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原創 章鷹)2022年,物聯網市場風云變幻。消費電子需求疲軟,以智能家居為代表的消費物聯網需求出現波動,物聯網產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挑戰,可穿戴設備市場持續萎縮、疫情的沖擊讓新零售的前景不明朗、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的落地放緩等等問題。但是工業、智能汽車卻在加速發展,2022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破144億。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中,物聯網產業的紅利才剛剛釋放。疫情影響逐漸消散,IoT Analytics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破270億,產值將突破5370億美元,物聯網將在細分領域展現充分的增長潛力。
12月8日,由電子發燒友主辦的2022第九屆中國IoT半導體大會的圓桌論壇上,電子發燒友網分析師吳子鵬擔任主持,廣和通5G產品行銷經理許良翮、泰凌微業務拓展總監梁佳毅、樓氏電子資深銷售經理廖彬彬和電子發燒友副主編章鷹,發表他們的前瞻觀點和對IoT市場、泛終端產品趨勢和技術走向的最新洞察。
物聯網終端市場出現新熱點 2023年看好三大細分市場增長
廣和通5G產品行銷經理許良翮認為,今年5G物聯網出現穩步增長,尤其在工業領域,智能工廠的推進,工業路由器、CPE的出貨量都出現快速增長。在他看來,智能可穿戴也是一個潛力增長市場,前期可穿戴產品在物聯網細分市場當中發展出現瓶頸,主要與芯片技術和電池技術有關聯,隨著芯片功耗降低,電池技術突破,可穿戴設備體積和重量進一步改善,未來3年可能是其爆發期,中國市場可穿戴產品的普及化可望到來。
泰凌微業務拓展總監梁佳毅指出,智能家居領域,Matter1.0標準和認證程序的推進,加速更多產品和不同廠商的產品進入Matter生態圈,Matter標準助推更多廠商產品進入海外市場。
“AR和VR市場,大家之前對這些終端增長抱有較高的預期,尤其是元宇宙相關概念和熱點的帶動,但是在AR或VR硬件上,業界廠商還需要下更多功夫提升性能,減少重量和體積,提供給客戶一個良好的體驗。‘以人為本’,新硬件為用戶帶來良好體驗后,再結合軟件、生態的發展,才可能在未來展現良好的發展前景。” 樓氏電子資深銷售經理廖彬彬表示。
電子發燒友副主編章鷹的觀察是,今年消費電子需求下滑,房地產市場放緩,消費物聯網需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智能汽車、工業路由器、CPE和智能表計的出貨量都呈現穩步增長,物聯網市場長期看好,我們認為2023年,隨著疫情對經濟影響變弱,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物聯網多個細分市場會出現成長。
AR和VR產業的引爆點在哪里?人機交互體驗突破最為關鍵
“AR和VR是消費類電子產品,與人的體驗強相關。這個產業的引爆點是出現突破技術瓶頸的硬件設施,從而全面提升人機交互體驗。” 廣和通5G產品行銷經理許良翮分析說。
他認為,技術提升是必由之路,之前是基于4G WiFi的連接,時延、可靠性并不高,后面有5G技術加持,但是畢竟是R15標準階段,比較4G主要還是網絡吞吐量的提高。到了5G R16、R17標準凍結,未來到了5G R18,不管是高吞吐量,更低的時延,更低功耗技術的加持,這些會對AR、VR設備的人機交互體驗的改善起到明顯的效果。
樓氏電子資深銷售經理廖彬彬表示:“我們最近參與的AR和VR項目很多,包括我們和全球頭部的AR和VR公司合作,樓氏聚焦提升AR和VR眼鏡在音頻方面的體驗感受。
這里涉及三大要點:一是如何讓AR或者VR設備如何清晰拾取人的聲音,而且只拾取你想要的聲音,過濾掉附近的噪音;二是讓VR或AR眼鏡聽起來更好聽,AR眼鏡的Speaker放在鏡腿上面,如何在小體積下放出有震撼力效果的音樂,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工作。其次,你要考慮佩戴者耳朵的位置和Speaker位置固定,如何在隨機動態的工作情況下,也要輸出比較好的聲音。三是AR設備功耗很低。樓氏針對這些需求推出了一些功耗低,小體積的元器件,包括低功耗麥克風、低功耗DSP Audio處理器,這些都可以讓AR或者VR設備在聲音方面有很好的表現。”
AR和VR引爆點,廖彬彬認為關鍵也是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音頻也是用戶體驗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樓氏電子在這方面有很好的技術儲備和元器件來支撐AR眼鏡或者VR設備向前發展。
泰凌微業務拓展總監梁佳毅認為,AR和VR設備現在賣得不好,一方面是成本高,一方面是用戶體驗還不完美。人的體驗主要包括視覺體驗、聽覺體驗和觸覺體驗,屏幕是不是足夠的高清,是否有豐富的游戲內容讓用戶加入,還有用VR眼鏡看電影,是否有足夠的電影片源來支持用戶做選擇。還有現在VR設備比較重,消費者帶起來不舒服,續航時間也比較短。如果有足夠好的視覺、聽覺、觸覺體驗,還有內容生態,是不是能讓消費者為它買單,這是幾個關鍵點。
