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 復位準則:Xilinx FPGA復位策略
(1)盡量少使用復位,特別是少用全局復位,能不用復位就不用,一定要用復位的使用局部復位;
(2)如果必須要復位,在同步和異步復位上,則盡量使用同步復位,一定要用異步復位的地方,采用“異步復位、同步釋放”;
(3)復位電平選擇高電平復位;
(這里說明,由于 Altera 和 Xilinx 器件內部結構的不同,Altera 的 FPGA 推薦低電平復位)
一、異步復位同步釋放
針對異步復位、同步釋放,一直沒搞明白在使用同步化以后的復位信號時,到底是使用同步復位還是異步復位?
比如針對輸入的異步復位信號rst,使用本地時鐘clk將其同步化以后得到一個新的復位信號sys_rst,當使用sys_rst時,是將sys_rst作為同步復位信號還是異步復位信號?
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 begin if(rst)begin rst_r0 《 = 1‘b1; rst_r1 《 = 1’b1; end else begin rst_r0 《 = 1‘b0; rst_r1 《 = rst_r0; end end assign sys_rst = rst_r1;
如下圖所示,選方式1還是方式2?
針對此問題查找了很多資料,網絡上多是將sys_rst繼續按照方式1異步復位使用,Xilinx復位白皮書wp272中提到的異步復位同步釋放 如圖所示:
對于輸入的異步復位Asynchronous Reset,首先使用了4個觸發器來做同步(一般用2個即可,4個出現亞穩態的概率更小),觸發器類型為FDP(異步置位),同步化以后的復位信號去使用時綜合出的觸發器類型為FDR(同步復位),即在Xilinx中是將sys_rst按照方式2同步復位使用。
使用FDP異步置位的原因是因為Xilinx推薦高電平復位,當異步復位信號到來時,輸出復位電平“1”,即異步置位FDP,當復位消失后,D觸發器在每個時鐘邊沿輸出前一級觸發器的值,一定周期后,最后一級的FDP穩定輸出“0”。
使用Xilinx A7系列FPGA實現異步復位、同步釋放代碼,確定同步化后的復位使用情況。
二、Xilinx復位程序對比
1. 將同步化后的復位當作異步復位信號
/******FPGA探索者******/ 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_async) begin if(rst_async == 1’b1) begin rst_sync_reg1 《= 1‘b1; rst_sync_reg2 《= 1’b1; rst_sync_reg3 《= 1‘b1; rst_sync_reg4 《= 1’b1; end else begin rst_sync_reg1 《= 1‘b0; rst_sync_reg2 《= rst_sync_reg1; rst_sync_reg3 《= rst_sync_reg2; rst_sync_reg4 《= rst_sync_reg3; end end wire sys_rst; assign sys_rst = rst_sync_reg4;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sys_rst == 1’b1)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1‘b0; end else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a & b & c & d; end end
綜合并布局布線后的原理圖如圖所示,顯然,綜合后對sys_rst復位,將其作為異步復位綜合出FDCE同步使能異步復位(這里不考慮使能),和白皮書WP272給出的參考電路顯然不一致。
2. 將同步化后的復位當作同步復位信號
/******FPGA探索者******/ 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_async) begin if(rst_async == 1’b1) begin rst_sync_reg1 《 = 1‘b1; rst_sync_reg2 《 = 1’b1; rst_sync_reg3 《 = 1‘b1; rst_sync_reg4 《 = 1’b1; end else begin rst_sync_reg1 《 = 1‘b0; rst_sync_reg2 《 = rst_sync_reg1; rst_sync_reg3 《 = rst_sync_reg2; rst_sync_reg4 《 = rst_sync_reg3; end end wire sys_rst; assign sys_rst = rst_sync_reg4;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sys_rst == 1’b1)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 1‘b0; end else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 a & b & c & d; end end
綜合并布局布線后的原理圖如圖所示,顯然,綜合后對sys_rst復位,將其作為同步復位綜合出FDRE同步使能異步復位(這里不考慮使能),和白皮書WP272給出的參考電路一致。
異步復位相比較同步復位,在Xilinx的FPGA中資源是一致的,異步復位的優勢在于復位信號一來就能檢測到,不需要保持至少一個時鐘周期才能在時鐘邊沿檢測到,通過仿真來驗證上述電路是否能實現異步復位一來就能檢測到。
三、仿真結果
設置時鐘50MHz,時鐘周期20ns,給一個持續時間3ns的異步復位信號,且持續時間均不出現在時鐘上升沿檢測期間,可以看到:
(1)rst_async異步復位一旦給出,用于同步的4個寄存器rst_sync_reg1~4立刻輸出高電平“1”,在下一個時鐘上升沿檢測到同步復位并將輸出data_out_rst_async復位;
(2)異步復位信號釋放后,經過同步的sys_rst經過一定周期后在時鐘邊沿同步釋放;
按照同樣的復位,將sys_rst看作異步復位,仿真結果如下,相比于上圖,區別在于異步復位信號rst_async一旦產生,輸出立刻復位,且同樣是同步釋放,好像這種處理才更符合異步復位、同步釋放。。。。。。
那么為什么Xilinx白皮書還是將sys_rst按照同步復位去做的呢?難道寫錯了?
綜合考慮可能有這樣的因素:
(1)當作同步復位的差別只在于復位時間會稍晚一些,要在時鐘的下一個邊沿檢測到,但是還是能夠識別到輸入的rst_async異步復位信號,所以從復位角度來說,都能夠后實現復位效果;
(2)根據Xilinx復位準則,我們知道同步復位相比異步復位有很多好處,具體參見:Xilinx FPGA 復位策略白皮書,既然兩者對后級復位沒有功能上的差別,那么優先選擇同步復位;
經過異步復位同步釋放處理后,相比于純粹的異步復位,降低了異步復位信號釋放導致亞穩態的可能性;相比同步復位,能夠識別到同步復位中檢測不到的復位信號(如上圖所示的rst_async在同步復位是檢測不到的);綜合兩者的優勢,異步復位同步釋放。
四、Altera復位
Altera還是把這個同步后的復位當作異步復位來用的,且推薦低電平復位。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這里當作異步復位還是同步復位對于復位結果本身沒有太大的影響,區別在于Xilinx是推薦同步復位來節省資源(比如DSP48E或BRAM,異步復位比同步復位耗資源),而Altera的FPGA中帶異步復位的觸發器,想要同步復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
編輯:lyn
-
FPGA
+關注
關注
1626文章
21665瀏覽量
601818 -
Xilinx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163瀏覽量
121005 -
同步復位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10704 -
異步復位
+關注
關注
0文章
47瀏覽量
133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