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類腦技術作為下一代人工智能,從出現到現在已經二三十年歷史,目前歐美中各國都已經開始投入研究。為什么對于未來發展來說,類腦技術很重要,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時識科技創始人兼CEO喬寧在此前一個論壇上做了詳細分享。
類腦技術的發展歷史
類腦技術的出現距今已有二三十年歷史,該技術最早起源于八十年代的美國,當時知名的教授Carve Mead和她的同事,一位生物學家和一位化學鍵,通過半導體晶體管,模仿神經元的形態,進而理解生物大腦的工作機制。
后來Carve 的學生Misha Mahowald進一步細化,研究視網膜神經元的形態和腦皮層的形態。在1990年到1995年之間,美國正好要在蘇黎世大學和蘇黎聯邦理工成立一個研究所,Carve Mead的六位學生便從美國去到蘇黎世,這個技術流派也從美國流到了歐洲。
蘇黎世是類腦技術的高地,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基本都是從蘇黎世起步的,2003年左右歐美各國開始推行這項技術,中國稍微晚一點,大概在2010年開始發起自己的類腦研究計劃,并被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為什么各國都要研究類腦智能
為什么歐美以及中國都要研究類腦技術,喬寧博士對此做了詳細解釋,他說,“在地球上,最強的智慧就是人類這種智能生物了,人體雖然不完美,但是在很多方面卻遠遠強于目前計算機的計算架構體系。”
其中很大一個很大的特點,人腦只有20W的功耗,卻能支撐人們完成巨大的思維、行動等工作,20W的功耗低到什么程度呢,他指著會議室頂上一個吊燈說,“這一個燈的功耗可能都不只20W。”不只是人類,其他生物的功耗也比現在人工智能的功耗低,比如一只小鳥的大腦,只有50mW的功耗,相當于一個5號電池能驅動設備工作幾天時間,而小鳥卻可以在叢林里以每小時幾百公里的速度飛行,遠遠快于目前無人機的速度。
再比如蜜蜂的大腦,只有100萬個神經元,0.1mW的功耗,相當于一個紐扣電池可以驅動幾個月的時間,做連續不斷的動作,這些都是現在的人工智能所不能實現的。蜜蜂只有100個神經元,而現在所有AI的算法,任何一個模型參數都要大于100萬,而從蜜蜂的例子可以看到,100萬這么小規模實際上已經可以完成很多工作。這就是生物智能,與傳統人工智能之間一個很大的差別。
類腦智能是一個全新的賽道
之前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包括很多公司研究的存算一體、近存計算等方案,基本上是在器件層面、Memory讀取方面進行改進。類腦技術是一個全新的賽道,從芯片的算法、到架構、芯片的工作機制、應用等都是全新的。
怎么理解呢?喬寧這樣解釋,“我們人腦里面沒有時鐘,是一個完全被動式的系統,只有當有數據的時候,它才會進行運算,每個神經元都并行分布,每個神經元的狀態更新,一定是受到了一個脈沖的刺激,它才會做運算,因此類腦計算系統,也是一個被動式的系統。”
類腦計算實際上會更趨近于通用智能和強智能,它更適用于多模態信息的處理,因為生物本就很適合,基于多模態的傳感信息來做端側的推理,對環境進行感應和交互。
Yole 2019年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從2020年開始的后一個十年,我們會進入機器人的時代,包括無人機、智能駕艙、智能駕駛等。這些設備的特點是,獨立供電,由電池驅動,并且會攜帶大量的傳感器,需要做復雜的多模態傳感信息的處理,與環境和人進行交互,這已經與生物對環境的生存適應很類似了。喬寧認為,這些類型的場景,很適合采用類腦計算的方案。
另外還有人體植入式的場景,比如,需要做人體增強,腦電、心電、肌電信號分析。因為人體對溫度特別敏感,就比如我們發燒的時候,高一度兩、度就很難受,所以植入式的設備,一定要是一個有算力,但有沒有發熱量的處理器,喬寧認為,這也是類腦技術的一個應用領域,從生物體來回到生物體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根據Yole 2021年4月發布的行業報告,類腦智能在人工智能的占比將會逐步提升,預計到2035年達到將近20%,市場規模將會超過200億美金,喬寧認為這個數據稍微有些保守,未來類腦智能的市場規模比這個數據可能更大。
