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晶體管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包括二極管、三極管、場所效應以及晶閘管等等,這些都可以叫做晶體管。它具有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以及信號調試等多種功能,在電子電路中晶體管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晶體管又是誰發明的呢?這篇文章將帶大家一起來了解。
晶體管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929年,當時工程師利蓮·費爾德已經獲得了晶體管的專利。然而,由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制造該設備的材料不能達到足夠的純度,這使得晶體管暫時無法制造。直到二戰時期,許多實驗室在硅和鍺材料的制造和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許多成就,這些成就為晶體管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在1945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成立了半導體研究小組,小組成員有肖克來、布拉頓和巴丁等人。他們三人都長期從事半導體的研究,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以及觀察,他們利用兩個靠得很近(相距0.05毫米)的觸須接點,來代替金箔接點,制造了“點接觸型晶體管”。1947年12月,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半導體器件終于問世了,在首次試驗時,它能把音頻信號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在為這種器件命名時,布拉頓想到它的電阻變換特性,即它是靠一種從“低電阻輸入”到“高電阻輸出”的轉移電流來工作的,于是取名為trans-resistor(轉換電阻),后來縮寫為transistor,中文譯名就是晶體管。
這就是第一代晶體管的問世,但是由于點接觸型晶體管制造工藝比較復雜,技術不成熟,導致產品良品率低下,還有很多缺點,比如噪音大、功率難以控制、適用范圍窄等缺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肖克利等人又提出了用一種“整流結”來代替金屬半導體接點的大膽設想,所以第一只“PN型晶體管”問世了,在1956年,肖克利、巴頓、布拉頓三人憑借發明出晶體管同時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拓展閱讀:晶體管的分類
雙極性晶體管(BJT)和場效應晶體管(FET,單極性)。晶體管有三個極(端子);雙極性晶體管的三個極(端子),分別是由N型、P型半導體組成的發射極(Emitter)、基極(Base) 和集電極(Collector);場效應晶體管的三個極(端子),分別是源極(Source)、柵極(Gate)和漏極(Drain)。
審核編輯:湯梓紅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2文章
3603瀏覽量
121674 -
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47文章
9581瀏覽量
165954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641瀏覽量
1378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