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帶來的影響從最開始汽車產業轉移到消費電子,其影響范圍正在不斷擴大。為了緩解芯片短缺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少半導體公司采取投資建廠擴大產能,準備芯片庫存等應對方案確保生產正常。
近期,印度、馬來西亞、中國臺灣等地的疫情再次爆發,再加上火災、地震等各種因素讓半導體產業鏈再受重創,也讓芯片短缺潮的結束時間變得更加不確定。
這場來勢洶洶的“缺芯潮”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成為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業內人士已經達成共識:這場芯片缺貨潮將是今年的常態。
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經有超過20家半導體公司的高管公開表達了對芯片缺貨的看法:
1、臺積電:芯片短缺將延續至2022年
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表示芯片需求持續高漲,公司全年產能吃緊。他預測芯片短缺將持續到今年全年,并且可能還會延續到2022年。
針對未來晶圓代工模式與產能過剩的可能,魏哲家表示已經根據客戶要求擴充了芯片產能,未來或許會看到晶圓代工業務的增加。
2、格芯:芯片短缺帶來了半導體行業的結構性變化
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首席執行官Thomas Caulfield 認為供應緊缺持續至2022年或更晚。格芯計劃在今年投資14億美元擴產,而明年投資可能會再翻倍。“半導體行業預計未來五年的年增長率為5%。我們預計現在將近翻一番。”Thomas Caulfield提到,芯片短缺帶來了半導體行業結構上的轉變,對半導體的需求普遍都在加速增長。
3、微芯科技:從未見過這么嚴重的“危機”
微芯科技CEO Ganesh Moorthy表示從業40年以來從未見過這么嚴重的危機,他預測全球半導體短缺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整個3月的季度,業務狀況仍然異常強勁,多個季度的產品訂單和積壓都創下了記錄。需求超過了我們實施的能力改進,導致交貨時間持續延長。”
Moorthy指出,整個半導體供應鏈依舊非常吃緊,在這種背景下,本季營收預估將季增3.5%~7.5%。
4、三星:芯片供需失衡嚴重,智能手機發布或推遲
韓國電子公司三星聯合首席執行官兼移動業務主管高東真曾在3月份表示,目前信息技術行業芯片和相關配件面臨著很嚴重的供需失衡,第二季度收益可能會出現問題,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暫停Note系列,但會在明年恢復該產品線。
此外,三星還預計隨著經濟復蘇,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正在整個行業不斷發展,芯片產品的需求將會增長。
5、信越化學:2022年大尺寸硅晶圓將出現短缺
日本硅晶圓供應商信越化學半導體事業負責人轟正彥預測:大尺寸硅晶圓最快將在2022年后半年,最遲2023年出現短缺,并表示其已開始和客戶商談漲價事宜。
6、富士康:芯片供應短缺 出貨量或將減少10%
富士康預計芯片供應短缺將持續到明年。董事長劉揚偉曾表示“疫情和材料短缺可能會影響富士康未來的表現,短缺應該影響不到客戶訂單出貨量的10%。
7、英特爾:市場需求較高,供應鏈壓力較大
英特爾公司CEO帕特·格爾辛格表示,全球芯片短缺的狀況或將再持續兩年。他提到市場對半導體的空前需求,已經給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帶來了壓力。
英特爾計劃為其他芯片設計公司代工芯片,提供制造和封裝服務,并且英特爾在美國投資了200億美元的芯片制造廠。“我們計劃擴展其他地點,并將英特爾代工廠服務確立為美國和歐洲承諾的代工廠產能的主要提供者”
8、德州儀器:具備晶圓產能的優勢,成本得到控制
美國芯片公司德州儀器投資者關系負責人戴夫·帕爾(Dave Pahl)則在其財報會議上強調,德州儀器擁有自己的制造和技術,與競爭對手相比具有獨特的戰略優勢,也控制住了上漲的成本。他提到:“我們在公司內部進行了大部分組裝測試,而大多數同行卻沒有這樣做。另外,由于我們自己生產80%的晶圓,因此我們可以逐步擴展芯片產能”。
9、恩智浦:芯片短缺將持續2021年全年
