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幾年全球芯片短缺,嚴重影響各國消費和汽車電子等產業發展,因此為了能夠實現芯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歐盟、美國等都已經采取行動,表示要大力發展芯片制造產業,然而從歐盟、美國目前的進展來看,卻是困難重重。
中國在芯片產業鏈自主可控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過去幾年,國家積極支持芯片產業發展,在芯片產業各環節上取得不錯進展,然而與國際大廠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那么歐盟、美國芯片制造發展緩慢,可以給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帶來哪些啟示呢?
歐美芯片制造產業發展困難重重
近年來,美國、歐盟等都發起并通過一系列法案,支持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尤其是芯片制造,并積極引進國外廠商到本地建廠。然而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進展都較為緩慢。
首先看美國,日前140名美國國會議員組成的兩黨團體簽署聯名信,督促國會領導人盡快談判,加速為半導體芯片生產和研究提供52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
今年2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芯片法案,該法案提出,要通過撥款520億美元促進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發展。而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份,美國參議院就通過了一項《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該法案內容就包括,提供520億美元補貼用于刺激美國半導體生產。
這項法案在參議院通過后,在眾議院被長期擱置,直到今年2月才通過。如今法案雖然已經通過,不過什么時候能夠切實提供這些補貼還是未知數,這或許也是140名美國國會議員團體督促加速提供補貼的原因,可見美國政府在提供資金支持半導體制造方面速度緩慢。
美國在支持本土企業和引進外企在美國建廠方面也并不順利,首先看美國本土企業英特爾,英特爾在芯片制造方面處于領先位置,是美國重點支持的本土制造企業。
無論是響應國家號召,還是為了完善自身產業鏈,英特爾近幾年都非常重視制造的投入,除了在工藝上更新升級之外,英特爾計劃投入巨額資金用于建廠。英特爾初期計劃將投資200億美元建設兩座制造廠,將于今年晚些開始,第一座廠將于2025年上線。
英特爾后續還將會增加投資到1000億美元,共建8座制造廠。除此之外,該公司也計劃在未來10年投入1億美元用于半導體教育,包括高技能人才培養。
從計劃上來看是很好的,不過相對于臺積電、三星等廠商,英特爾過去在制造上不斷落后,如今要想在先進工藝上進行追趕,存在一定難度,同時規劃投入建廠的資金巨大,英特爾之前對外表示,未來10年投資1000億美元,如果沒有政府支持,這一目標恐難實現。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美國政府暫時還未能在資金上給到支持,英特爾初期的200億美元投資并沒有依賴政府。那么未來美國政府能否給予資金支持,估計美國政府也處于觀望狀態,如果英特爾前期的投入沒有辦法取得預期的成果,那么政府后期對其的投資可能會比較謹慎。
除了表示要對本土廠商英特爾的支持外,美國還引進臺積電、三星等國外巨頭廠商在美建廠,不過從臺積電和三星的建廠進度來看,都非常緩慢,原因也比較多,比如美國的水電設施有缺陷,技術人才有欠缺等等,而且有消息稱,當地政府計劃給到的資金支持也沒有到位。
整體來看,美國當前在半導體制造上的進展緩慢,未來能否取得預期成績也處于未知狀態。
再看歐盟,近幾年全球芯片短缺,對歐盟成員國的發展影響嚴重,因此歐盟希望能夠盡快實現芯片自由,大力發展歐洲停滯不前的半導體產業,為此歐盟委員會上個月提出了《歐洲芯片法案》,設定了5個目標以增強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
1、加強歐洲在更小、更快的芯片方面的研究和技術領導地位;
2、制定一個框架,到2030年,將產能占全球市場的份額提高到20%;
3、建立和加強先進芯片設計、制造和封裝方面的創新能力;
4、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有深入的了解;