時識科技都有哪些類腦芯片
時識科技2017年2月成立于瑞士蘇黎世,2020年4月搬到中國,在成都成立運營中心,并在上海設立芯片團隊,2021年11月在深圳注冊子公司,用于專門推動類腦智能的產業落地。該公司由喬寧博士和其教授Giacomo Indiveri,以及蘇黎世大學一起成立。
識時科技主要聚焦在端側智能,目前已經推出端側推理芯片,包括智能視覺SoC Speck,這是一款針對視覺做的感算一體的SoC,以及低維度信號處理器XYLO,用于非視覺類的應用,包括壓力、震動、溫度、聲音等識別和檢測,做實時傳感信號處理。
公司還推出了端側視覺專用處理器,是大算力處理器,產品包括動態視覺專用處理器DYNAP-CNN,以及動態視覺專用光流/SLAM處理器,用于運動軌跡、定位及路徑規劃。
另外還有機器人感知決策及可植入式處理器,正在研發中,包括多模態融合運算端側處理器,用于智能感知及決策,以及可植入式仿生智能感知,用于人機交互、人體增強。
DYNAP-CNN:第一代產品于2019年推出,是一款完全仿生的芯片,沒有脈沖網絡,本身不帶時鐘,是事件觸發計算的架構。在端側,可以通過數據驅動,用于圖像處理,脈沖卷積計算,基于稀松數據的運算,功耗低于1mW,實時數據運算,無需緩存。
智能視覺SoC Speck:2021年12月發布的新產品,這是一顆全仿生的感算一體芯片,里面包含一個事件相機,類似人眼工作機制的傳感器,還有一個處理器,即上面提到的DYNAP CNN,這款芯片是一個完整的智能視覺解決方案,對用戶來說,不用再配置其他傳感器和處理器。
這款產品擁有超低功耗,應用場景下整體小于1mW,實時性5-10ms延時,在端側可以通過這顆芯片,做不同場景下的手勢控制,以及行為分析。
該產品已與全球知名手機模組、智能安防、芯片分銷商達到合作意向,預計2022年起可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農業、手機/筆記本、AR/VR等領域大范圍落地。
喬寧表示,時識科技的類腦芯片都以市場為導向,以應用為驅動。與其他類腦芯片相比,規模都比較大,從DYNAP CNN開始,神經元個數都是100萬規模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類腦芯片。集成度、單位面積也是最高的,因為時識科技有自己獨家的算法和芯片架構專利。
XYLO:除了視覺之外,時識科技在壓力、震動、心電、腦電、肌電檢測方面也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即通過低維度類腦處理器XYLO,加上一個加速度傳感器,可以對生物進行行為分析,對腦電、肌電信號進行檢測診療。
XYLO這顆芯片硬件資源特別少,片上只有250KB的Memory,遠遠小于現在語音類的AI芯片,傳統關鍵詞識別的語音AI芯片, Memory大概是4-8MB,XYLO不到其十分之一,也因此成本會便宜很多,XYLO的功耗在0.1mW以下,比傳統AI芯片也低幾個量級。
喬寧介紹,時識科技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產品矩陣,包括圖像、語音、定位信號的處理,震動、加速度相關的處理器等,都有所布局,另外還包括開發套,已經在中外幾十個高校、研究院所應用,以支撐這些院所做類腦技術的開發。
另外工具鏈也非常完善,從客戶到數據采集、網絡迭代、芯片調試,時識科技從2017年開始搭建工具鏈,現在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目前類腦工具鏈的下載量達到10萬次,這在類腦技術賽道表現是相當優秀的。
小結
雖然現在,不少科研院所和企業都在研究類腦技術,也有一些產品實現應用,然而業界普遍認為類腦智能距離真正的落地還差半步,存在一些挑戰,比如成本可能過高、某些技術還需要優化提升等等,不過類腦智能的優勢已經廣受認可,是一個關注的全新技術領域。
-
類腦芯片
+關注
關注
2文章
14瀏覽量
4896 -
類腦智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1739 -
時識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瀏覽量
45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