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環境:
MDK:5.30
STM32CubeMX:6.0.1
對于我們常用的桌面操作系統而言,我們在開發應用時,并不關心系統的初始化,絕大多數應用程序是在操作系統運行后才開始運行的,操作系統已經提供了一個合適的運行環境,然而對于嵌入式設備而言,在設備上電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由開發者來設置,這里處理器是沒有堆棧,沒有中斷,更沒有外圍設備,這些工作是需要軟件來指定的,而且不同的CPU類型、不同大小的內存和不同種類的外設,其初始化工作都是不同的。本文將以STMF103(基于Cortex-M3)為例進行講解。
在開始正式講解之前,你需要了解ARM寄存器、匯編以及反編譯相關的知識,這些可以參考筆者博文。
深入理解ARM寄存器:https://bruceo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7866186
ARM匯編入門:https://bruceo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7897496
Keil反編譯入門(一):https://bruceo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8314875
Keil反編譯入門(二):https://bruceo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8400368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用戶從Flash啟動STM32的過程,主要講解從上電復位到main函數的過程。主要有以下步驟:
1.初始化堆棧指針 SP=_initial_sp,初始化 PC指針=Reset_Handler
2.初始化中斷向量表
3.配置系統時鐘
4.調用 C庫函數_main初始化用戶堆棧,然后進入 main函數。
在開始講解之前,我們需要了解STM32的啟動模式。
1 STM32的啟動模式
首先要講一下STM32的啟動模式,因為啟動模式決定了向量表的位置,STM32有三種啟動模式:
1)主閃存存儲器(Main Flash)啟動:從STM32內置的Flash啟動(0x0800 0000-0x0807 FFFF),一般我們使用JTAG或者SWD模式下載程序時,就是下載到這個里面,重啟后也直接從這啟動程序。以0x08000000對應的內存為例,則該塊內存既可以通過0x00000000操作也可以通過0x08000000操作,且都是操作的同一塊內存。
2)系統存儲器(System Memory)啟動:從系統存儲器啟動(0x1FFFF000 - 0x1FFF F7FF),這種模式啟動的程序功能是由廠家設置的。一般來說,我們選用這種啟動模式時,是為了從串口下載程序,因為在廠家提供的ISP程序中,提供了串口下載程序的固件,可以通過這個ISP程序將用戶程序下載到系統的Flash中。以0x1FFFFFF0對應的內存為例,則該塊內存既可以通過0x00000000操作也可以通過0x1FFFFFF0操作,且都是操作的同一塊內存。
3)片上SRAM啟動:從內置SRAM啟動(0x2000 0000-0x3FFFFFFF),既然是SRAM,自然也就沒有程序存儲的能力了,這個模式一般用于程序調試。SRAM只能通過0x20000000進行操作,與上述兩者不同。從SRAM啟動時,需要在應用程序初始化代碼中重新設置向量表的位置。
用戶可以通過設置BOOT0和BOOT1的引腳電平狀態,來選擇復位后的啟動模式。如下圖所示:
啟動模式只決定程序燒錄的位置,加載完程序之后會有一個重映射(映射到0x00000000地址位置);真正產生復位信號的時候,CPU還是從開始位置執行。
值得注意的是STM32上電復位以后,代碼區都是從0x00000000開始的,三種啟動模式只是將各自存儲空間的地址映射到0x00000000中。
2 STM32的啟動文件分析
因為啟動過程主要是由匯編完成的,因此STM32的啟動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啟動文件里。筆者的啟動文件是startup_stm32f103xe.s,不管使用標準庫還是使用HAL庫,啟動文件都是差不多的。
2.1堆棧定義
1.Stack棧
棧的作用是用于局部變量,函數調用,函數形參等的開銷,棧的大小不能超過內部SRAM的大小。當程序較大時,需要修改棧的大小,不然可能會出現的HardFault的錯誤。
第33行:表示開辟棧的大小為 0X00000400(1KB),EQU是偽指令,相當于C中的 define。
第35行:開辟一段可讀可寫數據空間,ARER偽指令表示下面將開始定義一個代碼段或者數據段。此處是定義數據段。ARER后面的關鍵字表示這個段的屬性。段名為STACK,可以任意命名;NOINIT表示不初始化;READWRITE表示可讀可寫,ALIGN=3,表示按照 8字節對齊。
第36行:SPACE用于分配大小等于 Stack_Size連續內存空間,單位為字節。
第37行: __initial_sp表示棧頂地址。棧是由高向低生長的。
2.Heap堆
堆主要用來動態內存的分配,像 malloc()函數申請的內存就在堆中。
開辟堆的大小為 0X00000200(512字節),名字為 HEAP,NOINIT即不初始化,可讀可寫,8字節對齊。__heap_base表示對的起始地址,__heap_limit表示堆的結束地址。
2.2向量表
