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近日,美的對外表示,公司自研的入門級MCU產品在2021年量產達1000萬顆。在家電領域取得成績之后,美的計劃挺進汽車領域。除了美的,業內公布在造芯的家電廠商還有格力、海爾、康佳、海信。
自主研發芯片緩沖了家電廠商在芯片短缺時面對的壓力,美的在2021年6月表示,公司與多家上游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并且在上海、重慶擁有兩家芯片公司,全球缺芯暫未對訂單供應以及生產帶來影響。顯然,造芯對在產業鏈下游的家電廠商來說大有裨益。如今,造芯20余年的家電廠商在芯片領域取得哪些成績,宣布進軍汽車領域又能否像制造家電芯片一樣順利呢。
家電巨頭的芯片地圖:主攻MCU,IPM逐漸實現自主可控
頭豹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4354億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15.8%復合增長率增長。另一組數據顯示,國內家電行業芯片市場約500億元人民幣,本土化配套率僅5%。面對龐大的家電行業芯片市場,家電廠商跨界謀劃出進軍芯片領域的新版塊。
家電廠商造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既在1999年國家發布“18號文件”之后,TCL、海爾等傳統家電廠商相繼入局。至今,家電廠商的芯片地圖包括MCU主控芯片、圖像處理芯片、物聯網芯片、變頻驅動芯片、通訊芯片等領域。
公開造芯的家電巨頭中,格力、美的以MCU為主,海信是電視高端芯片,TCL發力顯示與觸摸芯片、機頂盒智能芯片,長虹的代表芯片是音頻處理SoC,海信發力的是SoC與AI芯片,海爾是IoT芯片,創維是AI畫質芯片,康佳是圖像處理芯片。進入什么領域的芯片還得跟家電企業自身的產品路線相符合,這其中MCU主控芯片和圖像處理芯片是家電企業涉及最多的兩類芯片。
為什么會是MCU芯片?隨著元器件技術的迭代,白色家電逐漸具備節能變頻的優勢,這也意味著需要用到與MCU、IPM模塊(智能功率模塊)等相關的控制器。但在全球MCU市場中,外資企業占據了九成的市場份額。MCU、IPM也由此成為家電廠商造芯的首要目標,這也是美的、格力在造芯的重點。
梳理美的的造芯歷程可以發現,美的在12年前(2010年)開始進入芯片領域,以IPM模塊作為切入點,并且在4年后實現產業化,8年后其IPM業務開始延伸至冰箱、洗衣機等領域,并且在第九年實現年產值上億元。
用盡9年的時間,美的終于實現家電領域的IPM模塊自主可控。2018年,美的成立上海美仁繼續進軍家電新品,主要是MCU、功率芯片、電源芯片和IOT芯片,2021年其MCU產品量產達1000萬顆。就在今年1月,上海美仁總經理劉凱預計,美的在2022年的芯片將達到8000萬顆。
圖源:電子發燒友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在白電企業中,格力在董明珠的帶領下也在大舉進軍芯片領域,同樣也是自研MCU芯片、智慧家庭系列芯片、功率器件等。相對于美的,格力進場稍晚一點。2018年,格力宣布斥資500億元造芯,同年成立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并且出資30億元參與聞泰科技收購安世集團的項目,持有聞泰科技9.85%股份。
可以說,格力進入芯片領域是高調且不吝嗇。如今,格力的成績如何?2021年6月,格力表示,格力的自研芯片已經投入使用,年產量1000萬顆。2018年至今,4年的時間里,格力在芯片領域成果斐然。
電視成為黑電廠商布局重點,AI芯片已突破畫質處理技術壁壘
家電領域分為白色家電和黑色家電,上述提到的美的、格力主要是圍繞白電所需要的MCU,而黑電主要圍繞視頻SoC、AI畫質芯片,這是決定智能電視整機產品性能與競爭力的核心元器件。
海信在2015年就發布了其第一代視頻處理器芯片——“信芯”,并且不斷更新。就在今年1月,海信發布第五代畫質芯片(型號:HV8107),這也是國內首顆全自研8K AI畫質芯片。目前,該產品已經實現量產,并且搭載在海信的MiniLED電視85U9H上。根據海信的官方介紹,內部集成兩路CPU,NPU算力達到1.2TFLOPS。
圖源:海信電視
