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復雜的形勢下,即便能力再出眾,企業領導者也難免會茫無端緒。且看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為您撥開迷霧,預測2023 年五大趨勢。
趨勢1:
人才短缺和薪資壓力阻礙增長
招聘經理在2023年將肩負重任。
全球范圍內的雇主都在竭力填補空缺職位,到2030年預計將有8500萬個空缺職位。Korn Ferry估計,這種勞動力短缺可能會在相應時間段內轉化為大約8.5萬億美元的未實現年收入。
隨著人才投資停滯不前,技能短缺也推高了薪資需求。IBV研究表明,2022年,56%的員工認為薪資比任何其他員工敬業度因素更重要。38%的首席供應鏈官(CSCO)表示,在過去兩年中,薪資上漲導致了嚴重的供應鏈中斷。
靈活性也是2023年的首要因素,因為超過三分之一(35%)的員工表示在求職時不會考慮完全未提供遠程辦公選項的職位(見圖1)。三分之二的員工希望與雇主共同確定其工作安排。然而,在目前提供混合辦公選項的公司中,有77%的公司計劃在2023年改變其政策。有40%的公司表示會要求員工每周在辦公室工作四天,13%公司的計劃讓員工完全回到辦公室辦公。
圖1. 遠程控制:靈活性是 2023 年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
來源: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隨著員工需求的轉變,以及許多組織開始抵制變革,員工忠誠度也在不斷降低。在全球范圍內,IBV研究發現,69%的員工表示其工作比雇主更重要。
01行動建議:彌合人才缺口
為了吸引合適的人才并實現盈利性增長,雇主需要設法滿足不斷變化的員工需求,同時避免預算超支。以下三種舉措可幫助公司在2023年重塑人才戰略并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擴大合作范圍并挖掘“隱藏人才”。
實現個性化混合辦公。
采用創新方式為員工創造價值。
//趨勢2:
個人隱私和個性需求令客戶關系變得復雜
創新者的未來愿景很少能完全轉化為現實。他們做對了一些事情,但技術將以何種方式改變生活是由大眾決定的。
隨著沉浸式客戶體驗的日益普及以及購物活動擴展至多種不同的數字平臺,安全性變得至關重要。2022年,思科發現43%的消費者表示無法保護自己的個人數據—缺乏數據透明度是首要原因。五分之四的消費者表示無法確定公司在如何處理他們的數據。總體而言,37%的消費者曾為了保護隱私而選擇更換了品牌。這個比例在印度躍升至68%,在中國為43%。
此外,企業領導者還需要能夠區分短期熱點和長期大勢。為了做出能夠推動可持續增長的明智選擇,企業領導者首先要了解消費者希望從其購買的產品和所支持的品牌中得到什么。
例如,無論是在實體渠道還是數字渠道中,消費者都希望獲得無縫的購物體驗。根據IBV研究,結合使用數字渠道和實體渠道的混合購物是目前增長最快的購物方式,并且是超過四分之一(27%)的全球消費者的主要購物方式。Z世代的這一數字躍升至37%,千禧一代的這一數字躍升至38% —并且可能會繼續上升(參見圖2)。
圖2.超過三分之一的年輕消費者傾向于結合使用實體渠道和數字渠道來進行購物
來源: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02行動建議:贏得客戶芳心
企業需要優先考慮提供數字優先的產品和沉浸式客戶體驗,而企業領導者則需要理解消費者的優先事項,以便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2023年,企業領導者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增強其品牌的吸引力。
明確區分客戶群。
提供獨特且直觀的體驗。
贏得客戶信任。
//趨勢3:
諸多供應鏈威脅呼吁持續韌性
如何度過一場似乎永無止境的風暴?這需要企業具備靈活性、創造力和廣闊的合作伙伴網絡。
2022年,面對地緣政治沖突、勞動力短缺和自然災害頻發,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嚴重依賴于上述能力。2023年,企業領導者預計供應鏈中斷將繼續威脅業務連續性。IBV研究表明,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全球CSCO們預計宏觀經濟和環境因素將成為影響其組織的首要外部力量。
在各種自然災害的驅動下,許多企業領導者已經開始重新思考其供應鏈模式。地緣政治沖突帶來的中斷也是如此。2022年,烏克蘭戰爭促使全球范圍內的企業開始重新思考其合作伙伴生態系統。三分之一的CSCO表示,其組織在過去三年中已經開始與新的國家或地區的供應商開展合作—我們預計這一比例將繼續上升。他們還計劃在這些不斷發展的業務生態系統中引入自動化。總體而言,CSCO預計到2030年會將其32%的智能工作流與生態系統合作伙伴集成在一起(參見圖3)。
圖3.更智能的彈性:企業正在不斷發展的業務生態系統中引入自動化
來源: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此外,許多企業領導者也在重塑其供應鏈,以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威脅。近50%的CSCO預計可持續發展計劃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顯著改變其供應鏈模式。在整個企業最高管理層中,38%的高管預計會根據其可持續發展狀況來更換供應商,32%的高管計劃在未來三年內轉型為低排放、低污染和低浪費的采購模式。
03行動建議:構筑因機而變的供應鏈
面對持續不斷的威脅,企業應當專注于提高敏捷性和彈性—但更大的壓力也帶來了新的機遇。2023年,企業領導者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構筑成功的供應鏈。
通過智能工作流加速獲取洞察。
采用業務連續性設計。
采用可持續的供應鏈模式。
//趨勢4:
諸多供應鏈威脅呼吁持續韌性