向量表是一個WORD( 32位整數)數組,每個下標對應一種異常,該下標元素的值則是該 ESR的入口地址。向量表在地址空間中的位置是可以設置的,通過 NVIC中的一個重定位寄存器來指出向量表的地址。在復位后,該寄存器的值為 0。因此,在地址 0(即 FLASH地址 0)處必須包含一張向量表,用于初始時的異常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有個另類: 0號類型并不是什么入口地址,而是給出了復位后 MSP的初值,后面會具體講解。
……
第55行:定義一塊代碼段,段名字是RESET,READONLY表示只讀。
第56-58行:使用EXPORT將3個標識符申明為可被外部引用,聲明 __Vectors、__Vectors_End和__Vectors_Size具有全局屬性。
第60行:__Vectors表示向量表起始地址,DCD表示分配 1個 4字節的空間。每行 DCD都會生成一個 4字節的二進制代碼,中斷向量表存放的實際上是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當異常(也即是中斷事件)發生時,CPU的中斷系統會將相應的入口地址賦值給 PC程序計數器,之后就開始執行中斷服務程序。在60行之后,依次定義了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
第138行:__Vectors_End為向量表結束地址。
第139行:__Vectors_Size則是向量表的大小,向量表的大小是通過__Vectors和__Vectors_End相減得到的。
上述向量表可以在《Reference manual》中找到的,筆者這里只截取了部分。
2.3復位程序
復位程序是系統上電后執行的第一個程序,復位程序也是中斷程序,只是這個程序比較特殊,因此單獨提出來講解。
第145行:定義了一個服務程序,PROC表示程序的開始。
第146行:使用EXPORT將Reset_Handler申明為可被外部引用,后面WEAK表示弱定義,如果外部文件定義了該標號則首先引用該標號,如果外部文件沒有聲明也不會出錯。這里表示復位程序可以由用戶在其他文件重新實現,這種寫法在HAL庫中是很常見的。
第147-148行:表示該標號來自外部文件,SystemInit()是一個庫函數,在system_stm32f1xx.c中定義的,__main是一個標準的 C庫函數,主要作用是初始化用戶堆棧,這個是由編譯器完成的,該函數最終會調用我們自己寫的main函數,從而進入C世界中。
第149行:這是一條匯編指令,表示從存儲器中加載SystemInit到一個寄存器R0的地址中。
第150行:匯編指令,表示跳轉到寄存器R0的地址,并根據寄存器的 LSE確定處理器的狀態,還要把跳轉前的下條指令地址保存到 LR。
第151行:和149行是一個意思,表示從存儲器中加載__main到一個寄存器R0的地址中。
第152行:和150稍微不同,這里跳轉到至指定寄存器的地址后,不會返回。
第153行:和PROC是對應的,表示程序的結束。
2.4中斷服務程序
我們平時要使用哪個中斷,就需要編寫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只是啟動文件把這些函數留出來了,但是內容都是空的,真正的中斷復服務程序需要我們在外部的 C文件里面重新實現,這里只是提前占了一個位置罷了。
這部分沒啥好說的,和服務程序類似的,只需要注意‘B .’語句,B表示跳轉,這里跳轉到一個‘.’,即表示無線循環。
2.5堆棧初始化
堆棧初始化是由一個IF條件來實現的,MICROLIB的定義與否決定了堆棧的初始化方式。
這個定義是在Options->Target中設置的。
如果沒有定義__MICROLIB,則會使用雙段存儲器模式,且聲明了__user_initial_stackheap 具有全局屬性,這需要開發者自己來初始化堆棧。
這部分也沒啥講的,需要注意的是,ALIGN表示對指令或者數據存放的地址進行對齊,缺省表示4字節對齊。
2.6其他
第50行:PRESERVE8用于指定當前文件的堆棧按照 8字節對齊。
第51行:THUMB表示后面指令兼容 THUMB指令。現在 Cortex-M系列的都使用 THUMB-2指令集,THUMB-2是 32位的,兼容 16位和 32位的指令,是 THUMB的超集。
3 STM32的啟動流程實例分析
有了前面的分析,接下來就來具體看看STM32啟動流程的具體內容。
3.1初始化SP、PC、向量表
當系統復位后,處理器首先讀取向量表中的前兩個字(8個字節),第一個字存入 MSP,第二個字為復位向量,也就是程序執行的起始地址。
這里通過J-Flash打開hex文件。
硬件這時自動從0x0800 0000位置處讀取數據賦給棧指針SP,然后自動從0x0800 0004位置處讀取數據賦給PC,完成了復位操作,SP= 0x0200 0410,PC = 0x0800 0145。
初始化SP、PC緊接著就初始化向量表,如果感覺看HEX文件抽象,我們看看反匯編文件吧。
是不是更容易些,是不是和《Reference manual》中的向量表對應起來了。其實看反匯編文件更好理解STM32的啟動流程,只是有些抽象。
3.2設置系統時鐘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PC=0x08000145的地址是沒有對齊的。然后在反匯編文件中卻是這樣的:
這里是硬件自動對齊到 0x08000144,并執行SystemInit函數初始化系統時鐘。
當然也可通過硬件調試來確認上面的分析:
接下來就會進入SystemInit函數中。
SystemInit函數內容如下:
/**
* @brief Setup the microcontroller system
* Initialize the Embedded Flash Interface, the PLL and update the
* SystemCoreClock variable.
