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在眾人印象中,俄羅斯一直是航天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員。當年蘇聯與美國進行舉世矚目的“星球大戰”,讓全球看見了俄羅斯驚人的航天實力。而繼承大部分蘇聯遺產的俄羅斯,也被人認為航天實力深厚。但直到2022年,俄羅斯才開始生產第一顆純國產通信衛星。
俄羅斯的衛星實力
近日,據俄媒報道,俄羅斯航天通信公司總經理阿列克謝·沃林公開表示,首顆100%俄產通信廣播衛星目前正處于生產階段。為此,俄羅斯方面聯合了13家本土企業,共同生產300多個零部件,同時段有5顆衛星正在生產。
該衛星將被命名為“快車-AMU4”,而俄羅斯國旗航天通信公司未來的通信網絡將由13顆“快車”通信衛星組成。在為俄羅斯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會思考為何直到今天,俄羅斯才終于實現了完全國產化的衛星生產。
從俄羅斯衛星情況來看,據專業的衛星數據收集團隊USC衛星數據庫顯示,截至2022年1月1日,全球共有在軌運行的衛星數量為4852顆,其中美國擁有2944顆,屬于俄羅斯的衛星僅有169顆。
衛星主要的用途分為民用、商用、軍用三類,而美國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衛星,主要在于商用衛星的發達。比如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便準備采用1.2萬顆衛星來建造一個強大的互聯網服務,全球有60%的商業衛星出自美國之手。
但蘇聯早在1957年便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1,美國直到次年才發射了探索者1號衛星,如今俄羅斯衛星為何與美國相差懸殊,除了商業衛星外,還在于經濟上。
整體來看,俄羅斯的航天實力依然強大,比如NASA幾乎將衛星和宇航員升空的火箭發射業務打包給了俄羅斯,但人造衛星的發展除了看火箭發射能力以外,還需要持續大量的投入研發資金,俄羅斯近些年的經濟實力不支持如此大筆的支出。
以俄羅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為例,它是蘇聯在1982年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蘇聯解體后由俄羅斯繼承,不過在1995年,由于俄羅斯航天部門一度負擔不起運營費用,導致該系統因失修等原因陷入崩潰的邊緣。不過在2001年至2010年,俄羅斯方面通過對外承包火箭發射等方式,逐漸將系統修補完成,目前格洛納斯已基本恢復正常使用。
不過即便如此,目前的格洛納斯在定位精度、范圍、性能等多方面仍然有所欠缺,為此在今年年中時,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對外公開表示,俄羅斯所有格洛納斯導航定位終端設備經過改進,均可以接收到來自中國北斗系統的導航信號。
近日,中國雙方正式達成協議,兩國衛星系統做到互相兼容。接下來俄羅斯方面將在上海、長春、烏魯木齊設立格洛納斯系統導航站。對等關系下,中國的導航站,將會設立在俄羅斯的邊疆區首輔、大型工業城市和首都莫斯科附近。
隨著中俄之間在衛星層面的合作,未來俄羅斯的衛星定位系統性能也將再上一層樓,并且逐步擺脫對美國GPS的依賴。
走上完全自主之路
2014年,隨著美歐等國開始對俄羅斯在航天級和軍用級防輻射電子設備領域實施制裁后,俄羅斯方面也開始不斷加速自主研發的腳步,在航天衛星電子領域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
而在2014年以前,俄羅斯對航天衛星領域微型電子元器件進口依賴嚴重,如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衛星中有30%的元器件和組件都需要進口,部分俄軍用衛星也需要進口電子元器件。
在今年,據俄媒報道,俄聯邦官員阿列克謝·沃林對外表示,由于俄羅斯的制裁,部分外國衛星運營商將俄羅斯公司與他們的衛星斷開連接,在這種情況下,改用俄羅斯衛星是唯一選擇。另一個挑戰在于如何用少量的衛星覆蓋整個俄羅斯。此外,由于國外制造商拒絕為俄羅斯生產新航天器提供設備,這需要國內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不僅是衛星,還需要建造服務設備、地面基礎設施。
