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便攜式電子設備的普及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高能量密度的電化學儲能裝置和動力電池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鋰離子電池常用的石墨負極材料理論容量低(372 mAh g-1),難以滿足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設計需求。鋰(Li)金屬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最有希望的候選者,其比容量(3680 mAh g-1)比石墨負極高近10倍,而且具有較低的還原電位(-3.04 V)。但是鋰金屬作為負極材料也有明顯的缺點。鋰金屬陽極表面高的交換電流密度和受限于電解液性質的傳質過程,是造成電極表面枝晶生長的根本原因。尖銳的鋰枝晶可以穿透隔膜與正極接觸,造成電池短路,限制了鋰金屬負極的產業化應用。
深入了解金屬鋰的電沉積行為對鋰金屬電池的實用化至關重要。長時間以來,學者們致力于探索抑制鋰離子在鋰金屬負極表面的不均勻電沉積行為的方法,穩定鋰金屬電極/電解質界面并提升全電池的循環性能。文獻表明,經過優化的液態電解質體系,具有多功能特性的人造固體電解質界面(SEI)、新型的氧化物以及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鋰金屬負極的穩定性并抑制鋰枝晶的生長。
本文作者基于修正的Butler-Volmer方程,菲克定律以及von Mises 屈服準則,研究了在不同的電流密度下,鋰離子在含人工SEI薄膜的鋰金屬負極表面的電沉積行為,以及濃度場和相關的法拉第電流密度(FAD)的演化過程。將鋰的電沉積均勻性與施加電流密度(ACD)對比發現,當施加的電流密度小于體系的擴散電流密度,有望實現均勻的金屬鋰電沉積。
【工作介紹】
本工作通過相場模擬,研究了沉積電流密度與金屬鋰負極表面人工SEI的破損對于鋰離子沉積均勻性的影響。通過研究不同電流密度下濃度場和相應的法拉第電流密度(FCD)的演化過程,研究了金屬鋰在人工SEI膜覆蓋的電極表面的電沉積行為。研究結果表明,金屬鋰可以在低于極限擴散電流密度的條件下均勻沉積,提高相關電化學系統的極限擴散電流密度可以作為提高鋰金屬電池性能的設計方向。該研究以“Diffusion limited current density: A watershed in electrodeposition of lithium metal anode”為題發表在能源材料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莫斯科國立大學博士生徐謝宇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劉洋洋研究員,Olesya O. Kapitanova博士和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熊仕昭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內容表述】
圖 1.(a)結合傳質和電荷轉移動力學的金屬鋰電沉積示意圖。(b)電化學系統的極限擴散電流密度。
本文探索了包括鋰離子基于濃度梯度的擴散過程,基于金屬負極表面真實電流密度的鋰離子沉積過程,以及基于屈服準則的金屬鋰/人工SEI的協同變形過程。鋰離子的還原過程描述如下:
局部電流密度作為電位和鋰離子濃度的函數可以由Butler-Volmer方程給出:
使用極限電流密度作為參數來描述受傳質控制的電化學反應:
本文首先研究了電流密度對鋰金屬電沉積均勻性的影響。此外,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研究了SEI的破碎過程對鋰金屬電沉積均勻性的影響。
圖 2. 不同電流密度下SEI基底上初始的濃度場和電場。電流密度為(a)0.5 mA cm-2、(b)0.75 mA cm-2、(c)1.0 mA cm-2、(d)2.0 mA cm-2和(e)3.0 mA cm-2。(f)初始狀態下不同電流密度下Li-SEI界面法拉第電流密度分布。(g)電沉積鋰頂部中心與頂角件法拉第電流密度差值。
如圖2a-e所示,隨著施加的電流密度增加,基底附近的濃度場表現出不均勻的變化趨勢,濃度梯度明顯增加。當電流密度上升到3.0 mA cm-2時,兩個矩形之間的空間底部顯示出極低的鋰離子濃度。因為鋰離子濃度分別的不均勻性,隨著施加電流密度的增加,對應的法拉第電流密度沿剖面變得更不均勻。如圖2f所示,底部和頂部之間的法拉第電流密度差異隨著施加電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如圖2g所示,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當ACD>0.75 mA cm-2時出現“尖端效應”,并且隨著ACD的增加而變得更強。隨著ACD的進一步增加,矩形頂部的位置的FCD會明顯的增強。與此同時,矩形特征的屋頂與空間底部的差異變得更加明顯。總體而言,基底輪廓上的濃度場和相應的法拉第電流密度與施加于電化學系統的電流密度密切相關。
圖 3.不同電流密度下鋰微觀形貌上的法拉第電流密度的變化。電流密度為(a)0.5 mA cm-2、(b)0.75 mA cm-2、(c)1.0 mA cm-2、(d)2.0 mA cm-2和(e)3.0 mA cm-2。(f)金屬鋰上的法拉第電流密度分布演變過程。
