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正在全面推進和深入開展中。作為空間信息行業的領軍企業的中海達及目前我國地質災害防治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下稱地災國重實驗室)紛紛加入了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陣列。
今年8月,地災國重實驗室聯合中海達共建了地質災害機載激光雷達應用研究中心。9月8日,該研究中心簽約儀式在成都召開。地災國重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教授戴可人、副教授葉江、高級實驗師董秀軍、中海達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剛、航測事業部副總經理孫獻斌、四川分公司總經理肖登寶等共同出席了本次儀式。
科研院校企業齊發力,鑄就安全墻
儀式上,許強介紹道,地災國重實驗室主要研究重大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互饋作用與災害控制、區域地質環境評價與保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信息技術等,其自主研發“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已先后60余次提前精準預警滑坡。
此外,地災國重實驗室參與了近年我國幾乎所有強烈地震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并發揮關鍵和核心作用;提出和構建的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三查”體系,破解了隱患識別難題,得到相關部門和行業的積極響應,四川、貴州已用此方法識別出數千處新的滑坡隱患;在產學研聯合方面,編寫了地質災害早期識別技術指南,激光雷達點云數據獲取技術地方規范,研發了點云數據解譯軟件,開發了2套專業地質災害多源遙感數據融合與分析處理專業軟件。許強期望,地災國重實驗室與中海達的合作能夠形成更深度更廣泛的交流,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產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不斷加強產教融合,有效實現從基礎理論到技術到裝備應用的成果轉化。
李剛表示,作為空間信息行業的領軍企業,中海達近年來發揮自身優勢,基于無人機航測、機載激光雷達、GNSS、星地融合等新技術,大力研發適用于監災減災抗災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中海達在2020年推出的全新一代自主研制的國產智喙系列PM-1500機載激光測量系統,該系統是一款高點頻、高線頻、高效率的國產化機載激光雷達,可滿足中低空高精度高效率測繪需求,其能在穿透地面植被后,通過激光濾波算法生成高精度裸露地面數字高程模型,可以測量被植被覆蓋下的地形,從而有效識別隱蔽性的地質災害隱患,同時根據地形的變化方向及變形量作出風險評估,為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提供重要依據。
近幾年,中海達基于自身技術積累,將成果應用在地災監測領域中。2020年,重慶、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先后引進了中海達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其中,去年6月、7月及今年8月,中海達地災監測系統發出系統預警,成功幫助貴州及湖北(此前報道)等地成功避讓多起滑坡災害。同時,中海達還積極響應自然資源部推動普適型地災監測設備的號召,成功研發普適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設備,并在全國各地推行。
李剛強調道,期望通過與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加強溝通互動,主動把自身需求與學校優勢資源有效銜接,共同開展項目攻關,推動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實現校企雙贏、共同發展。
隨后,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共同為地質災害機載激光雷達應用研究中心揭牌。同時,為助力該研究中心更好地發揮自然災害應急處置、自然災害綜合防治、綜合災害風險防范等基礎科技支撐作用,中海達還向成都理工大學捐贈了機載激光雷達測量系統。
地質災害機載激光雷達應用研究中心的成立,在助力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的同時,也將更有效地促進校企產學融合及空間信息行業創新技術發展。自我國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開展以來,眾多科研院校、企業主動擔當,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基于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的災害防治體系與能力的現代化。未來,相信在科研院校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能夠形成強大合力,共同為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責任編輯:haq
-
測試
+關注
關注
8文章
5162瀏覽量
126469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28文章
10340瀏覽量
179624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7文章
3939瀏覽量
189597
原文標題:譜科技監災新篇!中海達攜手成都理工大學共建研究中心
文章出處:【微信號:Hi-target,微信公眾號:中海達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