向智能化轉變
2020年,美國針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芯片斷供”,使國人深刻體會到“卡脖子”的痛楚,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對芯片技術的未來發展尤為關注。芯片技術正在從微型化向智能化的轉變,未來芯片技術的四個趨勢:新原理器件;可重構芯片;經典芯片和量子計算混合;類腦芯片。
責任編輯:lq
-
芯片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9瀏覽量
1748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72瀏覽量
237596 -
5G基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755瀏覽量
38638
原文標題:2021十大科技前沿趨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siid_inno,微信公眾號: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