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IBM高調宣布了自己成功研制出世界首顆2nm芯片,這樣的消息在行業內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大家都知道芯片的制程工業越小就代表著芯片越先進,其功能也越強大,那么讓這么多人都在討論的2nm芯片有多牛呢?2nm芯片何時量產呢?
據了解,IBM所研制的這顆2nm芯片僅有人的指甲大,但是其內部包含著高達500億個晶體管,平均每平方毫米內包含著3.3億個晶體管,而蘋果著名的A15處理器采用了臺積電N5工藝,其內部每平方毫米有1.7億個晶體管,這樣一對比便顯現出了IBM 2nm芯片的集成度之高。
在性能方面,IBM的2nm芯片與7nm芯片相比較,2nm芯片的性能得到了45%的提升,相同的性能之下,能耗降低了75%,將極大地提高電子產品的續航能力。
不過雖然IBM成功研制出了2nm芯片,但其仍未具有量產2mn芯片的能力。目前全球范圍內,臺積電和三星已經陸續宣布了將在2025年正式量產2nm芯片,而美國和日本也為了擺脫對臺積電的依賴而計劃聯手研發半導體,攻克2nm芯片,同樣會在2025年完成2nm芯片的量產。
綜合整理自 中國電子報 鐵血觀世界 系統家園
審核編輯 黃昊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近日,聯發科在AI相關領域的持續發力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悉,聯發科正采用新思科技以AI驅動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流程,用于2nm制程上的先進芯片設計,這一舉措標志著聯發科正朝著2nm芯
發表于 11-11 15:52
?418次閱讀
Rapidus,一家致力于半導體制造的先鋒企業,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其2027年量產2nm芯片的計劃。然而,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背后,是高達5萬億日元(約合336億美元)的資金需求。
發表于 10-14 16:11
?280次閱讀
三星電子在半導體代工領域再下一城,成功獲得美國知名半導體企業安霸的青睞,承接其2nm制程的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芯片代工項目。
發表于 09-12 16:26
?439次閱讀
有媒體爆料稱;蘋果公司的iPhone 17系列手機極大可能將無法搭載臺積電2nm前沿制程技術芯片,iPhone 17系列手機的處理器預計將沿用當前的3nm工藝。
發表于 07-19 18:12
?1664次閱讀
加速器芯片。這一消息不僅標志著三星在2nm制程領域的顯著進展,也預示著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的競爭格局正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發表于 07-11 09:52
?517次閱讀
臺積電已經明確了2nm工藝的量產時間表。預計試生產將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啟動,而小規模生產則將在2025年第二季度逐步展開。
發表于 04-11 15:25
?626次閱讀
據悉,臺積電已明確其2nm工藝的量產時間表,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進行試產,并在2025年第二季度逐步實現大規模生產。此外,臺積電位于亞利桑那州的新廠亦將參與2納米制程的生產。
發表于 04-11 14:36
?420次閱讀
李時榮聲稱,“客戶對代工企業的產品競爭力與穩定供應有嚴格要求,而4nm工藝已步入成熟良率階段。我們正積極籌備后半年第二代3nm工藝及明年2nm工藝的量產,并積極與潛在客戶協商。”
發表于 03-21 15:51
?588次閱讀
正式量產。 現在Marvell 已正式宣布,將與臺積電合作開發業界首款針對加速基礎設施優化的2nm 芯片生產平臺。 Marvell將與臺積電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擴展到2nm制造領域。 成
發表于 03-11 16:32
?818次閱讀
據媒體報道,目前蘋果已經在設計2nm芯片,芯片將會交由臺積電代工。
發表于 03-04 13:39
?1016次閱讀
臺中科學園區已初步規劃A14和A10生產線,將視市場需求決定是否新增2nm制程工藝。
發表于 01-31 14:09
?637次閱讀
有消息人士稱,蘋果期望能夠提前獲得臺積電1.4nm(A14)以及1nm(A10)兩種更為先進的工藝的首次產能供應。據了解,臺積電2nm技術開發進展順利,預期采用GAA(全柵極環繞)技術
發表于 01-25 14:10
?511次閱讀
得益于2nm制程項目的順利推進,寶山、高雄新晶圓廠的建造工程正有序進行。臺中科學園區已初步確定了A14與A10生產線的布局,具體是否增設2nm制程工藝將根據市場需求再定。
發表于 01-16 09:40
?615次閱讀
過去數十年里,芯片設計團隊始終專注于小型化。減小晶體管體積,能降低功耗并提升處理性能。如今,2nm及3nm已取代實際物理尺寸,成為描述新一代芯片的關鍵指標。
發表于 12-12 09:57
?905次閱讀
3nm工藝剛量產,業界就已經在討論2nm了,并且在調整相關的時間表。2nm工藝不僅對晶圓廠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同樣也考驗著EDA公司,以及在此基礎上設計
發表于 12-06 09:09
?2630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