盡管全球化仍然是商業上的最優解,但在如今,自給自足已經成為必須要考慮的選擇,俄羅斯也不例外。在衛星制造上,其國產化率提升迅速,其使用的電子設備和部件國產比例從2017年的53%提升至2020年的80%。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表示,與上一代衛星相比,“格洛納斯-K1”衛星中國產電子設備比例已經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為了盡快提升在衛星系統上的實力。今年10月,俄羅斯將“球體”項目首顆衛星“斯基泰人-D”和3顆“信使-M”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其中“斯基泰人-D”衛星更是被稱為俄羅斯版“星鏈”的首顆實驗衛星。
據俄羅斯方面的介紹,“球體”衛星星座由超過600顆衛星組成,盡管無法與星鏈的1.2萬顆衛星的龐大數量相比,也可以算相當大的手筆了,并且其功能更加復雜。
據了解,“球體”衛星星座項目包括運行在不同高度的多種衛星,具備衛星通信服務、對地觀測等不同功能,從而讓俄羅斯擁有“最現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監控系統”。而“斯基泰人-D”衛星質量不到200公斤,功耗約為250瓦,有效壽命達到3年,屬于寬帶互聯網衛星系統。
同時,“球體”衛星星座還將擁有距離地面3.6萬公里地球靜止軌道的“快車”和“亞馬爾”兩大系列高端通信衛星,以及運行在高橢圓軌道的“快車-RV”通信衛星,主要用于提供北極互聯網服務,預計將于2025年底發射首顆衛星。
此外,該衛星星座還包括用于物聯網的“馬拉松”系列衛星、“檢閱”地球遙感衛星、“金雕”對地觀測衛星。與其說是“星鏈”,不如說是將俄羅斯航天系統的各種衛星進行全面的整合,體現出俄羅斯重振航天的雄心。
不過目前,這一計劃面臨著一些問題,除了經費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俄羅斯衛星對國外零部件的重度依賴,尤其在西方空前制裁力度下,如何提升國產化率成為橫亙在俄羅斯面前的難題。
有消息顯示,根據2022年草圖設計的結果,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確認了完全采用國產電子元器件建造“信使-M1”衛星的可能性,這將排除制裁的影響。未來衛星系統的飛行試驗計劃于2028年開始。顯然,俄羅斯在衛星上正堅定地走在自給自足的道路上。
俄羅斯的衛星實力
近日,據俄媒報道,俄羅斯航天通信公司總經理阿列克謝·沃林公開表示,首顆100%俄產通信廣播衛星目前正處于生產階段。為此,俄羅斯方面聯合了13家本土企業,共同生產300多個零部件,同時段有5顆衛星正在生產。
該衛星將被命名為“快車-AMU4”,而俄羅斯國旗航天通信公司未來的通信網絡將由13顆“快車”通信衛星組成。在為俄羅斯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會思考為何直到今天,俄羅斯才終于實現了完全國產化的衛星生產。
從俄羅斯衛星情況來看,據專業的衛星數據收集團隊USC衛星數據庫顯示,截至2022年1月1日,全球共有在軌運行的衛星數量為4852顆,其中美國擁有2944顆,屬于俄羅斯的衛星僅有169顆。
衛星主要的用途分為民用、商用、軍用三類,而美國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衛星,主要在于商用衛星的發達。比如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便準備采用1.2萬顆衛星來建造一個強大的互聯網服務,全球有60%的商業衛星出自美國之手。
但蘇聯早在1957年便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1,美國直到次年才發射了探索者1號衛星,如今俄羅斯衛星為何與美國相差懸殊,除了商業衛星外,還在于經濟上。
整體來看,俄羅斯的航天實力依然強大,比如NASA幾乎將衛星和宇航員升空的火箭發射業務打包給了俄羅斯,但人造衛星的發展除了看火箭發射能力以外,還需要持續大量的投入研發資金,俄羅斯近些年的經濟實力不支持如此大筆的支出。
以俄羅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為例,它是蘇聯在1982年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蘇聯解體后由俄羅斯繼承,不過在1995年,由于俄羅斯航天部門一度負擔不起運營費用,導致該系統因失修等原因陷入崩潰的邊緣。不過在2001年至2010年,俄羅斯方面通過對外承包火箭發射等方式,逐漸將系統修補完成,目前格洛納斯已基本恢復正常使用。
不過即便如此,目前的格洛納斯在定位精度、范圍、性能等多方面仍然有所欠缺,為此在今年年中時,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對外公開表示,俄羅斯所有格洛納斯導航定位終端設備經過改進,均可以接收到來自中國北斗系統的導航信號。
近日,中國雙方正式達成協議,兩國衛星系統做到互相兼容。接下來俄羅斯方面將在上海、長春、烏魯木齊設立格洛納斯系統導航站。對等關系下,中國的導航站,將會設立在俄羅斯的邊疆區首輔、大型工業城市和首都莫斯科附近。
