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導讀
隨著科技進步,現有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難以滿足對電池續航能力的需求。電極材料,尤其是正極材料,直接關系到電池的工作電壓和容量,是獲得高能量密度的關鍵。鈷酸鋰(LiCoO2)作為便攜式電子產品的首選正極材料,可以通過提高截止電壓上限來進一步提高容量和能量密度,但在高于4.35 V(相對于Li+/Li)的電壓下,其較差的結構穩定性導致其循環性能較差。若能解決 LiCoO2在高電壓下的結構穩定性,將會進一步推動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發展。
02
成果背景
目前,許多研究人員對高電壓LiCoO2(≥4.5 V)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通過各種改性策略提高其循環壽命,特別是利用外來離子摻雜。例如,Ren的課題組報道了La-Al共摻雜,可以通過抑制循環過程中的相變來提高4.5 V下LiCoO2的結構穩定性等(Nat. Energy, 2018, 3, 936)。對外來離子摻雜的研究引發了人們對摻雜元素尺寸和摻雜位點對LiCoO2的高電壓穩定性的影響的思考。
鑭系元素(表示為Ln)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因其具有相同的外層電子排布,除了4f電子的數量。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電子填充到電子屏蔽的4f軌道,導致有效核電荷增加,離子半徑減小,即鑭系收縮現象。受此啟發,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王熙、北京大學潘鋒、中科院化學所姚建年團隊聯合開發了一種鋰脫嵌/摻雜策略來實現Ln摻雜的LiCoO2(Ln-LCO,Ln=Pr, Nd, Sm, Eu, Gd, Er, Lu),其中Ln陽離子占據Li位點,發現它們的循環穩定性隨著鑭系元素收縮而增加。實驗結果明確地將Ln陽離子的離子半徑與Ln-LCO的高電壓穩定性聯系起來,其中離子半徑通過改變晶格應變來調節Ln-LCO的高電壓穩定性。結合理論分析,證明了鑭系收縮對Ln-LCO的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03 關鍵創新
(1)開發了一種巧妙的鋰脫嵌/摻雜策略,來合成鑭系元素摻雜的LiCoO2,其中Ln占據鋰位;
(2)電化學測試表明,Ln摻雜的LiCoO2的循環穩定性隨著鑭系元素的收縮而增加。而且,通過鋰半電池和軟包全電池進一步證實了摻Lu的LiCoO2表現出最好的循環穩定性;
(3)結合理論計算表明,鑭系元素收縮調節的晶格應變在LiCoO2的結構穩定性中起著關鍵作用。
04
核心內容解讀
(1)合成與表征
為了在Li位點實現靶向摻雜,提出了一種新的鋰離子嵌入/摻雜策略來制備Ln-LCO(圖1a)。
【圖1】a)Ln陽離子在LiCoO2中的靶向摻雜示意圖。b)PLCO和各種Ln-LCO的XRD圖。c,d)PLCO和Lu-LCO的原子分辨STEM-HAADF圖像,及其相應的強度圖(右上插圖)和納米束衍射圖(右下插圖)。由于原子質量低,在HAADF模式下無法觀察到O原子和Li原子,但在Lu-LCO的Li層中可以觀察到強信號(用紅色虛線圓圈標記),表明Lu原子摻雜在Li層。
圖1b中的X射線衍射(XRD)圖案證明了各種Ln-LCO的成功制備。與原始LiCoO2(表示為PLCO)相比,所有Ln-LCO的(003)/(104)峰強度比均顯著降低,表明Ln陽離子摻雜在其鋰層中。
為了進一步驗證Ln陽離子的摻雜位點,以Lu-LCO為原型,通過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和高角度環形暗場測試(STEM-HAADF)在原子水平上比較了PLCO和Lu-LCO之間的結構差異)。如圖1c、d所示,PLCO和Lu-LCO都表現出有序的分層結構。與PLCO相比,在Lu-LCO的Li層中可以觀察到強信號(圖1d),表明Lu原子占據了Li原子的3a位點,這進一步證明了Ln陽離子被嵌入Li層中。電化學惰性的Ln陽離子可以作為支撐Co-O層的支柱,從而防止它們在高脫鋰狀態下的結構崩塌。
