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有一句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普通用戶日常生活需求被滿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不滿足產品僅僅只能提供的工具屬性,希望能有更多的功能來滿足自己的額外需求,甚至精神需求。智能家居的出現很好地填補了這一點,但發展至今,市場似乎又陷入了一個瓶頸期,那么如何打破瓶頸,智能家居行業如何走下去,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滲透率僅為4.9%,而美國達到32%,到了2021,智能家居的滲透率也不到10%。為了進一步提升智能家居的滲透率,許多廠商在不斷思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比如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從單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但這只是大的方向,并且很多消費者希望能夠購買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單品,也能夠實現全屋智能功能,不過暫時較難實現。
從馬斯洛需求看智能家居的升級點
1943年,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們需要動力實現某些需要,有些需求優先于其他需求。而這一結論后續演變成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即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當人們實現了低層次的需求后,才會追求高層次的需求。
以智能家居為例,家居產品很顯然是在人們解決生理需求后,實現安全需求的產品,如門鎖、煙霧報警器等,而智能家居則在此基礎上賦予了用戶產品的歸屬感。
圖源:Aqara
比如智能門鎖只有使用用戶的密碼或者生物信息才可以解鎖,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這個門鎖就是用戶所屬。而傳統的門鎖依靠鑰匙來解決開關的問題,這種歸屬感顯然沒有用戶自己的生物信息來得那么強烈。
再比如現今的智能語音助手,有些已經加上了聲紋識別技術,只有用戶的聲音能夠進行指令輸出,而其他人的雜音不會對其進行干擾,該技術顯然也解決了歸屬感的問題。
同時許多智能可穿戴設備,或者智能安防攝像頭的出現,可以讓用戶實時監測家中的老人、小孩的身體狀況,如果有意外情況發生,可以及時報警。讓用戶即便遠離家人,也能做到實時關心,這也體現了“愛”的屬性。
但問題來了,為何如今中國智能家居的滲透率一直維持在低位,許多消費者仍然對這些產品不感興趣。原因可能在于智能家居還沒有實現“尊重”的需求。
“尊重”或成為智能家居下一步發展方向
雖說商業環境最好在商言商,智能家居產品自然也是如此,許多廠商建立了完善的生態,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產品反而進入別人的生態中為其做了嫁衣。商業行為可以理解,但這未免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不太“尊重”,因為這變相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如果想要好的產品,就只能忍受無法互聯互通的問題,如果想要全屋智能,就只能忍受該品牌的某些產品不那么好,或者價格沒有那么實惠。
因此,Matter的出現,才會讓智能家居行業掀起如此大的波瀾。只要支持Matter協議,不論是何種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都能夠實現相互連接。
更重要的是Matter解決了用戶數據本地化的問題,Matter為生態平臺和設備制造商提供了一種新的通用語言,可以在本地網絡中實現設備間的對話。即使出現斷網的情況,智能設備仍然能正常工作,提升了用戶對智能家居的使用體驗感。并且沒有了云端計算的過程,減少了延遲的同時,來提高了數據安全性。
要知道近期接觸的許多智能家居相關設備廠商,大多都在建設自己的云端,希望能夠將用戶的數據放在自己的云服務器中。但對于用戶而言,將自己的關鍵信息存放于廠家的云端中,是否會導致數據泄露或者濫用等問題,而這些疑慮也將影響到智能家居產品的銷量。
有報告顯示,幾乎超過50%的消費者,在采購智能家居時,第一考慮的原因便是數據安全問題,如今Matter的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數據安全。
此外,也可以換一種思路,既然用戶擔憂數據安全,那么是否可以設置智能家居只采集到目前數據,物理上無法采集到更多數據,這將數據天然就是脫敏的。
比如為防止家中老人出現意外情況,為其安裝了安防攝像頭,但由于攝像頭采用的是圖像傳輸,因此存在許多不必要的數據,對于老人家而言,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天天暴露在監控之下。
那么通過毫米波雷達的方式,來進行檢測就很合適了。一方面毫米波雷達在畫面顯示上只是一團模糊的影子,并不顯示人體樣貌,并且毫米波雷達還能夠檢測人體動作與呼吸頻率,不僅解決了隱私的問題,同時還監測到了人是否摔倒等關鍵數據,一舉多得。
小結
對于消費者而言,智能家居目前滿足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第三層,而想要達到更高的層次,實現智能家居對人“尊重”的需求,還需要廠商自己去思考?;蛟S,智能家居的下一個爆點,就在于用戶隱私需求的推動,以及本地化全屋智能的實現上了。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6文章
9523瀏覽量
184373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6文章
1032瀏覽量
64251 -
Matter
+關注
關注
1文章
216瀏覽量
52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