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個說法,如果一個人許久沒有來到中國,那么他開啟中國生活之后,感到最驚訝、最驚喜的東西一定是數字化。一段時間不來,這里的人都用數字支付了;又過了一段時間,這里全面開通了5G網絡;再過一段時間,AI應用開始隨處可見。
這些能夠持續讓來訪者驚奇、讓本地居民驚喜的生活景觀,都來自持續不斷的數字中國建設。從互聯網經濟騰飛,到全面數字支付、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到來,再到AI、元宇宙、工業互聯網的崛起,不難發現,中國就像一位靈感特別充盈的詩人,時不時就能揮毫寫下關于數字化的妙章佳句。
而在享受數字化繁華時,我們肯定也提出這樣的問題:接下來的數字中國,還會如何發展?
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在逐漸清晰起來。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第五章專章討論“數字中國建設”。其中提出為了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需要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想要讓數字中國的詩篇向著未來持續書寫,好的開篇至關重要。而這首長詩的開篇,就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被稱作“基建狂魔”的中國人,肯定對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了解甚深。數字中國能否高效、安全、綠色化發展?是否能醞釀引領全球的成果?是否可以牢牢將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決定這些問題的關鍵,都在于數字基礎設施是否牢靠。在今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中,筑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是一項絕對性的關鍵議題。
2022年11月8日,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期間,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發表了“持續創新,共同筑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主題演講。演講中,汪濤詳盡解答了為什么需要筑牢數字基礎設施、數字中國對基礎設施的發展需求是什么、今天應該如何推動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三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他提出,打造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構筑堅實的算力底座、發展繁榮的基礎軟件生態、建設開放的行業數字化平臺,是共同筑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四大關鍵舉措。
有趣的是,這場內容詳實、邏輯清晰的演講,雖然是在講技術、講案例、講趨勢,卻讓我看到了一種獨特的詩意。或許是因為,數字中國這件事本身是充滿中國詩意的。它既有對未來的瑰麗奇想,也有對現實的深沉關懷。當我們在講述數字中國的未來時,腦海里總會浮現出一首《長歌行》,或者一幅《千里江山圖》。
那我們不妨借助三位中國詩人的筆觸,理解一番華為眼中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華為,正在以筑基數字中國為契機,為責任,為目標,為一首遠景長詩寫下開篇。
李白的江山爛漫:數字中國,風華正好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詩人中,李白是最喜好尋訪名山大川的,他一生的游覽足跡,甚至可以讓當代人嘆服。中國的山河壯美,成就了詩仙的無盡靈感。在回答“中國為什么需要持續進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問題時,我們不妨也借用一下李白的浪漫與奔放,以及他對萬里山河的深沉熱愛。
這個問題的答案簡單直接:因為數字中國真的風華無雙。
一般意義上,一個國家的數字化建設主要包含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三個方面,而數字基礎設施則是服務于這三方面的存、算、網,以及基礎軟件、產業平臺。
從數字中國在這些領域取得的成績來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45.5萬億人民幣,連續多年穩定排名全球第二,并且數字經濟在總GDP中所占份額不斷提升;數字政府讓政府的效能得到了顯著提升,掌上寶、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等服務解決了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只跑一趟”成為了各地政府的響亮宣傳;數字社會方面,中國網民已經達到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74.4%,在線購物、在線支付、在線教育等領域高速發展,實現了社會化普惠。
我相信已經沒有人能夠想象一個脫離了數字化的中國,數字技術就像水、食物、空氣一樣融入了中國社會,這項成就是絕對舉世矚目的。
而數字中國能夠如此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比如擁有超過210萬個基站、超過4.9億用戶的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最成熟的5G網絡;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千兆寬帶用戶超過7055萬。在計算方面,中國算力總規模快速增長,已經超過150EFlops,位列全球第二。
我們認可數字中國的發展成就,也對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具有社會化共識。那么在未來必須持續、深度、創新發展數字基礎設施,也就自然而生是一個確定性結論。
從過去來看,中國經濟騰飛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密不可分。
從今天來看,面向2035年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任,數字中國必須高速發展。與此同時,數字化技術正處在爆發式增長的黃金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的回報比巨大。
從未來來看,智能化的晨曦正冉冉升起。百年變局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是絕佳的歷史機會,而有效、高水準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把握這些機會的前提。
數字山河風光正好,筑牢數字基礎設施的任務時不我待。
屈原的上下求索:直面正在發生的需求與變化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在詩人當中,屈原總是帶著問題看待一切。他留下的好奇、求真、勇于探索,也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回到數字中國建設的話題,我們可能必須要像屈原一樣,多提一些問題。比如說,數字中國的建設已經完成了嗎?數字化的生產與生活,還面臨著哪些問題?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正在迎來哪些變化?
