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8月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后,特斯拉(NASDAQ:TSLA)的首個人形機器人Tesla Bot原型機終于有了亮相的時間表。上月,特斯拉官方在社交媒體中發布了一條“造人計劃”視頻,作為公司CEO的埃隆·馬斯克表示,將在今年9月30日的特斯拉AI Day(即人工智能活動日)推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Tesla Bot原型機,以此證明“特斯拉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而且是一家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話音剛落,資本市場機器人板塊就響起“漲”聲。
同樣在上月,南京兩家公司的項目入圍全國機器人應用優秀場景。2021年,南京35家規模以上智能機器人企業實現營收404.98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規上工業機器人制造行業企業全年營收同比增長超90%。
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不斷孕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也創造著新崗位。
應用場景豐富
原來你是這樣的機器人
江蘇卡爾曼入選的船型機器人全名為“智能北斗導航養殖無人船”,它將北斗衛星超高精度導航算法及系統設備、視覺算法及決策智能系統等先進技術結合于一身,精準飼喂是其“拿手好戲”。
“機器人裝載帶精準計量的喂食設備,可在養殖區域水面上按照預先設置的路線定點按量自動投喂,每小時投喂面積50—100畝,投喂均勻覆蓋率達95%。”江蘇卡爾曼總經理徐航濤介紹,該機器人還具有水質檢測、藥物投放、精準自動控制增氧機等多水產養殖用途。
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
在江北,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性工程塑料智能車間是機器人的“主場”。
生產線上,兩根機械手臂分別負責重量檢驗和金屬粒子檢驗,“大力士”裝車機器人每小時可封裝200袋成品,碼垛機則與無人搬運小車“接力”,將一袋袋改性塑料成品運至高達24米的倉儲立體庫。7臺桁架機器人矗立于立體庫內,靜靜守候著9000噸成品,一接到指令便迅速定位,根據出貨量、貨物匹配率等數據,利用天軌和地軌調取貨品,自動優化貨物的分布區域。
跨過長江,今年底將投用的南京江寧區東新南路與金箔路交會處停車場,也成為機器人大顯身手的“演武場”。
停車場共設置地下三層,其中地下一層布置部分機器人停車位,采用最新一代AGV技術的停車機器人實現智能化停車操作,由機器人完成車輛“搬運和停放”。憑借機器人助力,該停車場空間利用的效能比由原先的1.35變為約1.1,泊位因此多出近10%。
制造變智造 盤點南京機器人“家譜”
機器人作為新興技術的重要載體和現代產業的關鍵裝備,引領產業數字化發展、智能化升級。機器人產業因而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均將其作為進行科技競爭的焦點,加緊謀劃布局。
南京涉及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企業有近百家,主要聚集在南京江寧開發區、南京開發區、南京麒麟高新區、南京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區域及板塊。
工業機器人是南京機器人產業主力軍,南京企業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部件制造、機器人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機器人前沿技術等方面均有涉及。
工業機器人有埃斯頓和熊貓電子裝備兩大本體制造商。其中,埃斯頓積極實施全產業鏈布局,2019年全資收購德國百年焊接機器人巨頭克魯斯,并在智能化協作機器人及康復機器人領域進行探索;關鍵零部件制造方面主要有熊貓電子裝備、科遠股份的控制系統以及埃斯頓的伺服驅動控制系統等;系統集成領域,中船重工鵬力的大型船舶平面分段裝焊技術國內領先,景曜科技專注機器人視覺檢測系統,在特色場景的應用上具有一定優勢。
服務機器人研發生產呈現上升趨勢。南京蔚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阿爾法機器狗系列產品,可以行走、爬升、奔跑、跳躍,能夠收拾餐桌,把餐食垃圾清除之后將所有餐具送入洗碗機,能夠把衣物箱中的待洗衣物送入洗衣機,還能為主人收發快遞和運送外賣。
特種機器人領域,南京依托相關園區、功能板塊的招商政策及新型研發機構的項目孵化,涌現出一批創新型科技企業,分布在芯片、傳感器、人機交互技術、產品應用等多個環節。
地平線公司的AI芯片、南大電子的智慧型服務機器人等在業內都頗具實力。億嘉和在電站巡檢機器人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市場前景廣闊。
去年底,工信部發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今年初發布的《南京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加快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重大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支持埃斯頓等龍頭企業輸出產品和服務。
迎來升級換代
跨越發展窗口期
作為南京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埃斯頓機器人產品覆蓋3—600公斤負重,擁有57款機器人產品,2021年成為國內首家年銷售機器人破萬臺的企業。“下半年,我們還將繼續發布超過10款工業機器人。”埃斯頓市場部總監盧昊說。
目前,埃斯頓位于吉印大道的二期廠區已經在產能建設中,計劃明年投入使用。“根據業務預估,今年公司將繼續保持超50%的增長速度,并將在2025年達到5萬臺機器人的年銷售量。”盧昊介紹。
今年5月,國內倉儲機器人領軍企業牧星機器人(江蘇)有限公司旗下首個全球研發技術中心在江北新區落成。這座總投資達1億元、與牧星南京工廠一體規劃與建設的生產與研發中心,將承擔整合與引領公司技術研究與發展、軟硬件整合開發、推進快速量產交付周期、提升產品質量等重要使命。
人機共生 “機器人好不好用,關鍵在人”
在制造業中,將機器人與生產設備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生產線的過程被稱為“集成”。“針對不同工藝,設計專用機械設備、布置電氣系統,只有在工程師完成了這一系列工作后,機器人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效用。”盧昊介紹,機器人是一個生產工藝的載體和現場信息的輸入端口,其在現場所有的動作,都由掌握生產工藝的工程師以代碼指令的形式,整理成一個個軟件包。現場操作工程師會根據機器人需要完成的工況,為機器人匹配相對應的軟件包。可以說,整理軟件包的工藝工程師決定了機器人的“手藝”。
據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發布的《全球發展報告》預計,2020年至2025年間,全球范圍內將有8500萬個工作崗位被機器替代。而與此同時,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不斷孕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創造新崗位,機器人科技人才、產業人才更是面臨“缺口”。
人才從何而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給出參考答案:加強機器人科技人才培養,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培養專業技術和復合型高端人才;鼓勵校企聯合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共建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推行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模式,培養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持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
埃斯頓持續多年將銷售收入的約10%投入研發,大力引進高端人才,目前擁有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研發團隊、智能控制核心控制部件研發團隊、歐洲研發中心三大研發團隊,并與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研發合作。
人與機器之間是一種共生關系,兩者互補。只有通過技術讓機器人完美地執行人的指令,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機器人的效用,推動產業轉型。
審核編輯 :李倩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0文章
28205瀏覽量
206526 -
機械手臂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1瀏覽量
41655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481瀏覽量
76261
原文標題:制造變智造!南京機器人迎來跨越式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im_robotic,微信公眾號:機器人在線訂閱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