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水產行業,魚塘環境是養殖的根本,水質發渾、水質差這是令人頭疼的大事。不可不察,因此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時監控非常重要,從水質發渾的原因入手,方便對癥下藥。
一、物理原因
①泥土過多:因降雨沖刷等原因,大量泥土進入魚塘,引起水質渾濁;
②增氧機攪動:大功率增氧機的攪動,引起水體波動,造成水體渾濁;
③增氧機安裝不合理:多出現在微孔增氧曝氣設備應用上,曝氣盤的安裝高度太小,導致曝氣管距離水體底泥過近,易導致底部污染物懸浮,引發水體渾濁。正確使用曝氣式增氧機的方式是在安裝底部支架,高度不應低于20公分,不可將曝氣盤直接放在水體底層;
④水體瘦:水體缺肥,藻類太少,一旦遇到大雨天,會造成水體上下層溫度發生變化,產生密度流,塘底的沉淀物隨著密度流往上翻,在水中懸浮;
二、生物原因
①養殖范圍過大:生物的攪動會導致水中有機質的懸浮,透明度低,水體渾濁;
②浮游動物多:浮游動物會攝取浮游植物(水藻),致使水藻大量減少,水體失去大量藻類從而變渾濁;
③營養不平衡:水體營養元素部分缺乏、難以形成良好水色的藻種營養,會產生了渾濁現象;
④頻繁殺菌消毒:消毒作業后會破壞水體菌類,無法及時補充有益菌也會造成渾濁;
⑤投喂不足:投喂的飼料過少,造成沿水體邊5米左右出現渾濁,魚塘中心不會出現渾濁,直接通過增加投喂量可以解決;
⑥體表寄生蟲:寄生蟲的出現會出現游邊現象,嚴重時造成魚類集群游邊,導致水體出現局部渾濁,需針對性用藥進行處理;
總結起來,水質發渾原因多樣,避免發渾首先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檢測系統,從而提升水質的自我調節能力。
智能物聯網漁業養殖系統,解決方案涵蓋水質監測、自動化控制、自動投喂、水處理等功能。融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技術,針對養殖管理上,人工養殖管理粗糙、數字化程度低等問題,提供一種智能、便捷、科學的管理手段改變現狀,來提高水產品的生產效率、品質保障。
利用溶解氧、水溫、水質、PH值、氨氮、水質濁度等傳感器,24小時在線獲取水質信息,精細至每分鐘的變化。無線傳輸到云平臺,養殖者可用安裝了管理云平臺的安卓/IOS手機、電腦,隨時隨地查看。同時聯動智能控制柜,控制增氧泵、循環泵、投料機、燈光現場設備等,用科技手段代替人工來調節養殖水質。
對水產環境變化、水質狀況進行監測,并準確投喂,及時增氧,對可能出現的水產疾病進行預報,及時采取措施。完善水產養殖生產技術,保證養殖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提高水產品質量,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獲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平衡。
審核編輯黃宇
-
水質監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5瀏覽量
101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