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量子計算已成為各國爭相鉆研的尖端未來科技。受益于量子測不準、不可復制的特性,量子通信具有極高的保密性、安全性,堪稱世界上最堅固的盾。
不過,光子在光纖中傳播時的指數級衰減,成為長程量子通訊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的最大阻礙,成為擋在量子通信技術的落地應用面前的巨石。為解決光纖傳播損耗的問題,量子中繼協議成為最佳方案。
清華大學攻克難題
日前,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組,便在量子信息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據悉,清華團隊首次在實驗中實現了量子中繼協議中的兩個中繼模塊間的高效糾纏連接,向眾人展示了量子中繼模塊連接效率的規模化提升。
這對于推動量子中繼器實用化,進而實現量子通信落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實驗研究通過利用量子存儲,進行糾纏連接,使得連接效率線性正比于單個模塊內部糾纏制備所需時間。而且,該實驗還首次實現了不同量子中繼模塊的按需式糾纏連接。
這一實現的成功,充分顯示出了量子中繼器對長程量子通信核心加速能力,令量子通信技術的實際應用,進一步成為可能。
段路明同合作者從2001年提出DLCZ量子中繼方案到如今,已經在這一領域努力了20年的時間。
段路明研究組耕耘20年,為中國量子技術突破作出了巨大貢獻。
4600公里量子通信網
如今,在量子通信領域,我國已經成功走到了世界前列。除段路明研究組的這一突破外,我國實現的4600公里量子通信網,也尤為令人矚目。
2021年1月7日,《自然》期刊刊登了一篇來自中科院潘建偉團隊,名為《一個超過4600公里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網絡》的學術論文。
文章顯示,通過將“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與京滬干線串聯的方式,我國將長距離量子通信網絡變為了現實,通信網絡長達4600公里,超150名用戶已享受到該網絡提供的服務。
這為量子通信實現長距離運輸,帶來了一種可行的方案。文章認為,4600公里量子通信網的實現,表示量子技術已經成熟到足夠使用的程度。
寫在最后
我國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上的領先令人欣慰,未來中國在多項技術上,將不再受制于人,而是自己成為行業領導者。
也期待,量子通信能盡快實現商用,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tzh
-
光纖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868瀏覽量
72950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5970瀏覽量
135851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15瀏覽量
886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