圍繞AR眼鏡的無線連接技術,泰凌微有布局,包括2.4GHz頻段的無線連接方案,主要圍繞無線音頻的連續傳輸,從VR頭戴設備到無線耳機,確保一個超低延時。泰凌微推出一個單芯片同時滿足多設備的無線交互,在VR頭盔中包括無線音頻、無線傳輸數據的交互,這些對于VR體驗的提升十分關鍵。
智能汽車領銜,5G物聯網五大細分場景應用加速落地
“2019年,廣和通推出第一代5G模組,過去三年,中國5G引領全球發展,中國5G基站在2022年11月達到225站,占全球5G基站70%。在中國5G網絡實現廣覆蓋后,應用也在起量。
首先,在中國的車載前裝市場大約是1500萬臺,5G模組占比已經到了80萬,增長非常快。其次、海外市場,隨著居家辦公和移動辦公的興起,5G FWA市場興起,5G CPE市場起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我們預計,2022年全球5G CPE出貨量有800萬臺。還有,隨著支持5G R16標準的終端設備商用,5G LAN技術促進,5G+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尤其在智慧工廠和智慧礦山。” 廣和通5G產品行銷經理許良翮總結說。
電子發燒友副主編章鷹認為,智能工廠、智能家居和智慧醫療是5G技術催生加速落地的三大場景。首先,工業互聯網是 5G、大數據、AI 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場景之一。基于5G和其它相關技術,解決許多生產問題,例如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定位自動導引運輸車(AGV)的應用和使用等。
在智能家居領域,5G技術加速落地。在未來的智能家居中,5G技術支持的無線模塊及傳感器網絡將徹底改變家庭的傳感器網絡。而在智慧醫療領域,雖然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遠程醫療在人們生活中的接受度明顯提高,如何使用各種5G設備和網絡,提升看病效率,成為大家關注的方向。
在泰凌微業務拓展總監梁佳毅看來,車聯網是未來5G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當然在智能樓宇、智能表計的應用上,低功耗廣域的連接技術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還有,智慧醫療也是我比較看好5G技術未來應用的領域。
車內網+車路協同創新,還有三大突破點
在車聯網業務領域,廣和通5G產品行銷經理許良翮表示,在車內網絡創新方面主要是一個實時的高清定位,不僅包括衛星導航的高清定位,還包括車上各種傳感器,比如毫米波雷達、紅外雷達、攝像頭得到的一些數據,傳輸給ADAS端使用,最終讓汽車在行駛當中實時感知周圍環境,結合導航信息進行系統運算和分析,幫助駕駛者提前預判風險。
在車路協同領域,我們配合車廠合作前裝T-Box,在C-V2X領域,路側單元RSU和OBU對上,實現高效互檢測,車和路才能實現有效的信息傳輸,達到智能駕駛效果。
泰凌微業務拓展總監梁佳毅表示,他們看到無鑰匙為代表技術創新在車載上的應用,采用手機作為開車和鎖車的工具,通過用戶手機和車之間信號傳遞,實現智能自動化對車輛控制,基于藍牙高精度定位方式,采用藍牙的多個接受設備,手持手機用戶隨著算法提升可以達到準確水平。還有UWB技術,進一步提升定位精度,提供更好的體驗。
Matter1.0標準來了,物聯網演進有哪些進展?
泰凌微業務拓展總監梁佳毅表示,非常歡迎Matter1.0標準和認證程序落地,市面上已經有一部分經過認證的Matter的產品。泰凌微物聯網SoC芯片也已經過了Matter認證,客戶也在使用泰凌微產品的設備也在進行認證,我們相信,2023年更多的終端廠商會關注到Matter,帶來一個示范效應。這將帶動更多的中國廠商加入Matter產品的開發和認證。我們預計市場并不會一蹴而就,會迎來新的市場挑戰和困難。
“針對Matter1.0標準的進展,我們看到連接的終端產品品類還不多,包括照明控制設備和網橋、電視和音頻,還有窗簾、安防傳感和門鎖,但是我們關注的智能家電、掃地機器人、攝像頭、AP無線接入還沒有納入,預計到2023年,這些品類會逐漸加入到未來演進版本,充分擴大Matter生態圈的范圍,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演進方向。”電子發燒友副主編章鷹分析說。
展望2023年,語音控制+位置服務+智能汽車成為物聯網創新點
樓氏電子資深銷售經理廖彬彬表示,在物聯網演進當中,語音控制發展不盡如人意,主要這個部分和AI強相關,樓氏電子和頭部AI公司合作,希望通過高性能設備,結合樓氏電子的語音識別的算法,物聯網設備可以實現語音應用上達到更加流暢、自然。語音控制的物聯網是非常有前景的領域。
泰凌微業務拓展總監梁佳毅認為,藍牙高精度定位在物流、倉儲的追蹤領域有挖掘的空間,我們未來會看到藍牙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位置服務這個領域有增長的前景。
廣和通5G產品行銷經理許良翮表示,展望2023年,市場會更加活躍,To B和To C領域都會有新創新成果出現,需要我們持續關注。電子發燒友副主編章鷹認為,2023年,智能網聯汽車趨勢更加明顯,從芯片、模組、軟件定義平臺等諸多領域,國內廠商都有切入機會,今年,超過10家物聯網芯片公司切入汽車芯片賽道,就是一個可喜的變化,相信中國汽車市場需求會給廠商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