(2)電化學性能
使用金屬Li作為對電極/參比電極,在Li半電池中評估了PLCO和制備的Ln-LCO的電化學性能。如圖2a所示,八個樣品在0.1C和3.0–4.6V的電位范圍內提供類似的初始容量≈220 mAh g-1,但與PLCO相比,所有Ln-LCO都顯示出增強的循環穩定性。圖2b展示了所有Ln-LCO和PLCO在0.5 C循環測試前后的可逆容量。
如圖2c所示,進一步的循環測試表明,Lu-LCO確實顯示出較長的循環壽命,在200次循環后在0.5C下具有172.3 mAh g-1的高容量。
【圖2】a)半電池中PLCO和各種Ln-LCO在3.0–4.6V電位范圍內的循環性能。b)PLCO和各種Ln-LCO的初始和第50次循環放電容量。c)半電池中PLCO和Lu-LCO在3.0–4.6V電位范圍內的循環性能。d)正極材料(PLCO或Lu-LCO)的能量密度和軟包電池的中壓與循環次數的函數關系。LiCoO2/石墨軟包電池在3.0–4.55V(相當于4.6V相對Li+/Li)的電壓窗口中以0.2C循環。插圖:80個循環后的軟包電池。對于PLCO-石墨軟包電池,可以觀察到明顯的氣體生成,表明有大量的氧氣釋放。
為了揭示Lu摻雜對LiCoO2高電壓穩定性的調制機制,進行了各種表征技術,包括原位XRD、STEM-HAADF、XPS和同步加速器X射線吸收光譜(sXAS)。綜上表征,Li層中的Lu原子可以作為支撐Co-O層的支柱,從而通過減少層間距的變化來減少LiCoO2的晶格應變。
(3)鑭系收縮與LiCoO2結構穩定性的關系
為了解鑭系元素收縮如何影響Ln-LCO的電化學性能,首先通過XPS和XRD技術研究了合成樣品。XPS確定Ln-LCO中的Ln離子的價態為+3,因此它們的離子半徑符合鑭系收縮定律。從Pr-LCO到Lu-LCO,(003)衍射峰逐漸向更高的2θ角移動(圖3a),說明Ln-LCO的c軸間距隨著Ln離子半徑的減小而減小。
此外,Rietveld精修晶格參數c與計算的Ln-O鍵長呈線性相關,如圖3b所示。基于這些實驗現象,可以初步得出結論,Ln-LCO隨著鑭系元素收縮而逐漸提高的高電壓穩定性與其晶體結構有關。
【圖3】a)在(003)衍射峰處的各種Ln-LCO的XRD圖。b)Ln-LCO的Rietveld精修晶格參數c與Ln-O鍵的鍵長之間的關系。虛線表示線性擬合。c)PLCO和Ln-LCO沿c軸的Co-Co間距。Cox和Coy遠離Ln原子。d)LiCoO2結構中沿c軸方向的Co力,作為不同程度的Co偏移的函數。e)Ln-LCO中離Ln離子最近的氧原子的氧釋放能量。f)循環后,PLCO和Ln-LCO的EPR強度變化趨勢。
通過理論模擬比較了不同位置的兩個相鄰Co原子之間的間距。如圖3c所示,最靠近Ln原子的兩個Co層之間的間距大大擴大,而下一個最近的Co層之間的間距小于前者。在遠離Ln原子的區域,Co-Co間距幾乎沒有變化。因此推斷,摻雜過大尺寸的Ln陽離子會導致較大的Co偏移或晶格應變。
此外,Ln-LCO結構穩定性的理論計算,表示為Co力和氧釋放能,闡明穩定性隨著晶格應變的降低而增加,即晶格應變是穩定性描述符。具體來說,隨著鑭系元素從左到右,Co力逐漸減?。?strong>圖3d),氧釋放能量逐漸增加(圖3e),表明Co和晶格氧的穩定性逐漸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進一步通過XRD和電子順磁共振(EPR)實驗對循環電極進行了非原位研究。XRD結果表明,PLCO循環后生成了新的尖晶石相,其晶體結構受到嚴重破壞,伴隨著晶格氧的損失,因此進行了EPR實驗以研究LiCoO2中氧空位的產生。圖3f顯示了循環后PLCO和Ln-LCO的EPR強度變化趨勢。EPR信號強度隨鑭系元素收縮而降低意味著氧氣釋放逐漸減少。因此,鑭系元素收縮引起的晶格應變降低也會影響LiCoO2長期循環的結構穩定性。
(4)原位實驗與改性機制
為了進一步揭示Ln陽離子對LCO電化學性能和結構穩定性的影響,進行了原位XRD研究了PLCO和Ln-LCO在第一次充、放電過程中的結構演變。如圖4a所示,所有樣品在充電過程中都經歷了類似的相變。然而,當電池放電至3.0 V時,代表H3相的新峰出現在PLCO(圖4a1)和Pr-LCO(圖4a2)中,這意味著它們具有較低的結構可逆性。此外,隨著鑭系元素收縮,Ln-LCO(003)峰的變化范圍逐漸減?。?strong>圖4a)。
