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人成在线_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_国产在线视频国产永久2021_国产AV综合第一页一个的一区免费影院黑人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存儲技術的概念

jf_78858299 ? 來源:鮮棗課堂 ? 作者:小棗君 ? 2023-02-15 15:04 ? 次閱讀

其實,存儲既是一個微觀的概念,也是一個宏觀的概念。

微觀上來說,它就是指的數據存儲、計算機存儲、硬盤存儲。而宏觀上呢,所有物品、信息的保管和保存,皆可稱為存儲。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建立在存儲技術的演進之上的。

在遠古時期,早期人類通過結繩記事、龜甲獸骨,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火種。

后來,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逐漸有了竹簡木牘、紙張縑帛,人們可以更好地記錄信息(歷史、文化和技能),從而將文明不斷地延續和傳承下去。

到了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萌芽,從而將人類信息存儲技術推向了一個全新階段—— 打孔卡時代

**█ **打孔卡時代

1725年,法國人 巴斯勒·布喬 (Basile Bouchon)發明了打孔卡(穿孔卡),用于織布機。

大家對這個東西可能有點陌生,它有點像我們現在考試使用的答題卡。

織布機在編織過程中,編織針會往復滑動。根據打孔卡上的小孔,編織針可以勾起經線(沒有孔,就不勾),從而繪制圖案。換言之,打孔卡是存儲了“圖案程序”的存儲器,對織布機進行控制。

這一發明,標志著人類機械化信息存儲形式的開端。

1801年,法國織機工匠 約瑟夫·馬里爾·雅卡爾 (Joseph Marie Jdakacquard)對打孔卡進行了升級。

他將打孔卡按一定順序捆綁,變成了帶狀,創造了穿孔紙帶(Punched Tape)的雛形。這種紙帶,被應用于提花織機。

1846年,傳真機和電傳電報機的發明人 亞歷山大·貝恩 (Alexander Bain)將穿孔紙帶技術引入自己的電報機,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這個東西,小棗君在多年前親眼見過(暴露年齡了)

到了1890年,一個牛人的出現,讓打卡孔技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這個人,就是德裔美國人—— 赫爾曼·何樂禮 (Herman Hollerith)。

赫爾曼·何樂禮(1860-1929)

這位老兄在打孔卡的基礎上,發明了打孔卡制表機,專門用于收集并統計人口普查數據。

這種制表機的統計速度更快。根據史料記載,在189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中,通過打孔制片和打孔機,僅6周就完成了統計工作。而此前188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全靠手工處理,歷時7年才得出最終結果。

如此巨大的效率提升,使得制表機在各個行業迅速普及。它標志著半自動化數據處理系統時代的開始。

打孔卡技術,直到1960年代都還在廣泛使用

后來,1896年,赫爾曼·何樂禮創辦了 制表機器公司 (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這家公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IBM公司的前身。

**█ **磁存儲時代

打孔卡和制表機屬于機械式存儲技術,雖然比傳統人力有了大幅的效率提升,但仍然存在故障率高、存儲量低的問題。

于是,在19世紀電信號技術的推動下,一種新型存儲技術逐漸開始崛起,那就是—— 磁介質存儲

最早的磁介質的相關文章,發表在1888年9月8日的英國《電氣世界》雜志上。在"一些可能形式的留聲機"一文中,作者 奧伯林·史密斯 (Oberlin Smith)發表了最早的關于磁記錄的觀點,他建議:“采用磁性介質來對聲音進行錄制”。

1898年,丹麥工程師 瓦蒂瑪·保爾森 (Valdemar Poulsen)將奧伯林·史密斯的想法付諸實施。

他在自己的電報機中首次采用了磁線技術,使之成為人類第一個實用的磁聲記錄和再現設備。

這個磁記錄設備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設備有一個磁頭,聲音的電信號傳輸到磁頭,產生與信號相似的磁化模式,進行記錄。讀取時,磁頭從磁線中獲取磁場的變化,并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