荷蘭半導體公司恩智浦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庫爾特·西弗斯(Kurt Sievers)說:“我們目前面臨著在客戶訂單與產能之間的挑戰。盡管晶圓代工合作伙伴在試圖滿足我們的需求,但實際上還處于供不應求的情況。我們目前預期,在2021年余下的時間里,這種供應緊張的環境仍將繼續。”
恩智浦預計,今年上半年生產的汽車將比病毒大流行之前的2019年同期減少10%。但是不光是汽車產業,其他產業也受芯片短缺的影響。
10、AMD:芯片短缺并非災難 只是供需失衡
AMD CEO蘇姿豐預測芯片短缺將會是2021年的常態。她認為芯片短缺不是災難,只是因為半導體市場出現周期性供需失衡。
她提到:“整個供應鏈的庫存水平都比較低,我們還想做更多的事,將繼續與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關系,確保有多種零部件的來源。另外,我們還與臺積電合作緊密,將確保我們獲得充足的芯片支持。”
11、ASML:今后兩年光刻市場將有大量需求
荷蘭光刻機供應商ASML總裁兼首席執行官Wennink表示:“對于整個行業,我們認為今年及未來幾年將有三大趨勢推動增長。第一個趨勢是短期內的半導體短缺,這些短缺最初在汽車市場上很明顯,但最近也有跡象表明供應緊張會影響其他市場領域。我們預計,這將推動今年和明年對光刻系統的大量需求。”
“第二個是由于數字化轉型所致。因為我們已成為一個人與機器之間更加緊密聯系的世界,并且隨著遠程活動的增加和對技術的依賴,過去一年來,這種轉型進一步加速。這種長期趨勢是由不斷擴大的終端市場應用(如5G、AI和高性能計算)推動的。”
“第三,隨著不同政府的出臺舉措,將導致半導體供應鏈地理上脫鉤。使供應鏈本地化并變得更加自給自足,隨著全球戰略性地建設更多的晶圓廠將產生額外的設備需求。”
12、高通:供應不足證明市場需求旺盛
美國移動芯片供應商高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ristiano Amon預計這次的芯片短缺將會持續到2021年下半年,甚至更久。同時,他也認為芯片短缺對高通來說是個好消息。
他說:“對我們來說,半導體的總體供應限制實際上涉及所有產品線。它不是一件事或另一件事所獨有的。這是一個好兆頭,使我們對增長狀況充滿信心。我們是少數能夠在多個渠道采購到先進制程芯片的公司之一,對于高通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13、英偉達:今年的芯片都將是供不用求的狀態
英偉達CFO科萊特·克雷斯預計芯片短缺將持續到2022年第一季度以后,今年大部分時間芯片的需求將繼續超過供應。但他表示英偉達用于游戲、汽車和機器人的圖形處理單元和芯片將有充足的供應。
14、SK海力士:下半年供需關系會更加緊張
韓國存儲廠商SK海力士首席財務官兼企業中心主管Kevin Noh曾表示:“SK海力士正通過提高生產率和庫存利用率來應對需求。然而,由于對客戶集構建的預期從年初開始持續超過預測,下半年供需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
15、中芯國際:產能供不應求將持續到年底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目前的產能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這種狀態將持續到年底,每個垂直領域的產品都面臨短缺,其中Wi-Fi模塊和微控制器單元等物聯網芯片的需求仍然很緊張。
另外,他提到產能分配原則是優先滿足長期與中芯國際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客戶,其次考慮高毛率的產品,同時保持與其他客戶的密切溝通,保證最重要的需求。
16、日本勝高:邏輯芯片需求強勁,DRAM需求正在恢復
日本硅晶圓供應商日本勝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Masayuki Hashimoto稱:“300mm邏輯(芯片)用晶圓需求強勁,供應不可能滿足需求,預計還將繼續增長。而DRAM需求正在恢復,NAND閃存市場展現了復蘇的跡象,可能會跟隨DRAM一起上漲。”
17、戴爾:芯片短缺可能會持續幾年
美國計算機供應商戴爾創始人兼CEOMichael Dell認為,芯片短缺給供應鏈帶來的壓力會延續幾個季度,“即使在世界各地建立芯片工廠也需要時間,所以這種短缺可能會持續幾年”。
18、思科:芯片短缺或許還將持續6個月左右
美國網絡設備供應商思科CEOChuck Robbins表示因為幾乎都有的東西都需要用到半導體,他預計芯片短缺還將持續6個月左右的時間,而在接下來的12到18個月里,因為芯片制造廠商正在擴充產能,短缺問題會逐步改善。”
19、意法半導體:芯片短缺將持續6到12個月