只有直面這些問題,我們才能為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找到準確的前路。
汪濤的分享詳盡解析了中國數字基礎設施仍然面臨的五大變化。這些變化有些誕生自技術變化催生的價值升級,有些來自此前基礎設施建設留下的短板。既然基礎設施是數字化發展的底座與跳板,那么找到這些新需求、新變化,也就找到了未來數字中國的進階之路。
在討論AI技術時,我們經常會討論AI正在走入核心生產環節,其實更多技術也是如此。這就是數字基礎設施的第一個變化:在應用層面,數字基礎設施正在從滿足個人、家庭的數字化需求,變為需要融入產業核心生產。這就對網絡的聯接規模、性能、可靠性,算力的隨需調用,以及行業數字化經驗的快速復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共同富裕是今天中國社會熱議的話題,共同數字化其實同樣重要。伴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不統一,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差異。面向未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從布局上更加匹配均衡發展、綠色發展的要求,必須走向全局規劃。東數西算等國家戰略的推動正是符合這種變化。
我們知道,中國已經在全球實現了網絡規模、性能的全面領先。面向未來,中國不僅需要依托現有優勢,強化網絡方面的領先性,進一步加強網絡強國建設,更需要在算力方面實現領先,提升算力的規模、先進性和韌性。
在技術層面,中國數字化體系普遍被認為是應用更強,但底層技術相對薄弱。這就需要基礎設施層面進行根技術與體系完備度方面的補強,構建完整的技術體系,打造自立自強的軟硬件基礎設施。
此外,雙碳是今天中國社會經濟中的熱門詞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也必須與雙碳目標融合發展。這要求我們不僅關注數字基礎設施的能耗,還要通過系統級創新,結構性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的能效。同時,還需要通過賦能數字化轉型,使能傳統行業的低碳化發展。
從應用、布局、能力、技術、綠色發展五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到今天中國數字基礎設施還大有可為、大有可用。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在實踐中凝聚最大力量,全面、深度地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杜甫的務實博愛:如何筑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幾千年來,中國只有一位詩圣,那就是杜甫。這是因為他的關注民生、洞察社會的務實,更是因為他悲天憫人、心系蒼生的博愛。在推動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時,我們需要具備更多杜甫的現實主義精神。既要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更要勇于看到社會與民眾最迫切需要的技術與能力,用心系蒼生的熱忱去完成技術創新與產業突破。
統覽今天中國社會、企業、個人對數字化進步的需求,尤其是基礎設施能力的提升,我們會發現有幾項最為重要的創新方向——這也是華為努力實踐和推動的筑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之路。
筑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首先需要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更領先,滿足個人、家庭、辦公、生產的需求;接下來,在東數西算的大背景下,要為中國數字經濟構筑堅實的算力底座,讓算力觸手可及;面對廣為人知的中國科技“缺芯少魂”問題,必須發展繁榮的基礎軟件生態,立根鑄魂,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面對千行百業迫切的數字化需求,必須打造開放的行業數字化平臺,讓行業數字化經驗能夠有效進行復制推廣。
華為眼中的筑基數字中國,就是由這樣四首詩構成的。
一、聯接之詩:
在今天,已經取得網絡基礎設施全球領先地位的中國,擔負著為全球探索聯接升級之路的重任。在建成聯接十億人網絡的偉大成就之上,未來中國還需要實現聯接百億設備、千億物體、數十萬公里的網絡迭代,向著萬物感知、萬物互聯,釋放產業數字化的目標,持續實現網絡強國。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伴隨著5.5G/F5.5G/Net5.5G產業愿景的推進,中國需要從雙千兆網絡邁向雙萬兆網絡,更要從算力網絡、工業互聯網網絡、感知網絡三個方面打造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在這三個方面,擁有聯接技術領先優勢的華為將釋放自己的價值。
在工業網絡方面,今天網絡正在越來越多地走向產業深處。辦公、生產成為了工業互聯網的兩大核心場景。其中,辦公對網絡對無線網絡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產網絡則對網絡的低時延、高可靠提出了全新挑戰。
在今年的全聯接大會期間,華為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工業互聯網的全新產品,可以有效滿足這些需求。比如,超強性能園區核心交換機CloudEngine S16700,可以實現單設備使能5萬人,滿足10萬終端同時在線的辦公需求,能夠有效完成辦公網絡的無線化升級;發布商用企業級Wi-Fi 7 AP產品AirEngine 8771;硬隔離光終端OptiXstar P893E,支持物理隔離的切片網絡一根光纖承載;無損工業光網光終端OptiXstar T823E-T和光增程器OptiXstar T650E,可以實現企業生產網絡低時延、全場景0丟包,為工業智能化提供關鍵助力。
在算力網絡方面,數字基礎設施升級的確定性方向,就是實現觸手可及的算力。而這需要強大的網絡支撐。
面向算力網絡的全新需求,華為推出了超大帶寬光傳送產品OptiXtransE9624和超大容量全業務智能路由器NetEngine 8000 X16,支持算力網絡數據中心間跨5000公里的算力調度和海量數據傳輸,并且發布多場景應用加速交換機CloudEngine H系列,助力數據中心內有效算力提升。在一系列網絡能力的升級之下,算力網絡將成為東數西算工程的關鍵部分。
在感知網絡方面,通信與感知融合,正在全面使能經濟基礎的安全運行。對于電力、油氣等長距離傳輸并且環境復雜的產業來說,依靠人工巡檢的維護方式帶來了諸多不穩定性。而網絡與感知體系結合的全新技術能力,可以讓這些行業的基礎設施獲得長距離、高精度、實時化的感知能力。比如說,通過光視聯動技術,可以實現周界防護誤報每天每公里不超過1次,定位精度5m,實現全天候長距精準防護。
基于感知網絡帶來的巨大價值,華為倡議建設感知、聯接、算力融合的感知網絡體系,并且發布了一系列周界防護站、雷視擬合桿站、邊遠環境監測桿站、綜合數字場站等創新技術解決方案,幫助油氣、電力等國計民生產業全面提升安全能力。
二、計算之詩:
算力是數字化的底座,也是一切數字創新的源泉。目前階段,中國涌現出了蓬勃的算力需求,通用計算、AI計算、多樣性計算處在全方位的黃金發展周期。與之相伴的,是存儲必須提升先進性與可靠性,在這一點上中國還需要在先進存儲方面進行更廣泛、深度的建設。
2019年,華為發起了鯤鵬通用計算、昇騰AI計算,都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鯤鵬生態已經具有10家整機伙伴,整機發貨超過95%。在昇騰AI計算方面,華為在全國范圍內幫助打造了超過20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開創了AI產業的全新發展模式;基于昇騰的AI訓練集群Atlas 900,在IO500 雙榜單連續三年獲得第一;同時,圍繞昇騰構建出了領先的大模型開發能力和科學智能套件,已經使能眾多大模型的訓練、開發。在全聯接大會期間,華為進一步面向多樣性計算發展趨勢,發布了天成全液冷多樣性算力平臺。天成能夠有效助力綠色、可靠的多樣性計算發展,為東數西算提供可靠的算力基座。
在存儲領域,華為通過硬件重構、軟件重定義等技術發展方向,發展出了先進、可靠、綠色低碳的存儲體系。在今天,中國政企30%的關鍵生產數據承載在華為存儲上,其中銀行關鍵生產系統甚至達到了50%。華為最新發布的面向Diskless架構的微存儲OceanStor Micro系列,可以助力云和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節省空間、降低能耗。
三、軟件之詩:
數字基礎設施的價值,最終需要軟硬應用發揮出來。而繁榮的基礎軟件生態,也是中國數字化發展過程中長久以來的期待。面向這一目標,首先需要軟件根技術的不斷突破,構筑中國軟件產業的差異化競爭力;其次是需要通過開源模式,豐富和完善基礎軟件體系;同時,還需要通過平臺共享,構建普惠、繁榮的軟件產業生態。