1928年,德國工程師 弗里茨·普弗勒默 (Fritz Pfleumer)發明了 錄音磁帶 ,可以存儲模擬信號,標志著磁性存儲時代的正式開啟。

這個錄音磁帶的工作原理也很簡單:將粉碎的磁性顆粒用膠水粘在紙條上,制備成磁帶。磁帶在移動過程中,隨著音頻信號強弱,磁帶被磁化程度也會發生變化,從而記錄聲音。

有趣的是,后來德國人之所以大力推動磁帶技術的改進,是為了更好地傳播希特勒的講話。而美國人后來積極引進了這項技術,則是為了傳播流行音樂。

1932年,磁存儲技術再次有了重大突破。

這一年,奧地利工程師古斯塔夫·陶謝克(Gustav Tauschek)發明了 磁鼓存儲器

這個存儲器有點像電動機。它包含一個大型金屬圓柱體,外表面涂有鐵磁記錄材料。

在存儲器外殼的內側,有大量的靜態磁頭。這些磁頭不尋找數據,而是等待磁扇旋轉就位,進行讀取。大家可以看到,磁線變成了磁面,越來越像后來的磁盤了。

當時,古斯塔夫·陶謝克的這個原始磁鼓存儲器,容量約為500,000bit(62.5KB)。

進入20世紀40年代后,人類的電子數字計算機技術開始了大爆發。

1942年,美國愛荷華州立學院的 約翰·文森特·阿塔納索夫 (John Vincent Atanasoff)教授和他的學生 克利福特·貝瑞 (Clifford Berry)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此前的都是機械式計算機)—— 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BC使用二進制數字來表示所有數字和數據,使用電子元件進行計算(而非機械開關),計算和內存分離……所有這些,這都是現代計算機的要素。

很多讀者肯定會問:世界上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不是ENIAC嗎?

其實不是的,ENIAC只能排第11。而且,ENIAC的設計者盜竊了Atanasoff的設計。1973年,美國法院裁定取消了ENIAC的專利。

ABC使用了IBM的80列穿孔卡,作為輸入和輸出,使用真空管處理二進制格式的數據。數據的存儲,則是使用的 再生電容磁鼓存儲器 (Regenerative Capacitor Memory)。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之后,美國科技管理體系的奠基人、IEEE愛迪生獎得主 萬尼瓦爾·布什 (Vannevar Bush)放出預言:

“人類終將發明存儲書籍、記錄、溝通等所有人類知識的機器”。

**█ **點歪的科技樹

除了磁存儲之外,在20世紀40年代,人類還拓展了其它幾條存儲科技線。

1946年,波蘭天才發明家 揚·亞歷山大·拉奇曼 (Jan A. Rajchman)發明了一種選擇性靜電記憶管——Selectron Tube。

它是人類第一個真正的數字、隨機存取高速存儲器(RAM),使用靜電荷存儲數據在真空管內,能夠短暫存儲大約4000字節的數據。

1947年, 弗雷迪·威廉姆斯 (Freddie Williams)和 湯姆·基爾伯恩 (Tom Kilburn)發明了類似原理的威廉姆斯-基爾伯恩管(Williams–Kilburn tube)并商用。

IBM的第一臺商用科學計算機701,就使用了72個該管,作為內存。

比上面兩種存儲器更知名的,是二戰期間 約翰 ·皮斯普·埃克特 (J. Presper Eckert)發明的 汞(水銀)延遲線存儲器(Delay Line Memory)

這個延遲線存儲器的原理,是通過用壓力波的傳播延遲來存儲數據。

拿一個管子,裝滿汞(水銀)。管子一端放揚聲器,另一端放麥克風。

揚聲器發出脈沖時會產生壓力波,壓力波需要時間傳播到另一端的麥克風,麥克風將壓力波轉換回電信號。

有壓力波代表1,沒有代表0。通過內部電路,連接麥克風和揚聲器,再通過放大器來彌補信號衰弱,從而實現一個存儲數據的循環。

研究出這個技術之后,埃克特和同事 約翰·莫奇利 (John Mauchly)一起設計了ENIAC。后來,他們又做了一個更大更好的計算機,叫EDVAC。

EDVAC(猜猜這個男人是誰?)