歐洲最大的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集團CEO Jean-Marc Chery預測:芯片短缺將持續6到12個月。
20、諾基亞:芯片短缺在短期內不會消失
諾基亞CEO佩卡·倫德馬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全球半導體短缺可能還會持續一年甚至兩年,在短期內不會消失,甚至會演變成一場有可能拖到2023年的“戰斗”。
各大企業爭先斥資建廠、擴充產能
根據20家半導體企業高管對“缺芯潮”的預測以及后期的應對措施來看,芯片短缺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為什么芯片產能還得等一到兩年才能恢復?從芯片短缺的原因來看,造成“缺芯潮”的原因是由于多種因素疊加而成的,首先是上游晶圓廠產能不足。受到疫情影響,多家芯片制造企業生產停滯,加上近期作為半導體“世界代工廠”的印度、全球半導體生產制造重地的馬來西亞以及中國臺灣等地疫情再度爆發,讓芯片供應鏈受到重創。其次,對芯片缺貨的恐慌帶來了連鎖反應,芯片領域的企業大幅增加庫存,市場供應鏈混亂。再者是供不應求。疫情初期,不少芯片代工廠轉移生產紅外測溫等抗疫產品,以及居家辦公所需要的攝像頭、PC等產品。在疫情好轉后,汽車、消費電子等行業需求增長超出預料,芯片產能無法迅速調整。
正如AMD CEO蘇姿豐所說,半導體市場出現周期性供需失衡是導致芯片短缺的原因之一。在各家企業擴大產能后,芯片供應將慢慢緩解。
例如,臺積電陸續宣布在中國臺南、南京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多地進行擴產以及建廠。臺積電表示將會在未來三年內投入1000億美元,其中部分投資放在14納米成熟工藝,而剩下的將會放在5nm等高端芯片產能上。此外將投入187億在南京擴建28nm芯片生產線。
除臺積電外,格芯也對外透露,今年將投資14億美元對位于美國、新加坡和德國的三座晶圓廠進行擴產,預計明年的產量將增長13%,后年將增長20%。今年3月英特爾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市建兩座新工廠。格羅方德宣布,今年將投資14億美元,以提高美國、新加坡和德國三家工廠的產量,用來生產12至90nm的晶圓。SK海力士將投資120萬億韓元用于建立新的半導體工廠。中芯國際宣布再次擴充28nm產能,在深圳建新廠。
國內半導體企業也紛紛發布相應措施以擴充產能。目前中芯國際宣布將擴產8英寸產能至少4.5萬片;華邦計劃投資131.27億元新臺幣用來生產20nm制程的DRAM;聯電計劃擴充臺南12英寸晶圓廠的28nm和22nm產能,計劃到2021年中旬完成廈門廠28nm產能的擴產;中欣晶圓表示將3萬片拓展至7萬片每月的產能,希望能在年底達到每月10萬片的規模。
從芯片細分領域來看,5G技術的發展拉動了射頻需求,在5G和新能源的風口下,射頻芯片、功率半導體、以及汽車相關的芯片需求將不斷拉升。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市場年均增速為4%。到2025年,我國汽車銷量將達到3260.6萬輛。當下正是智能駕駛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汽車的銷售也在不斷增加,新車滲透率隨之提高。考慮到芯片產能以及市場風向,芯片制造企業會有計劃地選擇投片產能方向,相關供應鏈的芯片供應或許會先得到緩解。例如臺積電Q2季度的產能分配,投片產能有三大優先方向,分別是5G、HPC高性能計算及車用電子芯片。
小結:
此次“缺芯潮”帶來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結構重整,全球芯片制造格局或將重新劃分。但在疫情還不穩定,以及產能還沒跟得上需求的情況下,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走向仍然面臨變數。“缺芯潮”的緩解是時間問題。行業分析師指出,從長期來看只要芯片工廠完成新建產線,由疫情帶來的全球電子產品消費增長逐漸趨緩,那么芯片慌就會慢慢結束。但要緩解全球芯片短缺,更重要的是有一條暢通的芯片產業鏈以及足夠的資金支持。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09瀏覽量
166112 -
微芯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52瀏覽量
18448 -
格芯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3瀏覽量
259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