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話題#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沖上熱搜,這證明「中國制造」的發展速度依然在線且表現強勁。但面對后疫情時代的諸多挑戰,國內制造業還有沒有提升的空間?
答案是肯定的。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制造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則僅為21%,相比較服務業的40.7%,數字化之路道阻且長。在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各行業必修課的當下,制造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更要積極擁抱數字經濟,以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而這背后,無疑需要以“道”馭“術”——企業通過了解制造行業現狀,構建智能制造的底層邏輯,并結合解決方案進行實踐,這也將是霍尼韋爾于11月12日在蘇州召開「智造之道· 2021霍尼韋爾智能制造峰會」的重要使命。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手段。
相信無論是制造企業從業者,或是數字轉型推動者,亦或是機構學者,都對一個問題充滿好奇:面對數字化轉型,制造企業的真實反應是怎樣的?
在企業發展戰略、產品創新、人力成本增加等主要內驅動力,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和政策指引等主要外驅動力“共同發力”的情況下,99%的企業支持數字化轉型。其中,約80%的企業已經制定了數字化轉型規劃,且超過40%的企業已將其作為企業核心戰略。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專業人才不足、技術能力缺乏、頂層規劃缺失、管理與流程原因等諸多因素的“羈絆”,現階段超過半數的制造企業僅處于起步階段,處在全面部署階段的企業也僅有7.1%。
通過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制造企業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大家都對數字化轉型“心有余”,但對如何完成數字化轉型卻“力不足”。
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差異、行業和行業之間的隔閡,讓制造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無法找到一份統一的、標準的答案。因此,需要企業做到“勤學好問”和“知行合一”,不斷在實戰中獲得專屬解題方法。
同時,我們都知道數字化轉型,并非一項一蹴而就的工作。在發展路徑方面,制造企業要完成從「制造」到「智造」的數字轉型,一般情況下會經歷「精益化」—「自動化」—「互聯」—「智能」4個階段的進化。
但國內企業大多數處于智能制造初級階段,在內外部需求驅動下,中國企業大多是“兩步并作一步”,充分利用后發優勢,采取并聯式發展,實現多階段并行推進、融合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轉型路徑。
這個過程就需要企業更多借鑒成功經驗,吸收前沿研究。同時在具體執行中,通過科學的實施路徑與步驟:「評估現狀—分析機會—明確框架—確定路線—執行并修訂」,并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積累和重復上述步驟,進而逐步完成轉型。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看清楚轉型的方向、鋪好轉型的道路外,企業也需要具備走穩、走好路的能力。這就要求制造企業,需要具備戰略規劃、數據、技術、軟硬件應用、知識與經驗轉化和人才保障與資源供給等6大能力,并能做到不斷自我提升。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都是一條“漫漫長路”,只有不斷探索、學習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轉型“思維導圖”。
孫子兵法中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在數字化轉型中,企業間的差異化就是“無常勢”;而將精益化和數字化融會貫通的解決方案,才能做到“因敵變化而取勝”。
為此,霍尼韋爾以融合了精益管理理念與數字技術的卓越運營體系HOS(Honeywell Operation System)為“地基”;以基于“精益理念+HOS經驗+云技術”的——霍尼韋爾MOM制造運營管理系統為“核心”;以覆蓋生產場景中“人、機、料、法、環”的軟硬件為“結構”,搭建了一套從設備層、IoT層、應用層到決策層軟硬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霍尼韋爾精益數字化一站式解決方案。
編輯:jq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6891瀏覽量
88826 -
IOT
+關注
關注
186文章
4178瀏覽量
196220 -
智造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瀏覽量
5356
原文標題:智能制造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霍尼韋爾傳感智聯,微信公眾號:霍尼韋爾傳感智聯與智能倉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