5、解決技能短缺問題,吸引新的人才,并支持有技能的勞動力的出現。
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認為,在上述五個目標中,歐盟將在制造業方面面臨巨大困難,歐洲監管環境復雜,鮮少有廠商會在歐洲設立半導體制造基地,歐洲想吸引半導體廠商到當地建廠將耗資巨大,同時盡管整個歐盟均支持實施該法案,而仍需要單個成員國率先發起投資,這可能導致各國之間的惡意競爭,從而造成更大損失。
而且歐盟此前有過失敗案例,早在2013年歐盟也宣布過同樣的目標,并計劃在2020年實現,然而結果是歐盟的半導體產業幾乎沒有任何進展,這次遇到同樣問題的可能性很大。
給國產芯片產業發展帶來的啟示
與歐盟和美國類似,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方面也亟待發展。首先是工藝制程上的差距。中國大陸的芯片制造龍頭廠商中芯國際與英特爾面臨的情況比較接近,在先進制程工藝上與臺積電、三星有差距,亟待突破。
目前臺積電、三星等廠商已經量產5nm,3nm也將在今年到明年實現量產。而美國的英特爾正在攻克7nm,目前還沒有投產,中芯國際目前量產的是14nm,7nm也還在重點研發中。
再就是人才缺乏,在芯片制造也方面,美國和中國都面臨人才缺乏的問題,之前臺積電計劃在美國建廠,也擔心美國先進制程工藝方面的人才不足。
當前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全球領先,應該有足夠的人才積累,而過去很多年,美國忽視芯片制造產業,這使得其在這方面的技術人才有所欠缺,這也就是為什么英特爾在投入大量資金追趕工藝、建設工廠之外,在未來10年還要投入資金進行高端技術人才培養。
相對來說,中國大陸比美國的人才欠缺更為嚴重,芯片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化學、物理等基礎學科,需要科研人員數十年如一日的攻關,而在過去,國內在芯片人才教育方面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同時過去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在這個領域獲得實踐的人才也少之又少,以至于到近幾年意識到芯片產業重要性的時候,人才極度欠缺。
而人才不夠就必然難以沖擊高端制造,這是目前芯片各環節,包括芯片制造領域的硬傷,近來不少高校開始設立芯片相關專業,加強人才培養,同時具有一定技術積累的企業,也需要加入到人才培養中來,這樣有助于培養實戰型人才,如英特爾投入資金進行人才培養一樣。
相比于美國和歐盟,國內在發展半導體產業,以及芯片制造方面,還存在來自美國的出口限制打壓的問題,目前半導體制造離不開設備和材料,而國內在一些高端設備方面,比如***、光刻膠等方面,嚴重依賴進口,而美國為了打壓中國芯片產業發展,限制采用美國技術的設備出口到中國,這將影響國內芯片制造產業的更進一步。
因此對于中國來說,要想真正實現芯片自由,除了在芯片制造方面要不斷投入之外,材料、設備等上游產業鏈環節的發展,也需要跟上。因此從全產業發展來看,國內的壓力是比美國、歐盟等國家更大、更難的。
說起歐盟,在芯片制造上不具備優勢,然而其掌握了一項關鍵技術,就是***,這也讓其有了扭住別人咽喉的武器,或許對于他們來說,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優勢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對于國內的半導體產業來說卻很難如此。
總結
綜合來看,歐盟和美國都在大力發展芯片制造,然而困難重重,中國的芯片產業發展與之相比,存在的問題有類似,比如在先進工藝上的差距,在先進制造工藝人才上的欠缺,也有不同,比如國內沒有像歐盟那樣掌控全球芯片制造命脈的***技術,也沒有如美國一樣在其他方面的深厚積累。
國內芯片產業如果要更強,必然從院校到企業都要加強人才培養,人才是芯片發展的關鍵,另外為了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打壓,還要從材料、設備到制造都要投入精力。好在國內半導體近幾年的投入和發展速度都非常快,階段性地將能看到進步的成果。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6瀏覽量
42183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10瀏覽量
216306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7瀏覽量
652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