* @note This function should be used only after reset.
* @param None
* @retval None
*/
void SystemInit (void)
{
/* Reset the RCC clock configuration to the default reset state(for debug purpose) */
/* Set HSION bit */
RCC->CR |= 0x00000001U;
/* Reset SW, HPRE, PPRE1, PPRE2, ADCPRE and MCO bits */
#if !defined(STM32F105xC) && !defined(STM32F107xC)
RCC->CFGR &= 0xF8FF0000U;
#else
RCC->CFGR &= 0xF0FF0000U;
#endif /* STM32F105xC */
/* Reset HSEON, CSSON and PLLON bits */
RCC->CR &= 0xFEF6FFFFU;
/* Reset HSEBYP bit */
RCC->CR &= 0xFFFBFFFFU;
/* Reset PLLSRC, PLLXTPRE, PLLMUL and USBPRE/OTGFSPRE bits */
RCC->CFGR &= 0xFF80FFFFU;
#if defined(STM32F105xC) || defined(STM32F107xC)
/* Reset PLL2ON and PLL3ON bits */
RCC->CR &= 0xEBFFFFFFU;
/* Disable all interrupts and clear pending bits */
RCC->CIR = 0x00FF0000U;
/* Reset CFGR2 register */
RCC->CFGR2 = 0x00000000U;
#elif defined(STM32F100xB) || defined(STM32F100xE)
/* Disable all interrupts and clear pending bits */
RCC->CIR = 0x009F0000U;
/* Reset CFGR2 register */
RCC->CFGR2 = 0x00000000U;
#else
/* Disable all interrupts and clear pending bits */
RCC->CIR = 0x009F0000U;
#endif /* STM32F105xC */
#if defined(STM32F100xE) || defined(STM32F101xE) || defined(STM32F101xG) || defined(STM32F103xE) || defined(STM32F103xG)
#ifdef DATA_IN_ExtSRAM
SystemInit_ExtMemCtl();
#endif /* DATA_IN_ExtSRAM */
#endif
#ifdef VECT_TAB_SRAM
SCB->VTOR = SRAM_BASE | VECT_TAB_OFFSET; /* Vector Table Relocation in Internal SRAM. */
#else
SCB->VTOR = FLASH_BASE | VECT_TAB_OFFSET; /* Vector Table Relocation in Internal FLASH. */
#endif
}
前面部分是配置時鐘的,具體參考手冊吧,這里需要注意以下代碼:
#ifdef VECT_TAB_SRAM
SCB->VTOR = SRAM_BASE | VECT_TAB_OFFSET; /* Vector Table Relocation in Internal SRAM. */
#else
SCB->VTOR = FLASH_BASE | VECT_TAB_OFFSET; /* Vector Table Relocation in Internal FLASH. */
#endif
默認是沒有開啟VECT_TAB_SRAM,則從FLASH中啟動,VTOR寄存器存放的是中斷向量表的起始地址,在IAP升級會修改這里的偏移量,后面講解IAP升級在細講吧。
3.3初始化堆棧并進入main
執行指令LDR R0, =__main,然后就跳轉到__main程序段運行,當然這里指標準庫的__main函數。
這中間初始化了棧區。
這段代碼是個循環(BCC 0x08000192),實際運行時候循環了兩次。第一次運行的時候,讀取“加載數據段的函數”的地址并跳轉到該函數處運行(注意加載已初始化數據段和未初始化數據段用的是同一個函數);第二次運行的時候,讀取“初始化棧的函數”的地址并跳轉到該函數處運行。
最后就進入C文件的main函數中,至此,啟動過程到此結束。
最后,總結下STM32從flash的啟動流程。
MCU上電后從0x0800 0000處讀取棧頂地址并保存,然后從0x0800 0004讀取中斷向量表的起始地址,這就是復位程序的入口地址,接著跳轉到復位程序入口處,初始向量表,然后設置時鐘,設置堆棧,最后跳轉到C空間的main函數,即進入用戶程序。
審核編輯:符乾江
-
STM32
+關注
關注
2266文章
10871瀏覽量
354813 -
啟動流程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64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