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共提出四項建議,分別聚焦車規級芯片國產、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商業模式。
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
2020年底以來,受疫情蔓延的影響,全球出現芯片供應短缺,部分車企減產。中汽協預測,芯片短缺的問題未來還會持續半年以上,預計2021年車用芯片供應會呈現前緊后松的形勢。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我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僅約70億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領域。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的深入發展,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增強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刻不容緩,但目前國產車規級芯片仍存在整車應用規模小、車規認證周期長、技術附加價值低、上游產業依賴度高等問題。
陳虹認為,單靠市場一股力量很難推動車規級芯片國產化,需要形成政府牽頭,整車企業聯合,針對頭部芯片企業開展重點扶持的策略。
對此,陳虹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在消費級芯片企業的扶持政策基礎上,加大對車規級芯片行業的扶持力度,使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愿意用、敢于用、主動用”。
第二,制定車規級芯片“兩步走”的頂層設計路線,實現車規級芯片企業從外部到內部的動力轉換。第一步由主機廠和系統供應商共同推動,扶持重點芯片企業,幫助芯片企業首先解決技術門檻較低的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問題,提升其車規級國產化體系能力;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應商推動,形成芯片供應商內生動力機制,解決技術門檻高的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問題。
第三,針對具體高技術門檻芯片,推動設立整車、系統、芯片的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由政府、企業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占領未來行業制高點。
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安全
除了關注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問題外,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安全問題也是其關注的焦點。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達到2532萬輛,其中具備一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的占比快速提升。據相關研究機構估算,一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最高可達10TB,包括車輛行駛數據、車身數據、操控數據等。但在數據獲取和使用過程中,存在數據采集和存儲方面責任和規范要求不明確,數據的商業用途約束要求不清晰,對于數據泄漏的防范不足,對于數據違法的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陳虹建議,要建立準入制度,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包括高精地圖數據)的采集、存儲和商業用途需經國家相關部門備案管理;要加強數據隱私保護,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對于可能存在的隱私風險具有告知義務,并且在收集、使用、轉移、刪除數據時給予用戶自由選擇權;要制定過程審查制度,并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繼去年中國提出力爭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碳達峰”、“碳中和”也成為車圈熱議的話題。
目前氫能源普遍被認為是脫碳和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解決方案,氫燃料汽車作為氫能源重要的使用場景,已進入商業化應用初期,一旦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運用,將有利于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碳達峰進程。但目前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氫能產業的各個環節發展受制于當前法規政策的種種限制。
陳虹建議,從國家層面盡快形成統一的中國氫能戰略規劃;在氫能管理政策法規層面有所突破;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減排項目范圍和碳交易的試點范圍,將工業副產氫提純、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加氫站項目納入減排項目范圍。此外,他還建議,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對使用綠氫(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能)進行一定時期的專項補貼。
另外,在完善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商業模式政策體系方面,陳虹建議,國家需同時鼓勵非快換式和快換式“車電分離”模式的推廣應用;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協同研究,針對“車電分離”模式全面梳理和出臺完善的管理政策。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4文章
50441瀏覽量
421918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421瀏覽量
99269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828瀏覽量
55261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89瀏覽量
16615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