EDVAC總共用了128條延遲線,每條能存352bit,總共能存45,000bit,是最早的“存儲程序計算機”之一。

延遲線存儲器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每一個時刻只能讀一位 (bit) 數據,并且只能順序讀取(所以又叫“順序存儲器”或“循環存儲器”)。

因此,到1950年代中期,延遲線存儲器基本就過時了。

一種新型存儲技術的崛起,實現了對延遲線存儲器的替代,那就是——性能、可靠性更高,而成本更低的 “磁芯存儲器”

說白了,存儲技術還是繞回了磁存儲這條科技線。

1947年,美國工程師 弗雷德里克·菲厄 (Frederick Viehe)第一個申請了磁芯存儲器的專利。

1948年,華裔傳奇科學家王安發明了“脈沖傳輸控制裝置(Pulse transfer controlling device)”,實現了對磁芯存儲器的讀后寫(Write-after-Read)。1949年,王安申請了專利,并以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IBM。

大家應該聽說過這個王安,他是后來傳奇IT公司王安電腦的創始人。

磁芯存儲器原理其實和磁鼓存儲器類似,都是利用通電時磁化的變化來代表0和1,以此記錄數據。

給磁芯繞上電線,并施加電流,可以將磁化在一個方向。如果關掉電流,磁芯保持磁化。如果沿相反方向施加電流,磁化的方向(極性)會翻轉,這樣就可以用來區別存儲1和0。

磁芯存儲器

磁芯存儲器的第一次大規模運用,是1953年麻省理工學院的Whirlwind 1計算機。

后來, 杰·福雷斯特 (Jay Forrester)完善了磁芯存儲技術,推出第一個可靠的計算機高速隨機存取存儲器。

磁芯存儲器在20世紀70年代被廣泛用作計算機的主存儲器,直到Intel半導體DRAM內存批量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磁帶首次被用于商用計算機上存儲數據,在UNIVAC計算機上作為主要的I/O設備。

UNIVAC采用了磁帶技術,引起了IBM公司的注意。

不久后,IBM發明了新的磁帶機制,使用真空柱隔離,保證磁帶在加速或者減速過程中不易被撕裂。

1952年,IBM發布了一臺全新的磁帶存儲設備(型號726),與IBM 701計算機一起銷售。

**█ **姍姍來遲的硬盤時代

1956年9月14日,在IBM公司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一個碩大無比的機柜。

這個機柜看上去像一個水族箱,高約2米,重量接近1噸。在機柜的里面,有一層一層的盤片(直徑61cm),有點像堆疊起來的唱片。

這個機柜是干啥用的呢?

答案揭曉:它就是后來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塊硬盤的IBM 350 RAMAC。

(全名很長,叫做統計控制隨機存取法,Random Access Method for Accounting Control。)

IBM 350 RAMAC

更準確來說,它是一臺使用了移動頭硬盤驅動器(HDD)的商用計算機。

IBM 350 RAMAC的存儲空間極小,僅僅只有5MB。它的讀寫速率更是低得可怕,只有97.6Kb/s。

然而,就是這么一臺“弱雞”的設備,當時售價高達35400美元(相當于現在的30多萬美元),還不一定能買得到。

我們現在都知道,IBM 350 RAMAC的誕生,意義極為深遠——它標志著人類正式進入了 硬盤時代 。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又完成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此后,作為存儲技術的開山鼻祖和龍頭老大,IBM繼續引領著硬盤這個產品的發展。

1962年,IBM發布了第一個可移動硬盤驅動器1311,它有六個14英寸的盤片,可存儲2.6MB數據。

IBM1311,看上去有點像一個灶臺

1973年,IBM又發明了 Winchester(溫徹斯特)硬盤3340 ,使用了密封組件、潤滑主軸和小質量磁頭。

其特點是工作時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盤片上方,而不與盤片直接接觸,這便是現代硬盤的原型。

之所以這個硬盤會叫做“溫徹斯特”,主要是因為它的兩個30MB存儲單元,恰好是當時著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口徑和填彈量。

溫徹斯特架構,已經和現在的硬盤很像了

“溫徹斯特”磁盤驅動器誕生后,現代硬盤的基本架構被確立。此后,硬盤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容量的不斷增加,以及體積的不斷減小。

