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量子科技的價值日漸體現,量子探測技術是量子科技的重要方向之一。量子探測技術是傳統探測技術和新興的量子科技融合產生的新型探測技術。主要針對目前傳統探測技術無法解決的瓶頸問題,例如探測信噪比探測靈敏度限制,探測成像分辨率限制,復雜環境探測性能下降的問題,更多維度特征信息的探測獲取等。文中首先綜述了一些現有的前沿量子探測技術情況,然后介紹了哈工大課題組在量子探測技術領域的一些典型工作,最后對整個量子探測技術方向發展提出的建議。
二、現有的前沿量子探測技術
現有的前沿量子探測技術主要包括基于量子偏振的安全量子探測技術、量子關聯成像(即鬼成像)探測技術、量子照明探測技術、量子增強激光探測技術。
(1)基于量子偏振的安全量子探測技術
圖1基于量子偏振的安全量子探測系統和結果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的梅胡爾·馬利克(Mehul Malik)等人最早提出一種抗干擾的量子安全成像探測技術。該方案利用量子偏振特性來對目標進行探測,該技術的原理與量子密鑰分發技術類似,在竊聽者試圖竊聽時就改變了光子的量子特性從而暴露自己的竊聽行為,這種量子安全成像方案能輕易探測到具有隱身功能的隱形飛機,而且幾乎是不可被干擾的。其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He-Ne激光器發出波長為0.6328μm的激光,經過聲光調制裝置產生0度、45度、90度和135度四種偏振態,照射目標,模擬遠距離傳輸進一步衰減為平均每脈沖含有一個光子的脈沖序列。這些單光子脈沖信號經過極化分束器分束,再經過透鏡匯聚然后由EMCCD探測四種不同偏振態的回波光子,最后給出目標的成像結果,通過錯誤率分析判斷信號是否受到干擾。
(2)量子關聯成像(即鬼成像)探測技術
鬼成像最早的構想是利用相互糾纏的光源進行關聯成像。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前蘇聯的科學家Klyshko參考糾纏光子對特有的量子糾纏現象,首先在理論上闡述了利用糾纏光子的關聯成像方案。關聯成像第一次的實驗驗證是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史硯華教授于1995年實現,該實驗使用的裝置結構可以由圖2(a)表示出來,氬離子激光器發出波長為351.1nm,光束直徑為2mm的光源作為泵浦光源,用于泵浦非線性硼酸鋇晶體(BBO)來形成糾纏光源,光源被分成兩束光束,其中一束為信號光,信號光經過物體后攜帶著物體的信息,被一個25mm焦距的D1接收器進行桶測量;另一束光為參考光,被一個由直徑為0.5mm的多模光纖組成的接收器接收,兩個光路的探測器接收到的數據經過關聯計算,就可以得到該目標的強度像信息。實驗目標為透射型物體,該目標的成像的結果如圖2(b)所示。
(a)實驗結構圖 (b)實驗中的目標和成像結果
圖2關聯成像的實驗裝置和結果
(3)量子照明探測技術
量子照明探測技術最早由麻省理工學院的Seth Lloyd等人于2008年提出。他們提出使用制備的量子糾纏光子對實現量子照明,量子照明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其中一路糾纏光子發射照亮物體,另一路糾纏光子保留在本地作為輔助信號。系統通過回波光子和本地光子的糾纏測量實現探測信噪比的提升。理論研究表明。具有m比特糾纏的量子照明可以有效提高信噪比2m倍。即使在噪聲和損耗很強的環境下以至于探測器上不存在糾纏時,量子增強效果仍然存在。
圖3量子照明激光雷達的結構示意圖
(4)量子增強激光探測技術
圖4量子增強激光探測技術的示意圖
a、b分別為相干態和壓縮真空態
量子增強激光雷達基于干涉測量原理,通過測量干涉光路中兩條光路的相位差得到目標信息。如圖4所示為2008年意大利波沃特倫托大學的L. Pezzé和A. Smerzi提出的基于相干態和壓縮真空態輸入的相位測量方案。該方案基于馬赫-曾德爾干涉儀,其中a、b為輸入端,第二行光束中由于目標的存在引入了θ的相位延遲。c、d為系統的輸出端,通過探測器探測輸出端c、d的輸出光強以及干涉條紋的變化規律,計算出目標導致的相位延遲量θ。輸入端a、b的輸入光場分別為相干態和壓縮真空態。通過理論推導和仿真研究表明,相干態和壓縮真空態中的平均光子數相等時,該測量方案的相位靈敏度最佳并且可以漸近地達到海森堡極限。
三、哈工大課題組在量子探測領域的典型工作
(1)量子軌道角動量高靈敏激光探測技術
針對激光雷達在強背景噪聲影響下探測靈敏度降低的問題,利用量子軌道角動量對信號及噪聲進行空間分離,相比經典探測實現了靈敏度兩個量級的提升。
(2)量子軌道角動量高精度測距技術
針對現有精密測距體制的探測精度與探測速率負相關的問題,利用量子軌道角動量本征態的旋轉特性實現高精度單脈沖測距,測距精度達到納米量級。
(3)量子微多普勒探測技術
針對目前探測系統對微弱信號的測量受經典探測極限限制的問題,只能判斷信號有無,無法進行多維度探測。本課題組提出,量子微多普勒探測系統,通過量子場的相干性,探測微弱信號中攜帶的目標的微小運動信息,實現微弱信號的多維度探測。
(4)量子軌道角動量三維矢量速度測量
目前激光多普勒測速只能獲取目標的徑向速度或徑向速度分量,無法獲取目標的橫向速度。該研究利用量子軌道角動量特有的橫向多普勒效應,通過量子軌道角動量光場多特征點頻移測量,實現目標三維矢量速度的獲取。
(5)量子軌道角動量穿云透霧探測技術
針對激光主動探測受云霧等復雜環境限制嚴重的問題,云霧會產生強烈的后向散射,而且該后向散射又是和信號同波長的,傳統濾光方法無效,這致使探測信噪比和靈敏度大幅下降,甚至后向散射致使探測器飽和根本無法工作。該研究利用基于量子軌道角動量空間濾噪新手段實現穿云透霧的高靈敏度主動探測。
四、小結及展望
量子探測技術旨在將量子技術引入到經典探測技術中,解決經典探測技術無法解決的卡脖子難題,打破經典限制提升性能擴展功能。縱觀整個探測技術發展歷程,探測技術中信息維度不斷發生拓展,從最開始的單純只利用信號的能量,演化到后來綜合利用信號的頻率和相位信息,隨著信息維度的拓展,探測性能也得到了逐步的提升。現在量子探測技術也是在此整體發展的趨勢上通過量子信息技術進一步擴展可利用的信息維度,從而提升其總體性能,催生出各種新興體制的量子探測技術。
作者簡介
張子靜,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光電新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量子探測以及新體制量子激光雷達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國際級科研項目9項,參與20余項。發表SCI論文3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30余項,已授權15項。(zhangzijing@hit.edu.cn)
趙遠,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創新中心主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理事,國家級主題專家。長期從事光子學光電探測、激光雷達、量子探測、微波光子學等領域的研究。發表SCI索引論文50余篇,EI索引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5部,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獲得全國發明專利展覽會金獎1項。
審核編輯:郭婷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19瀏覽量
72923 -
激光器
+關注
關注
17文章
2490瀏覽量
60264
原文標題:【特邀報告】量子探測技術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CloudBrain-TT,微信公眾號:云腦智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