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細胞治療逐步走向舞臺中央,全面改寫著疾病治療格局。尤其是隨著國內兩款CAR-T的獲批上市,再一次掀起了國內的“細胞熱”。但盡管如此,在廣袤的腫瘤領域,也只是冰山一角,依然有著許多的未知需要探索。
在細胞治療的廣袤市場中,如何尋找正確的方向前行,如何對細胞技術“推陳出新”實現技術的迭代創新,都成為了行業內人士關注的熱點。
2019年,華夏源提出了“后羿工程”,為響應中央“健康中國2030”號召,同時成立世界級科學顧問委員會——“后羿工程研究院”。通過這一平臺,與業內乃至整個科學界的合作伙伴們一同聚焦前沿細胞技術的進步,捕捉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
2021年12月19日,由華夏源細胞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華夏源·后羿工程前沿技術閉門研討會(免疫與腫瘤專場)”在上海浦江智谷會議中順利舉行。
用前沿技術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實現臨床轉化應用,是生物科技公司的使命與宗旨。如何才能真正實現這樣的過渡,還需要臨床專家的指導與密切配合。為加速臨床研究與推進臨床應用轉化,華夏源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內科侯健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腫瘤科梁曉華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副院長兼腫瘤內科首席專家羅榮城主任,與一線臨床專家共話細胞治療新時代。
△ 華夏源·后羿工程前沿技術閉門研討會
放眼全球生命科技領域,研發及臨床治療進程一直聚焦在人類還未攻克的各類疾病中,而其中的眾病之王——癌癥,則是人類面對的終極挑戰。“轉移”是腫瘤研究中的經典命題,一旦發生,不僅治療難度大,預后效果也不佳,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其中的腦轉移作為癌細胞血行轉移的一種,該如何及時發現并及時干預治療呢?
上海醫科大學博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轉移專委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腫瘤科主任梁曉華,在此次閉門峰會中分享了他對腫瘤腦轉移治療的獨到見解,以專業的視角剖析了新型治療手段的應用效果,明顯延長了生存期且提高了生活質量,讓大家看到了腫瘤治療技術革新帶來的臨床益處。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腫瘤科梁曉華主任
在防治腫瘤癌癥的課題中,新的探索成果和歷史實踐經驗不斷融合,互相促進,目前已有多種不同方向的治療手段取得突破,向攻克癌癥的最終章努力邁進。免疫細胞作為近幾年的熱詞,已經在腫瘤領域尤其是血液瘤領域取得里程碑式進展。
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委員、亞洲骨髓瘤工作組(AMN)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內科主任侯健,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新型免疫細胞療法在多發性骨髓瘤中的治療進程與效果評估。盡管免疫細胞療法還處于“新生”階段,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仍然可以預見的是,它依然是抗腫瘤領域最有希望的“未來之星”。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內科主任侯健
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了21世紀攻克癌癥的“終極武器”,而在在如今大火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我國目前處于什么樣的水平?腫瘤與免疫治療經歷過哪些發展階段?
國家腫瘤學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方醫院原副院長兼腫瘤中心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副院長兼腫瘤內科首席專家羅榮城主任,在此次閉門峰會中分享了他對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的新思路與新進展。隨著免疫療法的發展,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新型治療靶點與聯合策略,或許才是激活抗腫瘤免疫反應、攻克不同機制介導的耐藥,最終攻克腫瘤的有力手段。
△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副院長兼腫瘤內科首席專家羅榮城主任
在攻克癌癥的治療領域,免疫細胞治療給予了無限希望,而除了腫瘤領域,還有很多難治性疾病需要細胞治療方案,干細胞技術的革新與發展也在給更多疾病治療帶來新曙光。干細胞最重要的就是新藥申報,是再生醫學邁入臨床的第一步。
華夏源細胞集團CEO朱灝博士,現場分享了關于干細胞藥物申報的具體細節與經驗分享。在政策東風的吹拂下,我國干細胞產業正在步入一個全新且快速的發展期。
△ 華夏源細胞集團CEO朱灝博士
2021年是動蕩且變動的一年,但我們依然看到了中國生物創新藥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趕超并引領世界的風向標,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可替代的中堅力量。如何改善當下疾病生存環境,推進更多未見生物技術,填補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正是每一個生物科技企業,同時也是華夏源的思考,相信本次研討會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到前沿生物技術及細胞治療領域所帶來的新曙光,踐行華夏源推動細胞科技惠及普羅大眾的使命。
審核編輯:符乾江
-
生物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89瀏覽量
12653 -
醫療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9瀏覽量
211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