目前階段,華為在基礎軟件方面已經發布了歐拉操作系統,畢昇編譯器,高斯數據庫,昇思AI框架。在開源方面,華為已經將openEuler、OpenHarmony開源項目貢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發起了“開源雨林計劃”,支持了“開源軟件供應鏈點亮計劃”等,為中國開源事業做出堅實貢獻。面向持續旺盛的軟件開發需求,華為剛剛將畢昇編譯器進行全面升級,發布了畢昇C++語言,實現了多樣性計算統一編程、統一開發,開發效率提升2倍。
四、行業之詩
提到數字化轉型,“行業不懂數字化,數字化不懂行業”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從而造成了數字化門檻過高、效率低下、人才不足、重復投資等一系列問題。
為此,華為希望將行業知識、行業需求,已經面向行業的能力共享平臺,也納入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視野當中,并且積極為這一目標進行實踐。
目前階段,華為云行業aPaaS平臺,已經可以實現大量行業數字化轉型成果的聯創、抽象、沉淀、共享和復制。在華為已經發布的工業、政務、煤礦、電力、公路等7個行業aPaaS中,可以實現一次開發,多次部署,廣泛復用。例如,煤礦aPaaS已經實現18個機器視覺類API,覆蓋礦山采、掘、機、運、通等主業務環節,助力煤礦無人化少人化作業,讓煤礦工人穿西裝上班。
面向未來,行業還需要具備敏捷的SaaS應用開發能力,讓經驗復制更快、效果更明顯。為此,華為云在國內率先構建SaaS構建能力中心-SaaS DreamWorks,提供專家服務、8大中心SaaS樣例代碼和知識庫,提升行業aPaaS集成和交付的效率。
聯接、計算、基礎軟件、行業平臺,這些詩篇需要的不是宏篇大論,而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是以杜甫的精神與心懷完成持續創新。華為之所以能夠在這些領域深耕、扎根,不斷帶來高價值成果。一方面是因為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堅持每年投入10%以上的收入作為研發費用的戰略,另一方面是因為華為真正走向行業深處,融入行業一線,將自己融入到數字中國的一草一木當中。
在多彩的世界文學史中,中國的詩意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或許就是因為這些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氣質:既有激蕩山河的浪漫,也有上下求索的真誠,更有扎根務實、自立自強的堅毅果敢。
筑牢領先的中國數字基礎設施,也需要這些精神。需要我們敢于放眼未來,也能夠實現每一項技術、每一個產品的創新與落地。
筑基數字中國,是一首長詩。之所以說它“長”,不僅是因為這項工作涉及的技術眾多、行業廣泛、領域多樣,更是因為這首詩需要千萬家企業,億萬個人來共同書寫。能力如此之多,產業布局如此廣泛的華為,也僅僅是為這首長詩書寫了一個開篇。
面向數字中國發展的確定性未來,每個人手中都有筆墨,都會在自己的工作、生活里續寫筑牢數字中國的詩句。
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這個時代的詩意,是農田里的一次AI耕種,礦山中的一次遠程作業,城市里的一次數字化服務。是一次計算,一道信息流,一項AI任務處理。技術始終在進步,產業始終在發展,明天總比今天更好。那些從數字化中收獲價值的時刻,中國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所有人眼里的光交疊在一起,就在熠熠生輝的數字中國。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08瀏覽量
25118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58瀏覽量
237553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610瀏覽量
61638 -
PaaS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1瀏覽量
21423 -
算力
+關注
關注
1文章
928瀏覽量
147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