隨著中俄之間在衛星層面的合作,未來俄羅斯的衛星定位系統性能也將再上一層樓,并且逐步擺脫對美國GPS的依賴。
走上完全自主之路
2014年,隨著美歐等國開始對俄羅斯在航天級和軍用級防輻射電子設備領域實施制裁后,俄羅斯方面也開始不斷加速自主研發的腳步,在航天衛星電子領域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
而在2014年以前,俄羅斯對航天衛星領域微型電子元器件進口依賴嚴重,如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衛星中有30%的元器件和組件都需要進口,部分俄軍用衛星也需要進口電子元器件。
在今年,據俄媒報道,俄聯邦官員阿列克謝·沃林對外表示,由于俄羅斯的制裁,部分外國衛星運營商將俄羅斯公司與他們的衛星斷開連接,在這種情況下,改用俄羅斯衛星是唯一選擇。另一個挑戰在于如何用少量的衛星覆蓋整個俄羅斯。此外,由于國外制造商拒絕為俄羅斯生產新航天器提供設備,這需要國內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不僅是衛星,還需要建造服務設備、地面基礎設施。
盡管全球化仍然是商業上的最優解,但在如今,自給自足已經成為必須要考慮的選擇,俄羅斯也不例外。在衛星制造上,其國產化率提升迅速,其使用的電子設備和部件國產比例從2017年的53%提升至2020年的80%。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表示,與上一代衛星相比,“格洛納斯-K1”衛星中國產電子設備比例已經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為了盡快提升在衛星系統上的實力。今年10月,俄羅斯將“球體”項目首顆衛星“斯基泰人-D”和3顆“信使-M”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其中“斯基泰人-D”衛星更是被稱為俄羅斯版“星鏈”的首顆實驗衛星。
據俄羅斯方面的介紹,“球體”衛星星座由超過600顆衛星組成,盡管無法與星鏈的1.2萬顆衛星的龐大數量相比,也可以算相當大的手筆了,并且其功能更加復雜。
據了解,“球體”衛星星座項目包括運行在不同高度的多種衛星,具備衛星通信服務、對地觀測等不同功能,從而讓俄羅斯擁有“最現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監控系統”。而“斯基泰人-D”衛星質量不到200公斤,功耗約為250瓦,有效壽命達到3年,屬于寬帶互聯網衛星系統。
同時,“球體”衛星星座還將擁有距離地面3.6萬公里地球靜止軌道的“快車”和“亞馬爾”兩大系列高端通信衛星,以及運行在高橢圓軌道的“快車-RV”通信衛星,主要用于提供北極互聯網服務,預計將于2025年底發射首顆衛星。
此外,該衛星星座還包括用于物聯網的“馬拉松”系列衛星、“檢閱”地球遙感衛星、“金雕”對地觀測衛星。與其說是“星鏈”,不如說是將俄羅斯航天系統的各種衛星進行全面的整合,體現出俄羅斯重振航天的雄心。
不過目前,這一計劃面臨著一些問題,除了經費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俄羅斯衛星對國外零部件的重度依賴,尤其在西方空前制裁力度下,如何提升國產化率成為橫亙在俄羅斯面前的難題。
有消息顯示,根據2022年草圖設計的結果,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確認了完全采用國產電子元器件建造“信使-M1”衛星的可能性,這將排除制裁的影響。未來衛星系統的飛行試驗計劃于2028年開始。顯然,俄羅斯在衛星上正堅定地走在自給自足的道路上。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01瀏覽量
66900 -
通信衛星
+關注
關注
1文章
66瀏覽量
19951 -
俄羅斯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瀏覽量
131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15億美元!蘋果重金投資衛星通信商Globalstar,擴充其衛星覆蓋網絡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 文/章鷹)智能手機創新的持續推進,AI與衛星通信成為當前的主要創新方向。2023 年,華為發布 Mate60Pro 手機,是首款搭載雙星衛星通信手機,支持天通衛星電
國產通信衛星新里程碑:亞太6E全電推衛星正式運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于7月15日宣布了一項重大成就——國產首顆全電推通信衛星亞太6E,在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在軌技術驗收評審后,于香港圓滿完成了所有測試流程,正式邁入運營階段。這一里程碑事件不