2023年,企業需要大力推動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隨著更嚴格的法規開始生效,組織需要清晰準確地衡量其環境影響,從而有效管理合規流程。此外,利益相關者還會繼續要求企業領導者設定超出最低要求的目標。隨著企業制定廣泛的計劃以實現凈零排放和其他宏大目標,大約一半的CEO表示,他們感受到來自生態系統合作伙伴、董事會成員和投資者的直接壓力,要求他們改善可持續發展成果。
然而,許多組織尚未將美好的環保愿望落實到行動中。根據IBV最近針對制造導向型行業開展的一項調研,86%的高管表示其組織已經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但只有35%的高管表示組織將其戰略落實到行動中(參見圖4)。只有三分之一的組織將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指標納入到了業務流程中。同樣,CEO們認為,投資回報率和經濟效益不明確(57%)和缺乏數據洞察(44%)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大挑戰。
隨著可持續發展成為轉型工作的核心組成要素,企業領導者需要采用成熟的技術來幫助其跟蹤和推動戰略優先任務。事實上,42%的首席信息官(CIO)認為,在未來三年中,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技術在組織內部發揮最重要影響力的領域。而那些成功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數字化轉型的開拓者組織已經實現了比同行更高的收入增速。
圖4.空談多于實干:只有極少數組織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到行動中
來源: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04行動建議:產生切實的影響
面對大氣變暖、塑料擴散和物種滅絕等全球問題,企業領導者需要站在比減排更高的維度,更全面地思考組織對環境的整體影響。2023年,企業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制定相關戰略,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讓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戰略的核心。
傳達明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設法通過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盈利能力。
//趨勢5:
網絡攻擊面呈指數級擴大
難以破解的加密代碼是網絡經濟的支柱。但如果這一支柱瓦解會發生什么?
到2030年,量子計算機將能夠破解公共安全保護措施。而要替換當前的大多數公鑰系統,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時間。為了有效控制風險,企業需要探索新的網絡安全方法。同時,企業還需要集中資源來應對當前迫在眉睫的威脅。
如今,數據泄露的成本和影響力已遠超以往。互聯設備和服務的激增也擴大了攻擊面。專家預測,到 2022年底,活躍的物聯網(IoT)設備數量將增長至144億,年同比增長率為18%。僅在2022年,與物聯網設備相關的漏洞數量就增長了16%,而所有漏洞的增長率僅為0.4%。
網絡技能短缺正在加劇安全漏洞和新攻擊媒介產生的風險。2022年,全球組織面臨340萬個網絡安全人才缺口。超過一半(54%)的高管表示,人才短缺是其組織網絡彈性的最大障礙之一。而安全AI和自動化可以有效應對容量和專業化方面的挑戰。
然而,網絡安全的未來并不是只有降低風險。盡管不斷發展的技術為各種新威脅開啟了大門,但同時也為增長鋪平了新的道路。(參見圖5)。
圖5. 一改故轍:企業領導者正在轉變對網絡安全的看法
來源: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05行動建議:嚴陣以待
為了幫助組織防范不斷變化的威脅,同時為業務增長做好準備,企業領導者需要采取更積極主動的網絡安全方法。2023年,組織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從全新的視角來提高網絡彈性。
為復雜的網絡風險做好準備。
通過AI和自動化增強網絡安全。
投資組建并武裝網絡員工隊伍。
著眼戰略,著手要害
變局當前,請從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優先開展最切合企業戰略且能創造可衡量成效的工作。投資建立對實現關鍵目標至關重要的技能和能力,并與能夠在關鍵領域提供支持的合作伙伴開展合作。
此外,當下另一項重要工作是重新評估組織的不斷變化的使命,并確保整個組織就核心要務達成一致。同時,從具體要務著手,專注于可控之事—目標堅定明確新路徑,滿懷信心開啟新征程。
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成功取決于許多動態因素,例如協作能力、創新力以及適應變化的能力。而這就需要將洞察力轉化為成效,將信念轉變為能力,并將混亂轉變為控制力。2023年,成功的領導者將結合技術與創造力,充分把握未來之機遇。
關于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20年來,IBM商業價值研究院一直是IBM的思想領導力智囊團。我們提供有研究支持和技術支持的戰略洞察,幫助領導者做出更明智的業務決策。憑借 IBM 在商業、技術和社會交叉領域的獨特地位,IBV每年都會針對成千上萬高管、消費者和專家展開調研、訪談和互動,將他們的觀點綜合成可信賴的、振奮人心和切實可行的洞察。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49瀏覽量
74628 -
網絡安全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129瀏覽量
59607 -
IOT
+關注
關注
186文章
4180瀏覽量
196243
原文標題:2023 年五大趨勢:直面混亂,掌控變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