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意法半導體(ST)突然發出通知,告知客戶6月1日起將對全線產品進行漲價,而這也是意法半導體在今年1月1日漲價后的第二次調漲。
據ST的公告中得知,目前半導體短缺危機正在嚴重威脅到整個行業、經濟、社會與環境,其中,原材料的供應成本增長是此輪漲價的主要原因。
此前在2020年12月份,ST受到全球疫情疊加半導體晶圓代工廠產能緊缺的影響,許多原材料供應緊張,讓公司生產成本大幅增長,因此ST決定在2021年1月1日起,提高所有產品線的價格。
此輪漲價是意法半導體在今年的第二輪調漲,除了持續受到原材料供應緊缺的影響外,也預示著對于近期半導體供應了鏈的恢復并不看好。
目前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業界普遍預期產能短缺情況將會延續至2022年或2023年,如臺灣聯電的半導體設備交期普遍已經達到了14-18個月,其投資產能已經規劃到了2023年。
想要解決如今的產能緊缺問題,需要大規模投資成熟制程,但考慮到投資回報率,許多企業對于投資目前的成熟產線有許多顧慮,這也是為何明知8寸晶圓產能緊缺,但甚少有企業選擇投資擴產。這并非是行業周期的問題,而是結構上的難題。
不過有許多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的半導體廠商選擇建設新的12寸晶圓廠,如中芯國際宣布建設12寸晶圓廠,預計在2022年進行生產,產能科大每月40000片。此外,還有臺積電、力積電、南亞科、華邦電子、中欣晶圓、中環股份等,都有計劃建設12寸晶圓廠,不過從計劃到生產,普遍需要1-2年的時間。
加上近期以來,印度疫情持續爆發,讓全球半導體原材料供應鏈再次受到沖擊,致使原材料成本進一步增加。此外,臺灣地區在近日也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威脅,臺積電、聯發科、瑞昱等半導體大廠都開始宣布加強疫情管控措施。
一旦臺灣地區半導體受到疫情沖擊導致半導體大廠停工或減產,對全球市場而言,將會是另一場新的危機。
據了解,目前STM的MCU報價已經接近百元,漲幅已經超過10倍,下游廠商也深受其害。此輪調漲之后,預計MCU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面對如此高的售價,除了對價格并不敏感的工業電子行業,許多消費電子正在向國產MCU進行靠攏。
以下是ST調價函全文: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6992瀏覽量
350310 -
意法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1文章
3106瀏覽量
1085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