揭秘星空中的“守護者”:天通衛星、北斗衛星、高通衛星用途大比拼
導語:在浩瀚的星空中,有三顆璀璨的“星星”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它們分別是天通衛星、北斗衛星和高通衛星。雖然名字相近,但它們的用途卻各有千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
AMEYA360代理品牌 | 村田電子支持LoRaWAN?+衛星通信(S-Band)的通信模塊
通信模塊:支持 LoRaWAN?+衛星通信 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開發出了村田首款(1)支同時持LoRaWAN?(2)和衛星通信的通信模塊“Ty
中國第一顆!亞太6E通信衛星定點成功
來源:維科網電子工程,謝謝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在2024年6月10日上午10時32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匠心打造的我國首顆全電推進通信衛星——亞太6E,圓滿實現了在東經135.5度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巴方多任務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該通信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負責研制,搭載了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預期服役期長達15年,將部署在東經38.2度赤道附近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英特爾在俄羅斯的業務大幅削減至一人
英特爾在俄羅斯的業務調整始于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同年4月,英特爾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的全部業務,并決定停止向該國輸送技術。
蒙古搭載SpaceX火箭發射首顆衛星
蒙古國成功發射首顆衛星,成為最新加入全球太空競賽的國家之一。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蒙古國在太空探索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展示了其在科技發展和國際合作方面的雄心壯志。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
近年以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衛通牽頭的中星 16 號、中星 19 號以及中星 26 號高通量通信衛星陸續發射,已經初步實現了對我國領土及“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地區的高軌衛星互聯網覆蓋。
印度將首次使用馬斯克SpaceX火箭發射通信衛星
近日,印度計劃與SpaceX展開前所未有的合作,通過使用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一顆高通量大容量通信衛星。這不僅是印度首次與馬斯克領導的太空公司攜手合作,更是印度在太空探索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印度首次與馬斯克SpaceX合作發射通信衛星
據悉,這顆重達4.7噸的大容量衛星無法 borrowing印度本土火箭發射。而GSAT-20作為一枚高容量Ka波段通信衛星,定位于全印范圍內提供覆蓋,包括安達曼、尼科巴及拉克沙等島嶼。
G60衛星工廠正式啟用,格思航天首顆商業衛星發射升空
據悉,位于上海市松江區的聯和投資與之聯手打造了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此次格思航天衛星工廠從籌建到投入使用僅花費不到一年半時間。預計到2024年,格思航天通過數字化生產線,以及垣信衛星
2024年俄羅斯電子元器件及生產設備展覽會(Expo Electronica)
2024年俄羅斯電子元器件及生產設備展覽會(Expo Electronica)
展會時間:2024年04月16日~04月18日,
展會地點:俄羅斯-莫斯科-Mezhdunarodnaya
發表于 12-25 17:0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