如圖3a-b所示,當ACD≤0.75 mA cm-2的DLCD時,電極表面的法拉第電流密度分布均勻。相反,一旦ACD>DLCD,FCD的分布就會產生差異,隨著ACD增加到3.0 mA cm-2,FCD分布的非均勻性變得更加嚴重(圖3c-e)。在整個電沉積過程中,較低的ACD可以實現FCD的均勻分布,而當ACD大于DLCD時,FCD從初始狀態到收斂狀態分布都不均勻,而且FCD的不均勻性隨著ACD的增加而急劇惡化。如圖3f所示,具有較高ACD的金屬鋰表面的FCD的標準偏差明顯大于具有低的DLCD的ACD的標準偏差。FCD隨著ACD的增大而增長更快。
圖 4. 不同電流密度下金屬鋰沉積的形貌演變。電流密度為(a)0.5 mA cm-2、(b)0.75 mA cm-2、(c)1.0 mA cm-2、(d)2.0 mA cm-2和(e)3.0 mA cm-2。(f)鋰沉積均勻性指數定義示意圖。(g)不同電流密度下的電沉積均勻性和(h)其對施加電流密度與DLCD的相關性。
如圖4a所示,由于矩形基底周圍鋰離子分布均勻且FCD的差異很小,當施加0.5 mA cm-2的小電流密度時,金屬鋰可以實現均勻的電沉積過程。當ACD從0.5 mA cm-2增長到0.75 mA cm-2時,鋰離子電沉積的最終形態從矩形變為燈泡狀。此外,當ACD大于0.75 mA cm-2時,“燈泡”頂部的特征顯示出凹陷區域,并且隨著ACD增加到3.0 mA cm-2,凹陷區域變得更深(圖4d-e),鋰的球狀形態變為“牙齒”狀,鋰沉積的不均勻性明顯增強。如圖4h所示,電沉積均勻性隨著ACD/DLCD比值的增加而下降。當比值小于1時(ACD
圖 5. 初始狀態下不同電流密度下破碎的SEI基底上電沉積過程。電流密度為(a,f)0.5 mA cm-2,(b,g)0.75 mA cm-2,(c,h)1.0 mA cm-2, (d,i)2.0 mA cm-2和(e,j)3.0 mA cm-2。不同電流密度電沉積(k)鋰的濃度梯度和(l)法拉第電流密度在Y軸上的分布。
如前所述,由于電沉積不均勻引起界面的起伏,導致鋰上的SEI膜會破裂。如圖5a-e所示,在初始狀態下,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基底上的濃度分布越不均勻。基底附近的濃度場可以分為兩個區域:(1)兩個電沉積柱之間的狹窄區域和(2)頂部上方的區域。如圖5k所示,在兩個柱之間的狹窄區域,鋰離子的濃度隨著ACD的增加而增加。與濃度分布情況不同,法拉第電流密度分布的主要變化出現在裂紋點附近。這些裂紋點是電場線的主要集中點,使得在局部區域產生更高的FCD(圖5f-j)。如圖5l所示,在靠近電沉積層頂部的Y>15 μm的位置,FCD的急劇增加,并且隨著施加的電流密度從0.5 mA cm-2增加到3.0 mA cm-2,這種趨勢增強。
圖 6. 不同電流密度條件下終態時SEI基底上的電沉積。電流密度為(a,f)0.5 mA cm-2、(b,g)0.75 mA cm-2、(c,h)1.0 mA cm-2、(d,i)2.0 mA cm-2和(e,j)3.0 mA cm-2。
如圖6a-c所示,鋰繼續沉積在局部裂紋上,最終沉積的鋰會將裂紋完全覆蓋,呈現出燈泡疊加狀形態。如圖6f-h所示,基底上的FCD分布仍然集中在裂紋處。同時,電沉積后的鋰會阻塞柱之間的空隙,導致鋰無法沉積在欠濃度區域,從而在鋰微結構中產生空隙。因此,結果表明,損壞的SEI將降低鋰負極的致密度。如圖6d-e和i-j所示,當ACD>1.0 mA cm-2時,由于物質轉移動力學和電荷轉移動力學之間的不匹配增強,導致電沉積后形態的界面出現明顯的界面起伏。在較高ACD下電沉積的鋰與其他相鄰的鋰微結構融合在一起,導致SEI碎片被埋在鋰金屬負極內。于此同時,新鮮的鋰暴露于電解質中持續發生副反應。因此,將ACD降低到小于DLCD不僅可以促進鋰的均勻電沉積和穩定的循環性能,而且可以減少活性鋰的消耗。
上述結果表明,DLCD是鋰電沉積均勻性的關鍵參數,它由電極附近鋰離子的傳質過程決定。因此,可以通過(i)提高電解液中鋰離子的濃度(ii)促進鋰離子在電極附近的擴散,如設計具有較高離子導電性的SEI膜,降低電解液的動態粘度或提高溫度;(3)降低電極孔隙度,延緩電極上鋰離子的耗竭。為了實現鋰金屬負極在電池中的均勻沉積,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Xieyu Xu, Xingxing Jiao, Olesya O. Kapitanova,* Jialin Wang, Valentyn S. Volkov, Yangyang Liu,* and Shizhao Xiong*. Diffusion limited current density: A watershed in electrodeposition of lithium metal anode,Adv. Energy Mater.2022,2200244.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0244
審核編輯 :李倩
-
鋰離子
+關注
關注
5文章
534瀏覽量
37589 -
電解質
+關注
關注
6文章
805瀏覽量
20019 -
金屬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6瀏覽量
24283
原文標題:極限擴散電流密度:鋰金屬負極電沉積的分水嶺
文章出處:【微信號: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眾號:鋰電聯盟會長】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