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廣告強調智能汽車在碰到障礙物時可以自動躲避,誰能想到塑料袋靠近了都緊急剎車?!車與塑料袋的碰撞,終究是我錯付了。
如今在信息化的浪潮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AI)和移動互聯等技術正在向傳統行業滲透,汽車的電子化、互聯化,讓車輛智能化有了新的發展。發展智能汽車可以推動新技術應用,有利于促進以汽車為載體的芯片、軟件、信息通信和數據服務等產業的發展。
汽車智能化即汽車搭載智能攝像頭、激光雷達等感知終端,再加上智能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芯片,實現數據采集、數據互聯與自動駕駛。隨著技術的發展與融合,尤其是通信技術和AI的發展,提升了智能汽車的發展速率。智能汽車將最終實現,從“以車為中心”的交通工具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移動空間,構建汽車與交通服務的新生態。
發展至今,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與困難重重的自動駕駛不同,智能駕駛座艙的研發相對更簡單,產品迭代更快,設計理念也更清晰,因此相關企業可以快速研發與自動駕駛相匹配的智能駕駛座艙。先進的座艙理念目前可以放到現階段的量產車上,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適性和安全性,這也是最近多個企業熱衷研發智能駕駛座艙的因素之一。
智能座艙的發展推動智能汽車從以車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移動出行模式。在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中,通過提升相關芯片的性能來賦予產品新的功能,以“軟、硬件解耦但協作”的模式重新定義人與汽車的關系。智能座艙系統將汽車從普通的乘坐出行工具打造成集出行、生活、娛樂等為一體的生態系統。
誰的“被動”與“主動”
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交互方式稱為“被動式交互”。它的邏輯是,由人告知機器執行動作,之后輸出結果反饋給人。但這種交互不適合在車內使用,人動一下機器動一下,就會導致人的視線頻繁從路面上移開,存在安全隱患且低效。
設想一種可能,汽車在人需要時“主動”提供服務,而不是人在開車時手忙腳亂地去找,這種方式稱為“主動式交互”。主動式交互是讓機器主動輸出執行結果或建議給人,同時機器可以主動從外界獲取信息然后進行決策判斷,而不是人來輸入指令再執行。
事實上,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的車不僅要和車內的人交流,還要主動與車外的行人、車和路況等交流。而外部環境受距離、噪聲、溫度、濕度、風速等的影響,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這也是產業的挑戰之一。
都有誰?
智能汽車繼智能手機之后,將智能化技術、網聯和汽車產品做了很好的融合,未來可能成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終端。智能汽車通過在車內座艙搭建一套硬件傳感系統作為車的感官,借助AI的識別技術,讓汽車也具備和人類似的聽、說、看以及思考的能力。研究發現,在駕駛場景下,人的聽覺占用相對較少,所以語音是主要的信息輸出方式,而視覺界面則作為輔助,提升信息的傳達效率。
未來智能汽車的產業競爭格局將從以整車企業向可以整合出行生態能力的企業轉變,帶動汽車產業從單一的產品質量和性能的競爭,向整合產業資源和服務體系的競爭發展。智能汽車的產業鏈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別:
第一類是車聯網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元器件和芯片企業,中游的汽車廠商、設備廠商和軟件平臺開發商,以及下游的系統集成商、通信服務商、平臺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等;
第二類是先進傳感器廠商,具備開發和供應先進的機器視覺技術能力,包括激光測距系統、紅外攝像以及雷達等;
第三類是汽車電子供應商,能夠提供智能駕駛技術研發和集成供應。
因此,擁有智能駕駛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的廠商、主動升級技術向智能化轉型的主機廠商以及具備算法數據層研發實力的跨界互聯網廠商將成為智能汽車領域的潛力股。
以人為中心的生態系統
逐漸透明化的消費體驗
移動和社交消費的革命為客戶體驗帶來了徹底的透明化。一家公司的品牌好壞更多地取決于它所提供的實際體驗,而不是營銷支出,顧客體驗是購買的第一推動力。隨著變化速度加快,不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的前景將越來越慘淡。企業必須了解、衡量和改進關于體驗行為的方方面面,以便提升競爭力,因為失敗的代價太高。
數字和移動技術的發展,增加了客戶體驗數據的數量、種類和復雜性。另外,社交媒體平臺放大了企業正面以及負面體驗的影響,“加碼”了企業的體驗經濟,使體驗管理成為推動企業成功的關鍵。未來,車企的發展不再只是關注汽車的實用性和耐用性,更是集安全、實用、美觀、舒適、娛樂、體驗感等于一身的移動互聯終端供應商。
原文標題:智能汽車如何反“雞肋”?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安富利】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48文章
50678瀏覽量
752010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777瀏覽量
107146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84瀏覽量
166147
原文標題:智能汽車如何反“雞肋”?
文章出處:【微信號:安富利,微信公眾號:AvnetAsi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