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聽到Chiplet的概念,據說AMD的銳龍系列就是利用chiplet技術逆襲Intel的。那么chiplet和SoC,SiP,IP核等有什么關系呢?找了不少資料,特來總結一番。其實這些概念的出現有一個共同的主線,讓IC設計和制造越來越容易。
一、IP
早期的復制電路都是全定制,比如Intel的4004cpu,這種設計非常耗時??紤]到cpu的很多模塊有相似的地方,能不能把這些東西模塊化?于是就有了IP核的概念,Intelligent Property,即知識產權核。
IP核在EDA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熟知的Synopsys公司就是IP巨頭,它將一些復雜的功能模塊,如FIR濾波器、SDRAM控制器、PLL鎖相環等封裝好,供開發者直接調用,避免重復勞動,他們會收取相應的專利費。ARM公司本質上就是買IP核。
IP核分成三類:軟核、固核與硬核。軟核就是我們通常寫的verilog行為描述代碼,靈活性與適應性較強;固核是門級網表形式的代碼,是IP的主流形式之一;硬核是GDSII版圖文件,不能修改。
二、SoC
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統。我們臺式機的存儲器、電源模塊、功耗管理模塊等都是分開的,而SoC是將這些圍繞CPU的關鍵模塊集成在一個芯片上,這樣才會有我們的筆記本、手機等小巧強大電子設備。
SoC強調整體設計,包含總線架構、IP核復用、軟硬件協同設計、低功耗等技術,將CPU、存儲器、各種接口控制模塊、互聯總線等集成在一起,達到減小面積、提高速度、降低功耗、節約成本等目的。
三、SiP
SiP(System-in Package)系統級封裝。將處理器、存儲器、FPGA等功能芯片集成在一個封裝內。粗粗一看,似乎和SoC一樣,但區別還是挺大的。
SoC是在同一芯片、同一種工藝下完成的;SiP則可以將不同工藝器件,如MEM、光學器件、射頻器件等不同材質、不同工藝節點的設備垂直堆疊或水平排列,做園片級別的封裝。這是超越摩爾定律的重要實現路徑。
SiP的實現需要多種封裝技術,如引線鍵合、倒裝芯片、芯片堆疊、基板腔體、基板集成RF器件、埋入式電阻電容電感、硅通孔TSV等。
四、Chiplet
Chiplet即小芯片,相當于將硬核IP再制造成芯片。還是回到SoC,隨著工藝節點的推進,成本越來越昂貴,SoC會增大芯片面積,導致良品率下降,成本很高。這時候,AMD給了新方案Chiplet。
7nm工藝時,模擬電路無法獲益于晶體管或導線間距的微縮,傳遞信號的I/O本身凸塊間距微縮進展緩慢,用14nm工藝還更加穩定。
cpu也進入多核時代,將這些核獨立制造可以大大提高良率。
如圖,這是AMD的CPU設計演進圖,從單芯片到小芯片組合,到模擬、I/O采用14nm工藝,整個成本節省了41%。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要歸功于SiP先進的封裝技術。
審核編輯:劉清
-
SiP
+關注
關注
5文章
500瀏覽量
105266 -
SoC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608瀏覽量
34875 -
SDRAM控制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瀏覽量
8133
原文標題:IP,SoC,SiP和Chiplet的區別
文章出處:【微信號:電子匯,微信公眾號:電子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