換句話說,你現在用的HDD硬盤,架構上和1973年沒有太大區別。

1980年,IBM推出了第一塊GB級別的存儲硬盤。同樣是這一年,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明了一款便宜的硬盤產品,開始挑戰IBM的地位。

希捷推出的硬盤型號,是ST-506。盤片尺寸為5.25英寸,比IBM的3340小得多。這個硬盤可以存儲5MB的數據,價格大概1500美刀。不久后,希捷又推出了10MB容量的ST-412。

ST-412

1983年,蘇格蘭公司Rodime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3.5英寸硬盤,意義同樣深遠。

小尺寸硬盤的出現,為個人PC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也為家庭和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創造了條件。

大家都知道半導體領域有一個摩爾定律。其實,硬盤也有自己的定律,那就是——硬盤的容量密度,每年增加約1倍。

到90年代,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艾爾伯·費爾 (Albert Fert)和 彼得·格林貝格 (Peter Grunberg)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

基于該效應研究的GMR巨磁阻效應磁頭技術,以及 SMR瓦楞式堆疊磁盤技術 ,成功將機械硬盤的磁道密度提升上百倍。

2007年,日立(2003年收購了IBM硬盤事業部)率先推出了TB級別的硬盤,是存儲技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該硬盤采用了垂直存儲技術,將平行于盤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更充分地利用了存儲空間。此外,垂直存儲技術能耗小,發熱量減小,改善了數據抵抗熱退減的能力,提高了硬盤的可靠性。

2010年,氦氣封裝技術量產,除了讓硬盤的容量變大外,溫度和耗電能夠再降低,耐用度和穩定性獲得了大幅提升。

2022年年初,希捷確認將推出22TB容量的機械硬盤(采用疊瓦式),有望刷新機械硬盤最大單盤容量的記錄。

**█ **軟盤和光盤

接下來,我們再來簡單說說軟盤和光盤。

世界上第一個軟盤,同樣來自IBM,誕生于1971年。當時,這個軟盤的直徑是8寸,容量80KB,只讀不可寫。四年后,可讀性的軟盤誕生,容量增加到256KB。

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又誕生了5.25寸的軟盤,并廣泛使用在 Apple II、IBM PC 及其他兼容電腦上。

1980年,日本索尼開發了3.5寸軟盤,并成為市場標準。1984年,蘋果公司開始在Mac上開始采用3.5寸軟盤。當時,軟盤的容量還不到1MB。后來,1.44MB的軟盤,成為市場主流。

2005年,小棗君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就用著這種軟盤,極易損壞。

再后來,軟盤容量最高做到250MB。然而,隨著光盤和U盤的出現,軟盤迅速從市場消失。

再看看光盤。

相比軟盤,光盤的壽命要堅挺很多。

1965年美國物理學家羅素Russell發明了第一個Compact Disk/CD(數字-光學記錄和回放系統),1966年提交了專利申請,這是后來CD/DVD的前身。

1982年,索尼和飛利浦公司發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商用CD音頻播放器CDP-101,光盤開始普及。普通標準120型的光盤,最大容量已經可以達到700MB。

DVD原是Digital Video Disc(數字視頻光盤)的首字母縮略。1995年,IBM牽頭將高容量光盤標準統一合并成為DVD,重新定義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字多用途光盤)。當時,DVD的容量,可以達到4.7GB。

藍光DVD上市后,每片光盤的容量高達25G或27GB。采用多層的話,更是可以達到驚人的400GB(16層)。

光盤的工作原理其實不是利用磁性,而是刻坑——光盤表面有很多小坑,造成光的不同反射,光學傳感器會捕獲到,并解碼為1和0。

**█ **結語

進入21世紀后,信息技術以爆炸式的速度發展。

互聯網的普及,手機的崛起,使得整個社會的數字化進展大幅加快。由此帶來的數據增長,也是驚人的。

傳統HDD硬盤盡管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容量和性能,但仍然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

于是,一種新型的存儲技術迅速崛起,開始了對HDD的取代。這個技術,就是 半導體存儲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存儲技術
    +關注