2019年,海信投資5億元,與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信芯微,主要研發智能電視SoC芯片和AI芯片。據報道,2020年,信芯微的TCON芯片(屏端驅動芯片)出貨量累計已經達到1億顆。
電視機作為家電市場成長最快速的產品,從黑白到彩電,再到智能時代,每一個時代的跨越都在圖像處理性能的提升最為明顯,智能電視對圖像清晰度、色彩、HDR等要素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要求面板、圖像處理芯片的性能一定要有所提升。
8K、AI成為家電廠商在電視領域的突破口。2018年,康佳發布了自主研發的8K圖像處理芯片,現搭載在康佳APHAEA LED A3Q系列電視上,能夠實現從信源輸入、信號處理到顯示全程8K無損處理,同時可以實現快速、無損的圖像解碼、傳輸。對于該芯片,康佳在投資者平臺表示,“8K顯示芯片已可以產品化”,并且預期未來會進入高速倍增期。
總體而言,家電廠商自研的芯片主要應用在智能電視、智慧家居、空調、物聯網、安防等領域。隨著家電廠商將自研芯片的雙手伸向汽車領域,未來在汽車領域將有更多的應用。在2021年,業內傳出海信要進入汽車空調行業,猜測的來源是海信以214.0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02億元)并購了日本三電,持有75%的表決權。
盡管當時海信沒有對外公開會如何下“跨界造汽車芯”這盤棋,但是結合美的欲進軍汽車領域的策略,不難猜測,家電廠商的造芯偉業絕對不會止于家電圈。
現階段以“部分自主可控”為主,供應商合作仍然緊密
可以發現,家電廠商一直在推進造芯項目。家電廠商進入芯片領域近20年,并非毫無成績。例如海信HV8107突破了日韓企業畫質處理細分領域技術壁壘,在視頻處理領域的相關算法和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家電廠商正在實現部分自主可控,并且朝著完全自主可控“挺近”。那么家電廠商造芯,會如何把握供應商的關系,是否就不會合作了呢?
當然,家用廠商造芯當下的目標不會是為了追趕芯片廠商。因此對于供應鏈的把握依舊是每一家終端廠商需要關注的。而且美的、格力所生產的芯片主要是中低端MCU,應用于家電應用領域,技術難度比汽車、手機都要小。這也意味著,部分高端元器件還是需要外購,并不能完全實現自主可控。
就美的、格力、海信三家廠商的造芯戰略來看,每一家在自研的同時都成立了半導體公司,與供應商合作。成立芯片公司可以讓家電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并且更加有利于專供芯片領域。與供應商合作則是從家電企業自身的技術能力出發考慮,只有部分技術要求較低的產品才能完全實現自研。
業內人士指出,美的的IPM模塊可以實現自主可控,但部分MCU芯片目前還需要外部采購。因此,美的也在不斷擴大“朋友圈”,與中芯國際、三安光電、華潤微電子、芯恩等半導體企業都建立了合作系。
當家電廠商跨界造芯時,業內人士紛紛猜測家電廠商能否啃下這根硬骨頭。想必家電廠商也沒想全部啃下,至少現階段沒有。不管是跨入家電芯片行業,還是跨入汽車芯片行業,對于傳統家電廠商來說,更重要的是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實現智能化轉型,讓原來的業務產生更大的營利。因此現階段會是以合作為主,在提高技術能力、具備充足資金之后才是成立芯片團隊深入供應鏈內部。
小結:
家電廠商在造芯路上越走越遠,同時也越走越穩。汽車廠商跨界造芯、家電廠商跨界造芯,造芯似乎成了各界廠商的“香餑餑”。不過“香餑餑”怎么才能更香,似乎是跨界企業需要繼續面對的挑戰面對半導體元器件短缺,不僅僅是家電廠商想把握供應鏈安全,幾乎所有備受成本壓力的終端廠商都在尋找方法“減壓”。如今,家電廠商首先走進造芯賽道,在實現部分自主可控之后,離完全自主可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1瀏覽量
421800 -
美的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61瀏覽量
37601 -
格力
+關注
關注
5文章
553瀏覽量
364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