根據布拉格定律,(003)峰的變化范圍可以量化為層間距的變化,如圖4b所示。顯然,Ln-LCO層間距的變化與鑭系收縮同向減小,有利于降低Ln-LCO沿c軸方向的晶格應變,從而增強Ln-LCO的電化學可逆性。
【圖4】a)PLCO和Ln-LCO在(003)衍射峰處的原位XRD演變。b)PLCO和Ln-LCO層間距的變化值。c–e)PLCO、摻雜大尺寸Ln3+的LCO和摻雜小尺寸Ln3+的LCO的結構演化機制。
總體而言,Ln-LCO的晶格參數、Co力、氧釋放能和(003)峰變化范圍均與Ln陽離子半徑呈線性相關。這里提出了鑭系元素收縮對LiCoO2高電壓穩定性的調制機制,如圖4c-e所示。
在低電壓下,從PLCO中提取Li離子導致相鄰Co-O層之間的靜電排斥增加,導致它們在a軸或b軸方向上滑動,從而導致相變(圖4c上半部分)。Ln-O鍵強于Li-O鍵,因此Ln陽離子可以抑制Co-O層的滑移,從而抑制Ln-LCO的低壓相變(圖4d、e上半部分)。
05
成果啟示
選擇了七種化學性質相似的鑭系元素用于摻雜LiCoO2,并展示了離子半徑如何影響Ln-LCO的電化學性能。電化學測試表明,與PLCO相比,所有Ln-LCO都顯示出增強的循環穩定性,并且七種Ln-LCO的循環穩定性在與鑭系元素收縮相同的方向上增強。使用各種表征技術和理論計算,得出結論,晶格應變是LiCoO2結構穩定性的描述符,而離子半徑與晶格應變相關。
這八個樣品的循環穩定性排序如下:PLCO
由于這種結構優勢,抑制了不利的相變、氧氣釋放、微裂紋形成和電解質分解。因此,與PLCO-石墨軟包電池相比,Lu-LCO-石墨軟包電池中的氣體釋放受到顯著抑制(圖2d的插圖)。由于鑭系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上述Lu-LCO的高電壓穩定性調制機制也適用于其他Ln-LCO。
當電池被充電到更高的電壓時, PLCO表現出較差的結構穩定性(圖4c下半部分)。但Li層中的電化學惰性Ln陽離子可以作為支撐Co-O層的支柱,從而減輕Ln-LCO的結構退化。這是與PLCO相比,所有Ln-LCO的電化學性能都得到改善的原因。由于固有的大晶格應變,摻雜有大尺寸鑭系元素離子的Ln-LCO(通常是Pr-LCO)抑制了由大量鋰離子的提取引起的結構退化(圖4d的下半部分)。
因此,盡管與PLCO相比,Pr-LCO的高電壓穩定性有了顯著提高,但它在所有Ln-LCO中表現出最差的電化學性能。隨著鑭系元素的離子半徑減小,通過鑭系元素收縮降低晶格應變,增強了Ln-LCO的結構穩定性和電化學性能。由于Lu3+的離子半徑與Li+最接近,Lu摻雜更有利于提高LiCoO2的結構穩定性(圖4e的下半部分),因此Lu-LCO在所有Ln-LCO中表現出最佳的電化學性能。
具體來說,Li層中的電化學惰性Ln陽離子可以作為支柱來抑制不可逆相變并增強晶格氧的穩定性。然而,大尺寸Ln陽離子摻雜會導致Ln-LCO的晶格應變增加,因此摻雜有大尺寸Ln陽離子的Ln-LCO,通常是Pr-LCO,不能承受大量鋰離子脫出引起的結構退化。
在鑭系元素收縮的方向上,Ln陽離子的半徑逐漸減小,因此Ln-LCO的電化學性能隨著鑭系元素收縮而逐漸提高,尤其是Lu-LCO,在所有Ln-LCO中表現出最好的電化學性能。因此,精心的結構設計,例如,通過使用此規則選擇摻雜離子,結合多種改性策略,可以進一步提高LiCoO2電池性能。
審核編輯:劉清
-
高電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6瀏覽量
18130 -
EPR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瀏覽量
8316 -
LCO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瀏覽量
5809 -
軟包電池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5瀏覽量
7964
原文標題:AFM:利用鑭系收縮,構筑高電壓LiCoO2正極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