    關注

    5

    文章

    731

    瀏覽量

    45783
  • 磁帶
    +關注

    關注

    1

    文章

    117

    瀏覽量

    23311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關于存儲器的選片及總線的概念

    存儲器的選片及總線的概念 至此譯碼的問題解決了讓我們再來關注另外 一個問題送入每個字節的8根線又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它就是從單片機的外部引腳上接過來的一般這8根線除了接一個存儲器之外還要接其它的器件
    發表于 03-07 15:38

    層疊封裝技術的發展道路和概念

    時,要使用具有SDRAM接口和DDR接口的MCP存儲器。 SoC SoC的基本概念是在同一片裸片上集成更多的器件,以達到減少體積、增強性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在項目生命周期非常短、成本要求非常苛刻
    發表于 08-27 15:45

    網絡附屬存儲技術概念是什么?

    網絡附屬存儲技術被定義為一種特殊的專用數據存儲服務器,包括存儲器件(例如磁盤陣列、CD/DVD驅動器、磁帶驅動器或可移動的存儲介質)和內嵌系
    發表于 09-12 09:10

    什么是示波器的觸發、存儲深度、采樣率等概念

    這個用動畫的方式講解示波器的觸發、存儲深度、采樣率等概念的視頻,雖然這個視頻不完美,比如一開始講觸發的時候,沒有把波形捕獲率的概念講進去,但是如果一起講可能會讓人思路混亂,所以從方便理解的角度來講,還是不錯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發表于 06-12 18:34

    RAM技術的基本概念

    目前的鐵路和電力及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已紛紛推行系統可靠性分析RAM技術,研發最佳的設備運行維護方案,從而消除設備隱患,避免設備事故發生,降低裝置非計劃停工次數和設備運行維護費用,促進裝置安全長周期運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概括介紹RAM技術的基本
    發表于 12-16 07:04

    RAID技術概念特征

    RAID 技術相信大家都有接觸過,尤其是服務器運維人員,RAID 概念很多,有時候會概念混淆。這篇文章為網絡轉載,寫得相當不錯,它對 RAID 技術
    發表于 07-27 07:25

    存儲系統的一些概念介紹

    1、一些概念:(1)存儲容量存儲器多能存儲的二進制信息的總位數存儲容量 = 存儲器總
    發表于 12-09 06:31

    存儲技術_什么是云存儲

    什么是云存儲?云存儲分為兩類:一種是通過服務來架構;另一種是通過軟件或硬件設備來架構。云存儲技術是在云計算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
    發表于 12-13 11:28 ?5573次閱讀
    云<b class='flag-5'>存儲</b><b class='flag-5'>技術</b>_什么是云<b class='flag-5'>存儲</b>

    開年大盤點——那些新材料新概念成就的創新存儲技術

    近十年來,在高速成長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市場的推動下,業界一直在試圖利用新材料和新概念發明一種更好的存儲技術,以替代閃存技術,更有效地縮小
    發表于 03-27 15:19 ?870次閱讀

    存儲技術原理

    (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新興的網絡存儲技術, 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絡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
    發表于 10-13 17:14 ?4161次閱讀

    存儲技術構架

    存儲是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新興的網絡存儲技術, 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絡
    發表于 10-13 17:40 ?1816次閱讀
    云<b class='flag-5'>存儲</b><b class='flag-5'>技術</b>構架

    存儲概念及云計算的體系結構

    存儲是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
    發表于 10-25 10:23 ?9次下載
    云<b class='flag-5'>存儲</b>的<b class='flag-5'>概念</b>及云計算的體系結構

    存儲結構及概念

    存儲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云計算是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
    發表于 10-25 16:44 ?11次下載

    多云存儲技術的相關研究、挑戰及發展前景

    ,最大化地挖掘云存儲資源價值。介紹多云存儲技術概念、系統架構及其優勢,闡述多云存儲技術在數據可
    發表于 03-18 11:01 ?7次下載
    多云<b class='flag-5'>存儲</b><b class='flag-5'>技術</b>的相關研究、挑戰及發展前景

    虛擬存儲器的概念和特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存儲器的容量和速度成為了影響計算機性能的關鍵因素。在解決內存容量不足和速度瓶頸的過程中,虛擬存儲器(Virtual Memory)技術應運而生。虛擬
    的頭像 發表于 05-24 17:23 ?156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